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17)
- 作品数:9 被引量:84H指数:6
- 相关作者:徐如祥崔健杭军罗成义王钢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交通事故致脊柱外伤的救治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造成脊髓脊柱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男性多于女性,受伤节段以颈段及胸腰段为多,伤后到院平均时间15h,完全性损伤的恢复较不完全损伤差。结论:在脊髓脊柱损伤的急救体系中,健全救治组织、缩短伤后就诊时间及对二次损伤的防护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多科合作的综合治疗能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
- 程国雄汤冬旋姚谦明徐振球何启
- 关键词:交通事故伤救治
- 62例交通事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前死亡因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的方法与措施,提高交通事故伤院前救治水平。方法根据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因重型交通伤死亡患者的死亡报告卡检索,对62例因严重交通事故致死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主因颅脑损伤死亡,在2005年占同期伤员的8.28%(13/157),而窒息、失血性休克死亡分别占2.55%(4/157)、3.18%(5/157),随着救治水平提高和获救及时,至2008年其病死率分别下降至6.11%(11/180)、0、0.56%(1/180)。结论交通事故伤应尽量缩短在院前救护的时间,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窒息的患者,如能快速救治可明显降低致死率。
- 罗永春杨志军张洪钿戴宜武秦家振赵春平沈春森谢雪梅徐如祥
- 关键词:急救干预性研究
- 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时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颅脑损伤是汽车交通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伤害类型,尤其是颅脑损伤后昏迷是造成患者重伤或死亡的主要致伤形式[1]。由于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多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多,呼吸道管理不当易误吸,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仍很高[2]。正确的院前救护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3]。若无系统的院前急救体系及规范管理模式,尤其在交通事故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时,往往在院前急救方面耽搁宝贵的抢救时间,导致预后很差。
- 周正华王国兴肖华赵晓勇刘康峰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系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护理干预颅脑损伤患者
- 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预后关联分析(附1107例报告)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在时间环节上对交通事故性罩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性,为我冈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制定的《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严格筛选出合格病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急救接报时间与到达现场时间差的不同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中不同时间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救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时间段与患者预后均存存负相关关系(r_s=-0.10,P=0.002;r_s=-0.06,P=0.034),即随着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的增加及随着现场抢救时间的增力加,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逐渐增高,预后越差。结论 通过建立和完善急性颅脑损伤预防和控制中心.科学制定院前急救、转运等各项救治制度,尽量缩短路途耽搁时间及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可提高救护质量,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胡明军徐如祥姜晓丹蔡颖谦罗成义宋国忠王学文王钢崔健杭军温大平
- 关键词:颅脑损伤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预后
- 复杂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复杂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54例含有复杂因素、不能有效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复杂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复杂因素,其中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4~65岁,平均34岁.根据不同的复杂因素采取不同的特殊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Ⅲ型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Ⅲ)内固定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CAD-RP)指导下的深部磨削减压技术、CAD-RP个性化置钉导板技术及经口扩大入路技术.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54例患者中48例获得解剖复位,6例接近解剖复位;受压颈髓减压充分,脊髓减压改善率达86.0%,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7.8%.2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均治愈.结论 通过应用TARP-Ⅲ手术、CAD-RP指导下的深部磨削减压操作技术、CAD-RP个性化置钉导板技术和扩大手术人路等四项技术,一些复杂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
- 尹庆水夏虹吴增晖艾福志马向阳章凯王建华麦小红万磊陈旭琼
-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内固定
- 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急救后效果分析(附1107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在院内急救期间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时间等环节上的变化,显示院内急救的重要性和一般规律.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急性颅脑创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出参考依据。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组织制定及7l家医院专家委员会审定的《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为依据收集自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0日因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0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内急救过程中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GCS评分、血压、呼吸、脉搏等指标在转入及转出急诊科间的变化,进行函数推算,分析判断病情发展趋势、抢救效果和下一步治疗措施。结果根据院内急救时间显示在10~60min内入急诊的患者最多.尤其在10~30min占总就诊患者的38.9%。直观发现,患者经过院内急救有效治疗后,意识状态、瞳孔变化、GCS评分、血压、呼吸、脉搏等指标中表现差的患者例数逐渐减少,表现中等、较好和好的例数增多,在进入下一步专科治疗之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检测指标逐渐趋于平稳。函数推算支持此结果。结论院内急救有效的治疗,及时控制各项指标稳定,正确判断伤情,提高院内急救一切合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质量。
- 胡明军徐如祥姜晓丹蔡颖谦罗成义王钢崔健杭军温大平
- 关键词:交通事故伤颅脑损伤院内急救
- 腰椎弹性内固定与刚性内固定的应力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通过有限元的方法评价自行研制的腰椎"U"型弹性内固定器的力学特性,并与传统的刚性内固定器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一名成年患者腰椎标本,以L4~5节段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螺旋CT对其进行层厚1.0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和阈值分割后,借助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1.1、Simpleware和有限元软件Abaqus6.51软件,建立L4~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同时根据椎弓根螺钉、连接棒的几何尺寸,力学参数,分别建立两种不同内固定器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施加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各模型不同载荷下螺钉、连接棒的应力分布。结果:两种内固定器的椎弓根螺钉前、中部的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刚性固定的椎弓根螺钉与棒连接处是应立集中的部位,该部位的应力远大于弹性固定器,而弹性内固定应力集中的部位均匀的分布于整个U型连接棒上,两模型固定节段螺钉及棒的最大有效应力均出现于前屈时。结论:在加载相同的纵向载荷条件下,刚性内固定器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与棒交界处,容易易发生螺钉断裂,U型弹性内固定器的应力均匀分布在U型连接棒上,可以减少断钉的现象发生。
- 于博靳安民方国芳闵少雄刘成龙田京敖俊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记忆合金
- 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非手术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术后非手术部位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即在首次影像学检查时无出血或血肿形成)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4例此类病例,占同期急诊开颅手术8.25%(34/412)。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往往发病急、病情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对此类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预防及处理原则。
- 孙起军王尚武相久大张永强戴宜武
- 关键词:迟发性颅内血肿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急诊手术
- 以有限元分析为目标的Mimics颈椎建模的新思路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以有限元分析为目标的使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颈椎的方法。方法导入CT断层图像到Mimics软件,选取合适的灰度阈值,确定仅含C3~6四个颈椎整体的断层图像,使用单象素编辑擦除工具区分相邻椎骨的间隙,采用三维重建命令建立各个颈椎模型。结果 C3~6三维模型中椎体和椎体之间的间隙呈现出前后低、中间高的特征,两两相邻椎骨的关节突间隙为一个象素甚至为零,4个颈椎三角片数量为78 300,节点数量为39 133,所获得颈椎C3~6模型边界清晰、关节突间距微小适合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和分析。结论在Mimics中先包含整体然后区分相邻颈椎边界的方法所建立的颈椎模型其边界清晰且间距微小,适合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和分析。
- 樊继宏钟世镇焦培峰邬黎平张美超赵卫东李鉴轶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颈椎三维重建MI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