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EUCF100203)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平安王革郜冶张小彬陈宏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 飞行器系统参数变化对章动过程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研究小卫星发射过程中最末级使用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时飞行器系统参数变化对其章动效果的影响。考虑了推进剂质量变化引起系统的能量耗散,在欧拉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由于飞行器系统质量变化引起的角动量变化率,得到了飞行器系统的角速度方程与章动方程。把实际飞行器工作过程的参数代入所推导的方程,得到了飞行器的章动放大过程,同时得到了飞行器系统参数变化对章动放大过程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可为飞行器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 刘平安郜冶王革
- 关键词:旋转飞行器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耗散
- 燃烧室Al_2O_3熔渣运动对飞行器章动过程的影响分析
- 2013年
- 研究小卫星发射最末级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Al2O3熔渣对飞行器章动过程的影响。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气固两相流动的方法,对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Al2O3熔渣在发动机燃烧室内不均匀分布的集聚情况。进一步使用一个有质量的小球在燃烧室内运动来模化集聚颗粒的运动,得到了与实测规律一致的飞行器侧向角速度的增长。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可用来预测燃烧室内存在Al2O3凝相熔渣运动的飞行器侧向角速度增长,印证了Al2O3凝相熔渣运动是旋转飞行器章动不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 刘平安郜冶王革
- 关键词:旋转飞行器固体火箭发动机章动
- 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器章动不稳定机理述评被引量:3
- 2011年
- 针对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小卫星最末级出现的章动现象,分析了其不稳定机理。根据实际观测的飞行数据,分析了飞行器章动不稳定性的特点,给出了几种可能导致飞行器发生侧向角运动的不稳定性机理,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飞行器不稳定运动的主要原因是飞行器的质量变化、内部气流的非稳态流动与飞行器姿态运动的相互激励作用。分析结果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郜冶刘平安杨丹
- 关键词: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器章动
- 真实虚拟流方法在多介质可压缩流动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克服原始虚拟流方法(ghost fluid method,GFM)在处理激波与大密度比流体-流体(气-水)界面相互作用时遇到的困难,采用真实虚拟流法(real ghost fluid method,RGFM)处理流体界面附近的虚拟点,结合HLLC(Harten-Lax-Van Leer with contact discontinuities)格式求解Euler方程,采用五阶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格式求解level set输运方程。通过一维和二维算例的物质界面捕捉研究,证明RGFM在处理小密度比界面问题时优于GFM,同时RGFM还可用于求解激波与大密度比物质界面相互作用问题。计算表明,将RGFM引入到本文算法中,可精确捕捉到激波与界面(气-气、气-水界面)相互作用的变化细节,包括大密度比界面的剧烈变形和破碎,并具有较高的计算分辨率。
- 陈宏朱卫兵张小彬孙润鹏郭金鑫
- 关键词:流体力学HLLC
- 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分析解被引量:1
- 2012年
- 对带壁面质量注入的旋转通道(具有柱形装药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通道)内流场进行了研究。通过解析方法求解简化后的欧拉方程,获得了无粘情况下的旋转通道解析解。在此基础上,运用摄动法中的渐进展开匹配法求解引入粘性修正的切向动量方程,并获得解析解,表明切向速度分布解具有组合涡特征。分析了涡核半径与注入雷诺数及旋转转数的关系,得到了可压缩修正条件下的组合涡规律。
- 刘平安王革郜冶
- 关键词: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
- 旋转飞行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涡核流动的数值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为分析旋转飞行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涡核流动,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发动机流场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发动机的旋转增强了轴向涡核流动,随着涡核的不断延伸,在喷管入口处,由于潜入式喷管结构以及喷喉直径较小,振荡运动随之加强。涡核在流经喷管时的不断增强,在喷管区域形成了非对称的压力形式,并且产生了实际中的扰动侧向力,最终导致了飞行器的章动不稳定性。
- 郜冶刘平安杨丹
- 长通道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态数值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N-S方程、k-ε湍流模型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的源相法和UDF(用户自定义函数)技术对长通道内外燃管型装药固体火箭发动机瞬时点火过程进行了轴对称数值分析,并对点火控制方案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所模拟点火压强时间曲线与试车曲线吻合较好,优化方案可明显降低点火延迟.使用优化方案作为下一步点火设计改进的依据.该方法可为发动机的点火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
- 郜冶刘平安胡伟
- 关键词:点火瞬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