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880053)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师红周谷平孙秀玲郭晨虹程金良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济南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走向社会服务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在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形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通过社会服务逐步融入中国社会,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大学群体。探讨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走向社会服务的原因,以利于深化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认识,为当今大学的社会服务提供借鉴与启示。
- 孙秀玲程金良
- 关键词:社会服务
- 农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高等农学学科的发展被引量:2
- 2009年
- 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活跃着一个由归国农学留学生构成的农学教师群体。20世纪初,苏、浙、粤等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青年胸怀"教育救国"、"农业救国"志向,负笈越洋来到日本及法国的高等农业院校学习蚕桑、农艺、园艺等农学课程。自1909年起,留学潮逐渐转向美国,更多的青年学生奔赴康奈尔大学等高等院校攻读农学相关学科,并获取了各种学位。从20世纪10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归国,加入到国内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队伍行列。他们把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和高等农学学科体系导入中国,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改造,通过建立"教学、研究、推广"三合一模式,探讨教学理论、编写新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学术团体、创设学术期刊等,为我国近代高等农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周谷平赵师红
- 近代大学制度化发展与大学知识人心态变迁——以北京大学为例(1917-1937)被引量:2
- 2010年
- 北京大学在1917—1937年间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其学院化的建制更是为20世纪后的学科发展形态奠定了基本范式。同时,随着大学出现科层化发展的趋势,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也开始发生转变,对自身精英或大众的定位与选择、对现行体制和权力的批判或认同,都构成了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
- 周谷平郭晨虹
- 关键词:科层化学院化
- 近代中国大学应用性学科“为社会服务”理念的践行——以农科为个案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回顾大学"为社会服务"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导入、调适、融合的过程,以农科为个案,探讨了近代中国大学应用性学科在以"教学、研究、推广"三合一形式来践行这一理念,并以这一理念为中心,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层次性、专业性、团体性、合作形式多样性的应用性学科的鲜明特色,以及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
- 赵师红
- 关键词:应用性学科农科
- 近代中国大学应用性学科人才培养制度探讨——以近代中国大学农科为例
- 2010年
- 以近代中国大学农科为例,回顾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针对中国大学应用性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建设情况,总结了各高等院校结合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与社会发展、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改革和完善应用性学科人才培养制度的情况,探讨中央政府与各高等农业院校为培养农学等应用性人才,在监管办学状况、评定教学质量、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实施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以及它为中国高校改革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 赵师红薛秀花
- 关键词:应用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