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XW009)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建张甄张力王昱力贺晓栋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都市报灾后重建的选择性呈现——《华西都市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报道的框架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框架理论,运用量化的方法对《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至2012年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报道中新闻框架的使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都市报灾后重建报道中各个新闻框架都有所呈现,其中人情味框架使用最多;不同的新闻框架需要借助不同的新闻选题来实现。
- 贺晓栋
- 关键词:都市报汶川地震新闻框架
- 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文艺问题论争及其典型失误探析
- 2011年
- 历史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当代中国历史题材文艺争论的焦点之一。有的学者强调其"真实再现历史"的特性,有的凸显其"艺术性"(虚构性)特征,由此形成了论争的"历史派"与"艺术派"的对立。其矛盾的实质是陷入二元对立的划界式的决定论的思维误区。历史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历史化的双向逆反建构搭建历史题材文艺复合关系结构。以此视野与方法审视,不仅相关论争可以迎刃而解,而且近年来历史题材文艺存在的诸如抽空"历史"的具体内涵等种种误区也能得以澄清。
- 杨杰
- 关键词:论争
- 各类报纸如何报道汶川地震——国内不同级别、地域和性质的8家报纸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国内不同级别、地域和性质的8家报纸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5.12地震发生开始至今(2010年3月),在汶川地震相关报道中的内容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8年6月30日之前报纸主要以应急救灾为主要报道内容,此后则以灾后重建为主要报道内容;国家级报纸重视民生报道,外地报纸重视灾情报道,本地市级报纸重视住房及设施建设报道;党报不同阶段的报道重心比市场报突出,市场报比党报更关注受灾感受等。
- 吴建张甄
- 关键词:汶川地震应急救灾灾后重建报纸报道
-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媒介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 2012年
-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其中受灾地区极重灾区10个县(市),重灾区41个县(市),一般灾区186个县(市、区),受灾人口(重灾区)2792余万人。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汶川大地震在带来严重灾害的同时,对于中国媒体而言,也是意义重大,地震期间国内媒体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表现值得称赞。
- 吴建张力
- 关键词:地震灾区媒体重灾区
- 中国农村“两级传播流”研究——来自四川宝山村信息传播系统的个案调查被引量:1
- 2014年
- "两级传播流"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时代,更重要的是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突出个人影响——面对面的交流弥补大众传媒宣传的不足,因此,它不仅是一种"信息流",更是一种"影响流"。本文从"两级传播流"的第二级入手,运用"意见领袖"、个人影响和人际传播等概念,通过对四川彭州宝山村在5.12地震前后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得出人际传播是农村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的结论,并基于个人影响广泛存在的事实,认为在中国农村存在着"两级传播"现象。
- 陈雪奇王昱力
- 关键词:农村人际传播
- 论危机事件中传统传播与大众传播方式的结合——以四川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个案被引量:2
- 2011年
- 为探讨危机事件中不同传播方式的结合,尤其是传统传播方式与大众传播方式的结合,对危机信息传递以及应对危机事件的作用,本文以四川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个案,分析了结合视域下的传统传播方式与大众传播方式在危机信息传播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试图通过纵横两种网和传统传播方式与大众传播方式两种传播形式构建立体的危机信息传播系统模型,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布预警和处理灾害信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吴建张力
- 关键词: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