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092300410081)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新庄吕婧玉于文浩王亚丹张宁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骨髓间充质
  • 9篇骨髓间充质干...
  • 9篇充质干细胞
  • 6篇体外
  • 5篇细胞
  • 4篇分化
  • 3篇胰岛
  • 3篇胚胎
  • 3篇细胞分化
  • 3篇小鼠
  • 2篇增殖
  • 2篇饲养层
  • 2篇体外培养
  • 2篇体外诱导
  • 2篇体外增殖
  • 2篇胚胎干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昆明小鼠

机构

  • 16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河南省奶牛生...

作者

  • 16篇王新庄
  • 8篇吕婧玉
  • 6篇翟明胜
  • 6篇许晓婷
  • 6篇王亚丹
  • 6篇于文浩
  • 5篇张宁
  • 5篇任卫青
  • 4篇和小娥
  • 4篇何俊丹
  • 4篇陈晓佩
  • 3篇蒋金航
  • 3篇张志平
  • 3篇虎啸
  • 3篇赵玉玺
  • 2篇薛永康
  • 2篇秦佳晨
  • 2篇邓立新
  • 2篇刘远哲
  • 2篇冯建昆

传媒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5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旨在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联合高浓度葡萄糖对分离纯化的第3代兔BMSCs进行体外诱导,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双硫腙染色法鉴定胰岛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胰岛素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胰岛素含量。结果,试验组在诱导7d出现细胞团样集落,10d获得排列紧密的细胞团,而对照组始终未见细胞团;经双硫腙染色试验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试验组均显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ELISA检测试验组7和10d的胰岛素含量分别为(27.82±0.43)和(27.89±0.25)mU.L-1,与对照组的(23.39±0.20)和(25.71±0.27)mU.L-1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联合高糖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诱导出胰岛细胞。
何俊丹张志帅王新庄吕婧玉许晓婷蒋金航翟明胜
关键词:BMSCS分化胰岛素
不同分离方法及首次换液时间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探讨不同分离方法及首次换液时间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红细胞裂解法和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记录首次传代时间、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CD90、CD44、CD34抗原表达;分别于培养12,24,48,72h首次换液,以后每2d换液1次,记录各组0~3代培养时间。结果显示,2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较均一的长梭形细胞,聚集成旋涡状均匀生长,CD90、CD44抗原表达阳性,CD34抗原表达阴性。其中红细胞裂解法所得细胞活性较全骨髓贴壁法高,首次传代时间短,差异显著(P〈0.05);24h首次换液各代达传代所需时间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为最佳首次换液时间,可显著缩短细胞培养周期。这表明,采用红细胞裂解法,24h首次换液能够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缩短细胞培养周期。
陈晓佩于文浩王亚丹刘远哲张宁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红细胞裂解法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采用红细胞裂解液法从兔骨髓中分离BMSCs,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筛选基础培养液和血清浓度,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表面抗原。分离的细胞在形态学观察与生长动力学上均符合BMSCs特征;在实验范围内DMEM/F12+20%FBS是体外培养兔BMSCs的最佳体系;细胞周期结果显示,BMSCs平均82%处于G0/G1期,18%处于S+G2期;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所分离的BMSCsCD90、CD44阳性表达,CD34阴性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红细胞裂解液法分离的兔BMSCs,其具有体外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吕婧玉和小娥张志平许晓婷冯建昆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牛PPARγ基因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取郏县红牛第6和第7肋骨间肌间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分离并培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牛前体脂肪细胞过程中,添加终浓度为1μmol/L的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进行药物干预,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s actir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的表达后,通过MTT检测牛前体脂肪的增殖;油红O提取比色法检测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的分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表达上调后其他参与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吡格列酮药物干预后,PPAR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PPARγ基因的表达上调后,牛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分化能力增强;脂肪分化相关基因C/EBPA、SREBP11、FABPA、PLIN1、LPL和IGFBP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GATA2和FAS基因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PPARγ基因的表达可显著影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能与肉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关系。
陈晓佩于文浩蒋金航王亚丹刘远哲张宁王新庄
关键词:PPARΓ基因吡格列酮郏县红牛
5-aza-dC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讨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与BMSCs分化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dC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1.0μmol·L-1的5-aza-dC处理BMSCs,并联合DMSO、尼克酰胺诱导BMSCs向胰岛细胞分化,与未作DNA酶甲基化抑制剂处理的DMSO法诱导组进行双硫腙染色对比、胰岛关键调控基因PDX-1的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鉴定对比。研究表明,0.2~1.0μmol·L-15-aza-dC为处理兔BMSCs合适的浓度,1.0μmol·L-1的5-aza-dC与DMSO、尼克酰胺诱导剂的联合使用,能够促进胰岛调控关键基因PDX-1的表达,建立了BMSCs向胰岛细胞分化的较为高效的诱导体系。揭示了甲基化程度影响BMSCs向胰岛细胞的分化,低甲基化程度促进胰岛特异基因PDX-1的表达。
