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2603)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何江涛安达杨昱吴劳生曾令藻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地下水
  • 4篇硝酸盐
  • 3篇碳源
  • 3篇污染
  • 2篇填埋
  • 2篇填埋场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地下水硝酸盐
  • 1篇地下水修复
  • 1篇地下水质
  • 1篇地下水质量
  • 1篇地下水质量评...
  • 1篇盐污染
  • 1篇阳离子
  • 1篇遗传算法
  • 1篇阴离子型聚丙...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原位生物修复

机构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北京市水利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建工环境...

作者

  • 3篇何江涛
  • 2篇杨昱
  • 2篇施加春
  • 2篇安达
  • 2篇曾令藻
  • 2篇吴劳生
  • 1篇马文洁
  • 1篇刘菲
  • 1篇刘玉梅
  • 1篇夏广卿
  • 1篇王月
  • 1篇姜永海
  • 1篇姜烈
  • 1篇张卫民
  • 1篇马志飞
  • 1篇吴明红
  • 1篇周鸿翔
  • 1篇袁敏
  • 1篇张进保
  • 1篇席北斗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碳源释放特征及反硝化效果被引量:13
2015年
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的碳源释放规律,并考察其浸出液作为反硝化碳源对高、中、低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可有效地释放碳源物质,静态实验中,固液比为1∶30时单位质量碳源释放的COD最多达254 mg/g,释放速率最快为13.37 mg/(g·d);动态实验中,秸秆长度为3 cm、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时,单位质量碳源释放的COD最多达826.26 mg/g,COD的速率最快为26.65 mg/(g·d)。反硝化过程中p H变化不明显,在7.0~8.0范围之间浮动。以玉米秸秆浸出液为反硝化碳源对中、低浓度的硝酸盐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甚至高达94%,但对高浓度的硝酸盐氮去除率仅在60%~80%之间。研究表明,玉米秸秆有较强的持续供碳能力,是一种经济合适的碳源材料,采用玉米秸秆浸出液作为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生物反硝化碳源是可行的。
李乐乐张卫民何江涛马文洁刘菲
关键词:玉米秸秆碳源反硝化硝酸盐氮
高空飞行时飞机客舱臭氧浓度的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高空臭氧资料,根据飞机对客舱臭氧浓度的控制方法计算了高空飞行时客舱内的臭氧浓度,估算了飞机在臭氧浓度最大区域内(60°N^85°N、50°W^150°W)飞行时,客舱臭氧浓度可能会超出最大臭氧浓度的高度(最大飞行高度层)。结果表明:对于没有臭氧催化转换器的飞机,从1月到4月,最大飞行高度层大都在商业飞机的巡航高度之下(41100ft),3月的最大飞行高度层最低,为35000ft,从7月到11月,最大飞行高度层大都在41100ft以上。对于臭氧催化转换器老化的飞机,最大飞行高度层的高度都在41 000 ft以下,只有在3月份位于75°N^85°N的纬度上飞行时,最大飞行高度为41000ft。
袁敏
基于MCDA模型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对风险全过程控制的思想,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考虑危险废物填埋场自身属性、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受体等因素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包括14项指标;并采用MCDA(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对我国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不包括港澳台数据,下同)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分级研究.结果表明:14项风险分级指标之间具有很好的独立性,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反映危险废物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程度;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可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其中81%处于中、低级风险级别;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ρ(Cr)监测值与风险分级分值的距平指数为0.802 9,验证了风险分级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MDCA模型对风险分级指标权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验证了风险分级过程中指标权重赋值的准确性,并降低了指标权重赋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分级结果的可靠性.风险分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梁欢欢安达杨昱王月席北斗吴明红张伯强
关键词: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
