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8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843) 作品数:17 被引量:79 H指数:7 相关作者: 李文林 颜帅 曾莉 周卫 卞尧尧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苏州市中医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川芎嗪抗组织粘连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对近年来川芎嗪抗组织粘连的作用,为临床研究和研发新药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川芎嗪可通过抑制胶原增生过度、与粘连相关的因子过度表达、降低血浆中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的浓度等多靶点、多环节发挥抗粘连作用。但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亟需进一步从临床研究上证实其抗粘连作用,未来基础研究应集中在川芎嗪生物材料的研发。 颜帅 李文林 曾莉关键词:川芎嗪 药理作用 脂多糖对原代大鼠腹膜间皮细胞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原代腹膜间皮细胞(PMCs)对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效果,探讨术后腹腔粘连体外细胞最佳造模方法。方法运用不同浓度LPS于不同时间点刺激PMCs,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IL)-1β、IL-6蛋白含量,qRT-PCR检测IL-1β、IL-6 mRNA水平,扫描电镜观察LPS刺激前后PMCs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ELISA测得各组大鼠PMCs培养上清液IL-1β和IL-6浓度随着培养时间推移和LPS浓度增加而表现出明显差异(P<0.01),尤其以24 h、10μg/ml为LPS最佳刺激时间和最佳刺激浓度;qRT-PCR实验中LPS最佳刺激时间为24 h,但是最佳刺激浓度为5μg/ml;正常PMCs扫描电镜下表面被丰富的微绒毛覆盖;LPS刺激后PMCs剥脱、肿胀明显,具有细胞间隙,偶见基底膜。结论LPS能够刺激大鼠PMCs诱发炎症损伤,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模拟术后腹腔粘连微环境,作为术后腹腔粘连体外细胞模型。 曾莉 乐音子 李文林 颜帅 卞尧尧 宗阳关键词:腹腔粘连 腹膜间皮细胞 IL-1Β 脂多糖 中医升降学说初探及其对术后腹腔粘连诊治的启迪 被引量:1 2014年 中医升降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认识和了解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古代医籍中各医家学派对中医升降学说的独到的认识和贡献,系统分析中医升降学说的理论,把握其成形、发生、发展的脉络。探讨归纳中医升降学说在临床外科术后腹腔粘连中的实践应用心得,以期为外科术后难题——腹腔粘连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治则与方药。 颜帅 曾莉 李文林 周卫关键词:升降学说 腹腔粘连 方药 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对代谢综合征患者GFR、SCr及BUA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足浴并配合穴位按摩。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7 d、14 d、21 d、28 d观察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血尿酸(BUN)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改善,表现为GFR上升,SCr、BUN降低(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GFR、SCr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BUA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浴配合穴位按摩能改善MS患者肾功能。 卞尧尧 杨丽丽 严淑霞 叶然关键词:足浴 穴位按摩 代谢综合征 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粘连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CD40/CD40L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活血通腑方(大黄、桃仁、芒硝、延胡索、莱菔子、红花)对CD40、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及其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150只,采用锉刀法建立术后腹腔粘连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活血通腑方低、中和高剂量组、四磨汤组5组,另取30只为假手术组。灌胃治疗2周,分别于实验第1、3、5、7和14天,观察腹腔粘连评分和粘连组织病理变化来评价疗效,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0、CD40L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粘连组织CD40、CD40L、MCP-1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腑方中、高剂量组肉眼腹腔粘连评分和镜下评分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明显低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能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中CD40和CD40L的水平;同时降低粘连组织中CD40、CD40L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活血通腑方改善腹腔粘连程度的药理机制可能是有效抑制CD40/CD40L活化作用,降低MCP-1的表达,减少机体免疫及验证反应。 曾莉 颜帅 李文林 毛春芹 宗阳 宁子琬 杨斓关键词:活血通腑方 腹腔粘连 CD40/CD40L 活血通腑方优化方防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最佳有效剂量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优化方对腹腔粘连的治疗效果,确定活血通腑方优选方的最佳有效剂量。方法: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腑方优化方2,6,18 g·kg-1组、阳性对照四磨汤(5.4 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动物均采用锉刀法制备腹腔粘连大鼠模型,于术后第1天各组分别予以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周。术后7 d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腹腔粘连评分,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粘连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肠壁各层血管高度扩张、水肿,浆膜层明显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粘连处肠壁组织形态学上肌层结构完好,浆膜层轻度增厚,浆膜面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腑方优化方中剂量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分别为(154.2±16.2),(58.2±6.4)ng·L-1,但是IL-10水平(58.2±6.4)ng·L-1升高,同时降低粘连组织中ColⅠmRNA的表达(0.41±0.1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四磨汤组亦能降低腹腔粘连评分及血清IL-8和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但与活血通腑方优化方中剂量差异明显。结论:活血通腑方优化方中剂量组可通过调节IL-8,IL-10和TNF-α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减少细胞外基质ColⅠmRNA的沉积,有效减轻腹腔粘连的程度。 颜帅 杨斓 曾莉 李文林 李惠连 毛春芹 朱燕关键词:腹腔粘连 白介素-8 白介素-10 腹腔微环境与腹腔粘连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4年 腹腔粘连是腹膜在遭受创伤或者炎症、异物等刺激之后发生在腹腔脏器之间或腹腔脏器与腹壁之间形成的范围不定的粘连或纤维索带。多见于盆腔、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慢性疼痛、局部贫血,严重者甚至导致肠梗阻、不孕等,是临床外科的棘手问题。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微创设备的应用并不能有效预防术后粘连的形成。腹腔粘连通过二次手术改善程度不明显, 颜帅 李文林 曾莉关键词:腹腔粘连 腹部外科术后 腹腔脏器 慢性疼痛 临床外科 术后粘连 中医药抗腹腔粘连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4年 从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方医学两方面阐述腹腔粘连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综述中医药防治腹腔粘连实验研究概况。认为活血化瘀和通腑泻下两类中药在预防和治疗腹腔粘连方面有显著疗效,但研究思路和方法仅限于药理学方面,对中药和复方的物质基础缺乏深入研究,多方位全面系统的研究亟待开展。 曾莉 颜帅 李文林关键词:腹腔粘连 中医药 活血化瘀 国外抗腹腔粘连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4年 抗腹腔粘连材料为近期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因着眼点不同研究结果迥异。文中介绍了抗粘连材料的分类,针对材料的不同性质,从抗粘连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局限性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屏障材料类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曾莉 颜帅 李文林关键词:腹腔粘连 HPLC同时测定复方活血通腑颗粒中8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活血通腑颗粒中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延胡索乙素、山柰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8个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DAD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Elite Sino Chrom BP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4、280、365、400nm。结果8个成分的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阴性无干扰。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活血通腑颗粒的质量控制,为后续药效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科学依据和标准。 曾莉 颜帅 乐音子 李文林 周渊 宁子琬 周卫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 延胡索乙素 蒽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