吕婧玉许晓婷陈晓佩翟明胜冯建昆于文浩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AZA-DCDNA甲基化PDX-1胰岛细胞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被引量:3
2010年
为探讨体外分离及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无菌采取兔股骨,用含20%FBS的DMEM培养液冲骨髓腔,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对MSCs进行纯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MSCs为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均匀呈纤维样,增殖能力强,多次传代仍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较好地纯化和扩增MSCs。
闫颖颖张静芳和小娥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
SC1(pluripotin)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比较了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小分子化学物质pluripotin(SC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昆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作用,并探讨了SC1在培养液中的最佳浓度。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以含LIF的添加血清替代品(KSR)的培养基(ESC-SR)为对照,分别用SC1浓度为0.3、1、3μmol/L的ESC-SR培养液对昆明小鼠胚胎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胚胎在添加3μmol/L SC1的ESC-SR培养液中ICM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形成的ES集落与对照组形态差异不明显,最高传至第7代,并且在无饲养层条件下可以传至第6代而保持未分化状态。不同浓度SC1培养液中,胚胎在SC1浓度为0.3μmol/L组的F2代形成率显著高于1μmol/L组和3μmol/L组(P<0.05),所分离的细胞AKP染色呈阳性,Oct4、Nanog和Sox2的免疫荧光染色均显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结果表明,ESC-SR培养液中SC1可以替代LIF用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并且可以在无饲养层条件下进行昆明小鼠ES细胞的培养。
任卫青张志平王新庄吕婧玉许晓婷蒋金航翟明胜石凯文
关键词: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冻存被引量:4
2014年
对分离获得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低温冻存研究。用红细胞裂解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采用SABC法进行鉴定;冻存后复苏,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复苏率,观察冻存时间(15d,30d,90d)对各代(P1,P3,P9代)细胞复苏效果的影响;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验证其干细胞多潜能分化特性。结果表明:BMSCs呈长梭形,聚集成旋涡状均匀生长,SABC法鉴定其为BMSCs;冻存前后P1、P3代细胞活力好,增殖速度快;P9代细胞增殖缓慢;冻存时间对P1、P3代细胞复苏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复苏率较高;但是P9代细胞复苏率极低,并且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细胞复苏率逐渐降低;冻存复苏的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油红浸染红色。可见:红细胞裂解液法分离获得的BMSCs生长生物学性状稳定;P3代以前冻存增殖和分化特性不受影响,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后续研究。
许晓婷胡文举陈晓佩翟明胜于文浩王亚丹张宁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冻存
饲养层种类及密度对体外培养兔原始生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该研究以14~18天胎兔为试验对象,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观察其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过程。用AKP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兔PGCs,结果均为阳性,将兔PGCs分别接种于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MEF)、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REF)制成的不同密度饲养层来确定种属跟密度对体外培养兔PGCs的影响。结果显示,兔PGCs接种于用同源胚胎成纤维细胞所制成的密度为6×104的饲养层上所得到的集落个数最多,集落形态最好,分化速度较慢。
王亚丹虎啸丁雪粉朱邯豫赵玉玺吕海淼彭展王新庄
关键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原始生殖细胞
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优化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更高效地分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本研究从饲养层、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方面进行优化。将3代以内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分别按1×104、1×105、1×106·mL-1密度接种,以H-DMEM+15%KSR+LIF为培养液,观察不同密度饲养层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研究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中分别添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SCF+胰岛素对昆明小鼠ES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结果显示,胚胎在密度为1×105·mL-1的饲养层上,F1代和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囊胚的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培养液中添加SCF显著提高昆明小鼠胚胎贴壁率(P<0.05),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得到昆明小鼠最高胚胎贴壁率及F1、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所分离的ES细胞显示AKP染色强阳性,Oct-4、SSEA-1的免疫荧光检测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由此认为,发育至囊胚的胚胎在MEF密度为1×105·mL-1上,培养液中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更适合昆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
任卫青张志平许晓婷邓立新李小佳吕婧玉翟明胜王新庄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饲养层培养液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