区域一体化水资源管理规划——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近年来生态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水资源一体化的管理为系统解决工业园区水资源紧缺提供了一个新方向。通过从水源保证、给水和排水三个方面分别说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分析按照目前的水耗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和应用循环经济运行水平三种情形下的水平衡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园区面临水资源紧缺并可能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减少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水平,是解决开发区总体水资源紧张的重要发展机遇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层次上一体化水资源管理体系。
李培中王海见夏广卿宋云魏文侠杨苏才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情景分析法
碳源、温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生物修复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比较水稻秸秆、玉米芯和报纸3种不同固体碳源在不同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条件下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以便筛选出优质固体碳源为污染场地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以水稻秸秆和玉米芯作为碳源,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佳.在初始硝酸盐质量浓度为30 mg/L(以 N 计)条件下,硝酸盐去除率均在24 h 内达到100%,并且产生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较低,亚硝酸盐有短暂升高现象但24 h 之后降至0.1 mg/L 以下,因此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可作为较优质的固体碳源.在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添加3种碳源的反硝化效果均表现为温度越高硝酸盐去除率越高,同时去除率达到100%所用时间越短,产生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越低,而且温度在25~30℃时反硝化效果达到最优.筛选出的2种较优碳源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在不同 HRT 条件下(6.7,10,20,40 h)均表现为 HRT 越长,硝酸盐质量浓度有显著降低,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峰值越低且降低的也越快.以玉米芯为碳源时,在不同 HRT 条件下,铵态氮质量浓度均随时间逐渐降低,在30 h 之内降至5 mg/L 以下;以秸秆为碳源时,铵态氮质量浓度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呈现 HRT 越长铵态氮质量浓度累积越高,整体呈现铵态氮质量浓度高于玉米芯.以玉米芯为碳源时,pH 略低,在5~6范围内波动;以秸秆为碳源时 pH 值波动范围为6.5~7.5,更适宜微生物生长.结果证明,秸秆和玉米芯为较优质碳源,但各有不足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场地水流速度、pH 等条件选择相对更优碳源,也可将二者混合使用使优势互补.
侯卫龙周鸿翔施加春曾令藻吴劳生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去除碳源温度水力停留时间
乳化油碳源原位治理地下水中Cr(Ⅵ)静态批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投加碳源原位治理地下水中Cr(V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碳源的选择是影响治理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实验中使用实际污染场地的土壤和含有Cr(VI)的溶液模拟地下水环境,加入自行配置的乳化油作为碳源促进土著微生物还原Cr(VI),分别探讨了乳化油碳源的作用,不同初始p H值和NO-3的存在对微生物还原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油可以有效的促进土著微生物还原水中的Cr(VI),在2个周期内Cr(VI)的浓度分别从5.25 mg/L和5.1 mg/L降至0.05 mg/L和0 mg/L,还原率分别为99.05%与100%,与未加入乳化油碳源的组分相比还原率分别提高了33.33%和49.02%。实验中Cr(VI)的还原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一级衰减速率常数保持在0.689 1~0.765 9 d-1,经过估算乳化油作为碳源促进微生物还原Cr(VI)的能力远大于0.986 mg/m L。NO-3能促进微生物利用乳化油还原Cr(VI),平均还原速率为0.138 2 mg/d,是未加入NO-3组分的2.1倍,这种促进作用在NO-3消耗殆尽之后依然能够继续发挥。乳化油的加入未引起p H值发生较大变化;p H值在8.8~9更有利于微生物还原Cr(VI)。
赵阅坤何江涛王磊崔亚丰
关键词:地下水乳化油微生物
