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2011821)

作品数:7 被引量:528H指数:6
相关作者:黄永林谈国新詹一虹周雨城姚伟钧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民俗学会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非物质文化
  • 5篇非物质文化遗...
  • 4篇文化
  • 3篇文化生态
  • 3篇化生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分类
  • 1篇学科归属
  • 1篇遗产
  • 1篇音乐
  • 1篇音乐类
  • 1篇音乐类非物质...
  • 1篇音乐类非物质...
  • 1篇中国民间文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保护区
  • 1篇数字化
  • 1篇数字化技术
  • 1篇宗教

机构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民俗学会

作者

  • 4篇黄永林
  • 1篇王胜鹏
  • 1篇周雨城
  • 1篇姚伟钧
  • 1篇詹一虹
  • 1篇谈国新
  • 1篇韩秋月

传媒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被引量:384
2012年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建议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运用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黄永林谈国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文化生态文化产业
完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思考被引量:8
2013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度是我国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我国正步入"后申报时期",但依然存在着名录制度与四级体制的层级化分裂;"文"与"野"、"雅"与"俗"的对立;传承人与文化生态的断裂;名录制度不足与制度漏洞并存等问题。需坚持并进一步完善整体性保护体系和原则;打破官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包揽,推动全民参与式保护;积极开发、利用多种数字化保护技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制度建设。
姚伟钧王胜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宜昌民间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刘德培和刘德方为例被引量:39
2013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濒危传统项目的静态保护、自然文化生态中的活态传承,以及未来文化资源利用的生产性开发方面,都负有神圣的使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市场的关系,在加大抢救性保护、深化活态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产性开发。既要照顾好传承人的身体和生活,又要保护好传承人的文化生态,更要利用好传承人的文化品牌,走从静态保护、活态保护、进而到生产性保护之路,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社会经济服务。
黄永林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生态文化创新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引量:85
2013年
本文在阐释"文化生态"与"原生态文化"两个相关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的危机,探讨了"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创新,尤其重点研究了在"文化生态"理论观照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从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到建立文化生态区保护不断深化的过程,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区保护的建议。
黄永林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被引量:8
2013年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门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的归属和地位对其发展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极不稳定,且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既与学科自身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问题有关,又与相关学者在学科定位选择中摇摆不定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在新的学科分类体系中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不被重视,导致了学科走向呈现出趋冷与滑坡。为更好地促进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理顺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关系,调整其学科归属,以提高其学术地位,以促进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黄永林
关键词:学科分类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
中国古代宗教剧对宗教精神悖逆原因之探析
2014年
宗教剧是以宗教故事、宗教人物、宗教背景为主要内容,以宣传宗教教义和宗教精神为最终目的的戏剧。但中国古代的宗教剧在展示宗教精神的同时,大量存在着对宗教精神的悖逆。本文从"人间性"、"娱乐性"、"多神性"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宗教剧悖逆宗教精神的文化成因。
韩秋月
关键词:宗教剧宗教精神
中国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民间音乐积淀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形成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针对目前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层次模糊、归属不明等问题,本文在述评国内外民间音乐现有分类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线性多层次分类体系,以期有助于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
詹一虹周雨城
关键词: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