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2C10020)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善良邱成功陈苹王腾飞马斌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银鲳
  • 2篇幼鱼
  • 2篇摄食
  • 2篇温度
  • 1篇心率
  • 1篇盐度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摄食率
  • 1篇食物
  • 1篇排氨率
  • 1篇仔鱼
  • 1篇微核
  • 1篇微核率
  • 1篇消化酶
  • 1篇消化酶活性
  • 1篇消化器官
  • 1篇卵胎生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徐善良
  • 3篇邱成功
  • 2篇王腾飞
  • 2篇陈苹
  • 1篇唐道军
  • 1篇王丹丽
  • 1篇马斌
  • 1篇程亮
  • 1篇周伟
  • 1篇刘飞

传媒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河北渔业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度和盐度对褐菖鲉仔鱼心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温度和盐度对褐菖鲉初产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了海水比重1.010、1.020、1.030、1.040,以及水温15℃、18℃、21℃、24℃下仔鱼心率和成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8℃时,比重1.010和1.030两组的仔鱼心率最高,比重1.040组36h全部死亡,比重1.030组96h死亡过半;在比重1.020下,15℃组和18℃组心率正常,15℃、18℃、21℃、24℃组96h的存活率分别为(31.11±4.16)%、(38.89±1.57)%、0%、0%。综合分析认为,褐菖鲉仔鱼适宜生存的海水比重为1.010~1.020,温度21℃以上已不适合其生存。
沈庞幼徐善良邱成功王腾飞
关键词:褐菖鲉卵胎生温度盐度仔鱼
银鲳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性的分布及其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解野生与养殖条件下银鲳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性的分布,比较研究了野生银鲳成鱼和养殖银鲳幼鱼的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胃中蛋白酶活性最大,为0.47U·mg-1,侧囊中蛋白酶活性最小,仅有0.05 U·mg-1;成鱼肝中淀粉酶活性最大,为0.08U·mg-1,直肠最小,为0.01 U·mg-1;肝的脂肪酶活性最大,为10.63 U·mg-1,中肠最小,肝脂肪酶活性约为中肠的9倍.(2)幼鱼三种消化酶活性均为:胃>肝>侧囊,且银鲳幼鱼各消化酶活性总体上高于成鱼,幼鱼胃中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分别约为成鱼胃的3倍、12倍和1.5倍.(3)银鲳成鱼和幼鱼的A/P值都小于1,且幼鱼各消化器官的A/P值都大于成鱼,A/P值结果表明银鲳为偏肉食性鱼类,野生的成鱼比养殖的幼鱼更适应肉食性.此外,研究还发现银鲳的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许多常见海水性鱼类,推断其对脂肪的利用效率较高,可以考虑在银鲳饲料的配制时适当提高饲料中脂肪的比例.
周健恺徐善良邱成功方增冰陈苹
关键词:银鲳成鱼幼鱼消化酶
温度对黑鱾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饱食和饥饿状态下黑鱾(Girella melanichthy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30℃范围内,黑鱾幼鱼在饱食状态下的耗氧率、饥饿状态下的耗氧率、饱食状态下的排氨率和摄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30℃时达到最大,温度为32℃时,均下降;在温度为15~32℃范围内,黑鱾幼鱼在饥饿状态下的排氨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1),32℃时达到最大。多项指标表明黑鱾幼鱼生长适温在30℃左右。
唐道军徐善良马斌
关键词:温度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
Cu^2+急性毒性下银鲳幼鱼红细胞核异常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为探究Cu2+对银鲳幼鱼的致毒效应,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开展了Cu2+对银鲳幼鱼的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银鲳幼鱼外周血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银鲳幼鱼48和96 h的LC50分别为0.860和0.77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7 mg/L;Cu2+的浓度与银鲳幼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浓度Cu2+胁迫下,核异常率又普遍高于微核率;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银鲳幼鱼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Cu2+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认为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与SOD、CAT和GPX活性的变化均可以反映银鲳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作银鲳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其中SOD还可以灵敏地指示低浓度的早期Cu2+污染。
周健恺徐善良邱成功陈苹方增冰王腾飞
关键词:银鲳CU2+微核率核异常率抗氧化酶
摄食紫菜粉等4种单一饵料的蚤状溞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2014年
用GC/MS法分析比较了紫菜粉、小球藻、酵母、Banta液(牛粪1.5g+干稻草2g+沃土20g+水1 000 cm3)4种食物条件下蚤状溞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食物培养下,蚤状溞的总脂含量依次为39.80、60.10、44.60、52.30mg/g.一共检测出脂肪酸14种,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紫菜粉培养组与小球藻组PUFA含量显著高于酵母组和Banta液组(p<0.05),占总脂肪酸的1/3以上,酵母组MUFA质量分数最高(p<0.05),达55.73%,Banta液组以SFA质量分数最高(p<0.05),为52.45%.其中紫菜粉组的PUFA中缺乏C18:3,但C20:5(EPA)和C20:4(AA)质量分数高达22.67%和9.02%是小球藻组的1.6倍和4.5倍(p<0.05),而且EPA和AA的实际含量也显著高于小球藻组(p<0.05),达到9.02 mg/g和3.59mg/g;比较得出,紫菜粉培养组的20碳以上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明显高于其他3组.本实验证实蚤状溞的脂肪酸组成与食物脂肪酸成正相关.分析认为,用紫菜粉培养枝角类用于海水育苗会取得更佳的营养效果.
刘飞徐善良王丹丽周伟程亮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食物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