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034)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薛芳森肖海军黄芳匡先钜夏勤雯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越冬
  • 2篇生物学
  • 2篇卵量
  • 2篇昆虫
  • 2篇繁殖
  • 2篇产卵
  • 2篇产卵量
  • 1篇休眠
  • 1篇遗传性
  • 1篇有效积温
  • 1篇越冬蛹
  • 1篇越夏
  • 1篇滞育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起点温度
  • 1篇气候适应
  • 1篇迁徙
  • 1篇温度
  • 1篇物候
  • 1篇物候学

机构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上饶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薛芳森
  • 3篇肖海军
  • 2篇何海敏
  • 2篇夏勤雯
  • 2篇黄芳
  • 2篇匡先钜
  • 1篇陈超
  • 1篇朱杏芬
  • 1篇杨东
  • 1篇陈元生
  • 1篇涂小云
  • 1篇徐婧
  • 1篇肖岚
  • 1篇孙兴华
  • 1篇王军华

传媒

  • 3篇江西植保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温度对黑纹粉蝶越冬蛹滞育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探讨温度对黑纹粉蝶Pierismelete越冬蛹滞育后发育的影响,系统调查了越冬蛹滞育解除后在不同恒温下的发育历期及其在自然条件下春后的羽化情况。结果表明:黑纹粉蝶雄虫和雌虫越冬蛹滞育后发育的阈值温度分别为7.1±1.5℃和7.4±0.4℃,滞育后发育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33.4±3.3日.度和155.7±5.3日.度。根据连续7年黑纹粉蝶越冬蛹在田间的羽化情况,结合当年春季滞育后发育阈值以上的温度,推算出田间50%个体成虫羽化时雄虫和雌虫获得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42.2±12.2日.度和149.2±13.8日.度,与滞育后发育的理论有效积温接近。据此,利用该理论上的发育阈值温度和有效积温,参照当年2-4月的气温,可预测田间越冬蛹50%个体成虫羽化的时间。
肖海军张中州朱杏芬薛芳森
关键词:越冬蛹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交配频率对条纹小斑蛾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测试了25℃下交配频率对条纹小斑蛾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虫在未进行交配的情况下不能产卵,交配2次的雌虫产卵量最高,其次是交配3次和1次的雌虫,但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在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雌虫寿命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未交配的雌虫寿命显著长于交配一次的雌虫。各处理间雄虫寿命也不存在差异。
何海敏王军华肖海军薛芳森
关键词:产卵量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cabbage butterfly,Artogeia melete (Lepidoptera:Pieridae)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mitogenome) of Artogeia melete was determined as being composed of 15,140 ba...
Gui-Yun Honga
关键词:LEPIDOPTERAPIERIDAE
文献传递
昆虫延长滞育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持续时间达1年以上的滞育,称为延长滞育,延长滞育的诱导、维持、解除均不同于简单滞育(滞育期短于1年)。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昆虫延长滞育的类型、滞育诱导及解除的环境因子、延长滞育物候学和生物学特性,延长滞育的遗传学及延长滞育的生态学意义。延长滞育是昆虫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遍现象。
陈元生夏勤雯陈超薛芳森
关键词:昆虫生物学物候学
昆虫滞育的遗传性被引量:1
2009年
综述各项昆虫滞育的遗传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昆虫的滞育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主要涉及到临界光周期、滞育的发生、滞育持续时间,少数昆虫的滞育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规律。同时还展望了昆虫滞育遗传研究的前景。
涂小云匡先钜徐婧薛芳森
关键词:昆虫
柑橘灰象甲交配行为与繁殖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在自然条件下,较系统地观察了柑橘灰象甲Sympiezomia citre的交配和繁殖行为。结果表明,该虫的交配主要发生在下午19:00~20:00,占总交配数的43%。连续15 d的观察表明,该虫平均交配了5.47次,最高为15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330min,最长为787min;交配间隔时间最短287min,最长2215min;第1次交配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明显长于而后的交配。交配次数与交配持续时间没有相关性,但与和交配间隔时间有相关性。连续35 d的产卵量观察表明,每雌平均产卵量为35.7粒,产卵量与总交配次数没有相关性。
黄芳夏勤雯匡先钜孙兴华薛芳森
关键词:交配次数产卵量
动物光周期性的进化被引量:1
2010年
光周期性是生物利用的可预测的日长信号来评价生活史中季节性活动时间的能力。光周期性对于开动不可逆转的生理和发育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光周期启动季节性活动的重要性在将来或更远的地方,或在更远的时空将达到顶峰。光周期性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类群,从轮虫类到啮齿类,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光周期反应可以作为生物预测在温带和极地环境适应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在评价温带和极地地区的动物的生活史、活动范围,外来物种入侵和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日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肖岚肖海军薛芳森
关键词:气候适应休眠迁徙季节性
条纹小斑蛾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条纹小斑蛾Thyrassia penangae(Moor)是乌蔹莓(Japanese cayratia)的重要害虫,在南昌1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由于该虫各世代总有极少部分个体进入滞育,少数进入越夏的个体1年只发生2代或3代。羽化时间多出现在上午7~10时,羽化后当日或次日下午交配,交配时间集中在下午3~6时,交配一般可持续12个h左右。成虫羽化后需取食花蜜做补充营养才能充分产卵。产配后次日即可产卵。第1代成虫常将卵数十粒聚产于幼嫩叶片的背面,以后各代主要聚产于花蕾上,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3粒。幼虫为4龄。第1代主要取食叶芽、幼枝及嫩叶,以后各代主要取食花蕾。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卵为4~7d;幼虫为10~14d;非滞育的茧期(指幼虫结茧后的预蛹至成虫羽化的日期)为8~11d,越夏茧期为32~40d,越冬茧期为205~224d。成虫寿命为3~13d。
何海敏黄芳杨东薛芳森
关键词:越夏越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