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Q08-024)
-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进军苏文亭赵宇王宇楠石铭宇更多>>
- 相关机构:赤峰市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贫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3-200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Ⅱ~Ⅳ级患者资料,从中再选取出合并贫血的患者.共收集到患者315例,从中选出符合贫血条件的46例.将选出的46例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2例,仅接受改善心功能治疗(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等);第2组24例,接受改善心功能治疗的同时接受抗贫血治疗,口服硫酸亚铁片(0.3g/片),每次1片,每日3次和(或)每周2次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U.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心脏彩超检查.观察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径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E峰与A峰比值(E/A).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心功能分级与贫血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①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中,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7.9%(10/126)、19.2%(23/120)和24.6%(17/69).Ⅲ、Ⅳ级与Ⅱ级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8、3.12,P均<0.05).②治疗后第1组与第2组患者Hb[(101.3±6.31)、(130.7±5.75)g/L]、RBC[(0.36±0.08)×1012/L、(0.43±0.02)×1012/L]、HCT[(15.6±1.8)%、(18.0±2.5)%]、LVEF[(4.4±1.6)%、(5.1±1.2)%]、FS[(3.49±0.17)%、(4.12±0.25)%]、SV[(48.9±3.1)%、(58.5±2.7)%]、CO[(38.9±3.7)%、(49.1±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5、2.898、3.221、3.197、4.018、3.775、2.264,P均<0.05).③第2组患者治疗前Hb[(102.7±6.9)g/L]、RBC[(0.35±0.07)×1012/L]、HCT[(16.0±2.4)%]、LVEF[(3.7±1.4)%]、FS[(3.41±0.12)%]、SV[(47.5±2.9)%]、CO[(38.2±7.9)%]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32、13.325、5.569、17.182、3.186、2.999、3.074,P均<0.05).�
- 王越红王宇楠侯天华苏文亭赵宇石铭宇赵进军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贫血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