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011016)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田燕妮高筱玲周保娟王俊伟杨斌盛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南京大学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电化学
  • 3篇光谱
  • 3篇光谱研究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循环伏安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吡啶
  • 2篇相互作用
  • 2篇联吡啶
  • 2篇红蛋白
  • 2篇EHPG
  • 1篇电极
  • 1篇修饰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谱
  • 1篇直接电化学

机构

  • 8篇山西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分析测...

作者

  • 8篇田燕妮
  • 3篇高筱玲
  • 3篇王俊伟
  • 3篇周保娟
  • 2篇杨斌盛
  • 1篇郭彦
  • 1篇赵健伟
  • 1篇高玉莲
  • 1篇任建国
  • 1篇赵静
  • 1篇李丽
  • 1篇张辉

传媒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电化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红蛋白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饰的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制作了以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修饰的热解石墨电极(EPC)。并研究了血红蛋白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pH6.9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得到一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循环伏安氧化还原特征峰,式量电位E^0' p=-0.356V(vs.SCE,pH6.9),几乎不随扫速的改变而变化,电子转移数为1.041,近似一个辅基发生一个电子转移。Hb在HAp/EPG电极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为0.6074。在该纳米HAp微环境中,Hb与EPG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得到极大促进,并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式量电势pH3.6—9.0范围内与溶液的pH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56.0mV/pH,说明Hb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质子的转移。探讨了Hb—HAp修饰电极对H2O^2的电催经性质,为制作生物传感器打下基础。
高玉莲田燕妮
关键词:血红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直接电化学
电化学和紫外光谱研究In(Ⅲ)与2,2'-联吡啶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在HAc-NaAc(pH=4.0)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紫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In(Ⅲ)与2,2′—联吡啶(bpy)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图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bpy与In(Ⅲ)作用后,In(Ⅲ)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式量电位正移,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In(Ⅲ)与bpy作用后,bpy的紫外光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紫外差光谱表明In(Ⅲ)与bpy结合比为1:2。
王俊伟周保娟田燕妮
关键词:电化学光谱
牛血清白蛋白与Cu(Ⅱ)、Cu(Ⅰ)相互作用的表面电化学研究
2011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到玻碳电极上构成的BSA修饰电极.考察了铜离子在BS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u(Ⅱ)、Cu(Ⅰ)通过非疏水(静电或者共价)作用与电极表面的BSA结合,Cu^(2+)在BSA修饰电极上与BSA的结合能力比Cu^+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使用该方法探究蛋白与金属离子、小分子的作用是可行的.
张辉李丽田燕妮
关键词:BSACU(I)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
表面活性剂与血红蛋白的作用对转移电子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将不同浓度(0.15-10.0mmol·L-1)的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和血红蛋白(Hb)依次修饰到热解石墨电极(PG)上,制备了稳定的Hb-DDAB/PG电极.利用循环伏安和紫外光谱研究了Hb-DDAB/PG电极的性质.由Laviron模型得到的转移电子数表明该电化学反应由双电子过程逐步过渡到单电子过程,进而证明DDAB膜厚的增加导致血红蛋白亚基间作用的减弱和亚铁血红素的释放.
高筱玲郭彦田燕妮赵健伟
关键词:血红蛋白表面电化学
2,2′-联吡啶In(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配合物In(bpy)Cl3.H2O与DNA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2)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DNA与配合物作用后,配位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式量电位负移,表明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王俊伟任建国周保娟高筱玲田燕妮
关键词:DNA静电作用
Ga(Ⅲ)与EHPG配合反应的光谱研究
2007年
在0.1mol/LpH7.2,Tris-HCl缓冲溶液和室温条件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Ga3+与N,N′-乙烯-二[2-(2-羟基苯基)甘氨酸](EHPG)的配合反应。结果表明:Ga3+与EHPG的配位比为1/1。随着Ga3+的不断滴加,EHPG的荧光光谱在310nm处的最大荧光峰强度逐渐降低,其紫外差光谱在240nm和293nm处的吸收峰逐渐增强。当Ga3+达到一定量时,310nm处的荧光强度、紫外光谱中240nm和293nm处的吸收峰强度不再发生变化。通过计算可得:在240nm处配合物Ga-EHPG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ε=5.41×103L.mol-1.cm-1,条件稳定常数为lgKGa-EHPG=22.83。
王俊伟田燕妮周保娟杨斌盛
关键词:荧光光谱
Eu(Ⅲ)与EHPG配合反应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在0.02mol/LpH6.0的HAc-NaAc缓冲溶液和室温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Eu3+与N,N′-亚乙基-二[2-(2-羟基苯基)甘氨酸](EHPG)的配合反应。结果表明,Eu3+与EHPG形成1/1的配合物。循环伏安法测定Eu3+在-0.2~-1.2V电位扫描范围内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EHPG无电化学活性,Eu-EHPG在电极上呈现准可逆电化学行为。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随着Eu3+的不断滴加EHPG在310nm处的最大荧光峰强度逐渐降低。而其紫外差光谱在240nm和293nm处的吸收峰逐渐增强,当Eu3+达到一定量时,在310nm处的荧光强度、240nm和292nm处的吸收峰强度不再发生变化。通过计算,在240nm处配合物Eu-EHPG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Δε=19.06×103cm-1.mol-1.L,条件稳定常数为lgKEu-EHPG=13.90。
赵静田燕妮杨斌盛
关键词:EU^3+循环伏安
牛血红蛋白与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英文)
2010年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与牛血红蛋白(Hb)的相互作用。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到,随着DDAB的浓度增大,Hb在406nm处的特征吸收峰强度下降,且峰位蓝移,说明DDAB导致血红素辅基微观环境变化。由荧光光谱研究可以得出随着DDAB的浓度增大,Hb在340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说明导致色氨酸荧光淬灭的血红素辅基与色氨酸的距离增大。由Scatchard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DDAB与Hb之间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圆二色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DDAB使Hb产生轻微的二级结构改变,α-螺旋含量增加.
高筱玲田燕妮
关键词:牛血红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热力学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