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021038-3)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魏俊妮王素萍张玥郭珍冯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孕妇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孕妇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介导
  • 1篇介导
  • 1篇宫内
  • 1篇宫内感染

机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太原市第三人...

作者

  • 2篇张玥
  • 2篇王素萍
  • 2篇魏俊妮
  • 1篇汪波
  • 1篇冯丽萍
  • 1篇薛淑莲
  • 1篇郭珍
  • 1篇高雪芬

传媒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乙肝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关系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方式等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结果新生儿HBsAg阳性者101例,HBV DNA阳性者30例,二者任一项阳性者113例,宫内感染率为9.5%(113/1 191);孕妇分娩时选择阴道产582例,剖宫产609例,2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8.563,P=0.001);孕妇血清HBeAg和HBV DNA均阴性、HBeAg阳性而HBV DNA阴性、HBeAg和HBV DNA均阳性时,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为7.382、4.919、5.364,均P〈0.05);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103和105~107cop ies/mL时的分娩方式与宫内感染均有关(χ2值分别为10.777、8.450,均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有关,HBsAg阳性孕妇选择剖宫产可能有利于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张玥魏俊妮郭珍冯丽萍汪波王素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分娩方式乙肝病毒宫内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transwell小室体外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感染HBV的PBMC经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Bewo细胞)构建的胎盘屏障迁移情况,探讨PBMC作为载体转运HBV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培养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Bewo细胞和PBMC的增殖和活性。用HBVDNA含量为5×10^6拷贝/mL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100μL感染PBMC后,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荧光染料标记感染的细胞,transwell小室建立Bewo细胞和感染HBV的PBMC共培养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HBV的PBMC迁移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answell下室中PBMCHBVDNA含量。结果PBMC、Bewo细胞均在接种24h左右开始增殖,120h左右开始进入生长停滞期。transwelt小室共培养0、12、24和48h,下室中绿色荧光标记的PBMC量分别为(0.445±0.021)%、(21.180±4.653)%、(34.830±7.156)%和(64.185±3.16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下室中检测到的标有绿色荧光的PBMC量越多(F=68.983,P=0.001)。共培养24、48h时,下室PBMCHBVDNA分别为(1.925±0.431)×10^3、(2.565±0.361)×10^3拷贝/mL,即下室中的PBMc发生感染。结论PBMC可以作为HBV肝外感染的靶细胞,利用transwell小室构建胎盘滋养层屏障可以为体外研究HBV跨胎盘传播提供新思路。
魏俊妮张玥高雪芬薛淑莲王素萍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EWO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