化学-生物联合脱氮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铁粉、碳源以及去氮微生物联合作用,通过分组实验得出联合脱氮最佳的试剂组合。结果表明,当铁粉、液体碳源、微生物联合作用时,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最好,在反应72 h去除率分别为98.40%和84.36%。联合脱氮体系加入0.64 g/L铁粉时去除率最高,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在96 h最终达到98.60%和92.84%,并未产生亚硝氮和氨氮的积累。液体碳源会避免固体碳源引起的氨氮大量积累,效果优于单一脱氮法。通过反应动力试验,结果表明,联合脱氮主要发生在53 h之前,并在24~48 h反应最快。研究铁粉、液体碳源、微生物联合脱氮作用的反应动力学曲线,也为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提供依据和方法。
李洪毅李书鹏孙尧王璇魏晓飞全燕苹
关键词:地下水修复硝酸盐污染
海明距离模糊法在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3年
模糊评价法可将水质评价过程中的模糊问题定量化,从而更准确、更科学地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基于现有模糊数学法在水环境评价中的研究成果,选取简洁且可操作性强的海明距离模糊评价法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评价中,以北京市三座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为评价对象开展研究,并与常规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四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应用海明距离模糊评价法得出,三座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分别为Ⅳ级、Ⅳ级和Ⅲ级,该结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等四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海明距离模糊评价方法应用在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评价中是可行的,结论是可靠的。进一步通过对处于同一水质级别的海明距离大小的对比,可表征地下水污染程度,说明海明距离模糊评价法具有较好的分辨率。
安达姜永海杨昱马志飞张进保
关键词:地下水垃圾填埋场水质评价海明距离
硝酸盐污染地下水原位碳源注入生物修复优化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北京某场地生活垃圾填埋场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建立生物耦合Monod(RT3D)溶质运移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法(SA)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羽治理区开展了碳源(乙醇)注入备选井方案和原位生物修复系统进行模拟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硝酸盐氮浓度降低到10mg·L-1的目标下,GA和SA两种优化方案均优化确定相同的3口碳源注入井,比原设计节省15口井。100d后硝酸盐氮生物降解总量去除率分别为90.78%和84.51%。碳源注入井的布置方式呈三角点布置,且上游点的碳源注入量大于其他两点注入量。原位生物修复两种优化算法对比表明SA优化系统治理成本比GA节省1.46%,且收敛性强,波动性小,但计算时间较长。
姜烈何江涛许真刘玉梅
关键词:硝酸盐原位生物修复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添加对水稻土流失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水稻土(黄斑田)为供试对象,采用恒温振荡及室内沉降方法,通过不同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与Na+、Ca2+的添加研究在外力扰动下,稻田土壤颗粒在水体中的沉降和流失状况,探索不同条件下土壤流失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1)在添加PAM条件下,土壤流失量随PAM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适PAM添加量在5 mg/L左右时,静置沉降2 min内土壤颗粒的减少量达90%;试验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随PAM增加而不断增加,说明PAM添加对于促进土壤颗粒间聚合及加速水体中土壤颗粒聚沉效果显著;2)在添加阳离子情况下,随着阳离子浓度增加,其促进土壤颗粒聚沉从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强,且在相同电荷密度条件下Ca2+的效果明显优于Na+,具体表现为Ca2+(0.005 mol/L)>Ca2+(0.001 mol/L)>Na+(0.01 mol/L)>Na+(0.002 mol/L)>无外加阳离子(0 mol/L)的空白对照;3)阳离子与PAM同时添加的作用效果与分别添加时差异巨大,表现为阳离子加入降低了PAM的聚沉能力并使其最适添加水平提高,同种离子随浓度增加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二者共同添加时,其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颗粒聚沉的效果表现为单独施加PAM>[Na+(0.002 mol/L)+PAM]>[Ca2+(0.001 mol/L)+PAM]>[Na+(0.01 mol/L)+PAM]>[Ca2+(0.005 mol/L)+PAM]>空白对照,各离子处理对PAM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均小于单独添加PAM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m)的增加量.总体上,PAM和阳离子都有利于促进水体中土壤颗粒聚沉,减少土壤的流失量,但当二者共同添加或者土壤与水体中盐分含量过高时PAM的作用会被削弱.
陶淑鑫施加春曾令藻吴劳生
关键词: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土壤颗粒聚沉土壤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