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300084)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罗云瀚陈星旦陈哲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血糖
  • 2篇无创测量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1篇血糖测量
  • 1篇血糖浓度
  • 1篇无创伤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篇罗云瀚
  • 1篇陈哲
  • 1篇陈星旦

传媒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激光与红外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测量的极限检测浓度被引量:18
2008年
通过分析血糖浓度变化对光学参数的两种作用及其对光传播的影响,针对葡萄糖主要分布于皮肤真皮层的特点,引入了有效信噪比的概念,推导出血糖检测极限浓度与光源检测器之间距离和有效仪器信噪比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个体表皮和真皮厚度的差异,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其对检测极限浓度的影响,讨论了光学测头设计的方案和适应性。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与检测器之间距离,来自真皮层的有效信号能超过50%;假定仪器信噪比为10 000,可获得满足FDA要求的血糖检测极限浓度。
罗云瀚陈哲陈星旦
关键词:无创测量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无创伤血糖浓度测量的内部干扰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生理变化是血糖无创伤测量过程中重要的干扰因素,而且不受人为控制。分析了温度变化对于组织的近红外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影响机制、特点和定量关系,以及对比研究了体内非糖成分变化与葡萄糖变化对组织光学特性的影响比例和速度。这些内部干扰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新的光谱信号采集和处理方法,从而促进血糖无创伤测量的实现。
罗云瀚
关键词:血糖浓度无创测量近红外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