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12ZX002)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聂民玉段红智耿建涛石永超更多>>
相关机构:保定学院河北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熊十力
  • 3篇哲学
  • 2篇譬喻
  • 2篇经学
  • 1篇道统
  • 1篇道统论
  • 1篇新儒家
  • 1篇哲学方法
  • 1篇哲学方法论
  • 1篇哲学化
  • 1篇哲学思想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中国宗教
  • 1篇认识论
  • 1篇儒家
  • 1篇诗传
  • 1篇诗经
  • 1篇特质
  • 1篇体用不二
  • 1篇天文

机构

  • 8篇保定学院
  • 3篇河北大学
  • 1篇北华航天工业...
  • 1篇河北科技学院

作者

  • 8篇聂民玉
  • 3篇段红智
  • 1篇耿建涛
  • 1篇石永超

传媒

  • 4篇保定学院学报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熊十力哲学方法论刍议
2013年
作为现代"儒学三圣"的熊十力,他提出了哲学就是究"体"之学。既然哲学是究"体"之学,那么就必然牵涉到如何究"体",如何表达"本体"以及如何阐释"本体"的方法论问题。在熊十力看来,"性智"即"体认"是究"体"之方法,"遮诠"是表达"本体"之方法,"譬喻"是阐释"本体"之方法。此方法论重直觉,不重逻辑、分析,其缺陷是知识论不发达。
聂民玉
关键词:熊十力本体
中国“文化”之“特质”及对待不同“文化”之态度——从《周易》谈起被引量:1
2016年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起源于《周易》。《周易》认为"文化"的内涵,来自于"天文"、"天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生",是其"天文"的主旨和基调。而"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来自"天文",而"人文"的主旨则是"仁"。"天文"是"人文"的形而上根据,"人文"是"天文"的价值表现。凡是文化都有其共同特征,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亦有自己特殊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因此,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周易》提出了"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的观点,"理一分殊"是宋明大多理学家对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而冯友兰则用"别共殊"的形上之内核,表达了同样的"文化观"。
聂民玉段红智
关键词:周易天文
中国经学史诠释之方法论考察——以熊十力“释经法”为中心
2014年
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为"六经",中国哲学史大都以对传统典籍"六经"的诠释而展开。这六部经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续不绝,相对于其他文明古国来讲,主要的就是源于不断地对"六经"进行阐释的结果,因此,探讨诠释"六经"的"方法论"尤为重要。自近代以来,学者们不断地借鉴诠释传统经学的"方法论",以"现代哲学"的眼光和方法来重新审视传统经学史的材料,使经学史的材料成为建构自己思想体系的重要学术资源,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熊十力先生也不例外,为了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也离不开对"六经"进行诠释,这势必会产生阐释经学的"方法论"的问题。熊先生以"譬喻"和"辨伪"法为武器,开始了对"六经"的阐释,并建构了自己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因之而成为"现代儒学三圣"。当然,熊先生的"释经法"乃至整个中国经学史的诠释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聂民玉石永超
关键词:熊十力
熊十力“智识合一”、“转识成智”的认识论发凡被引量:1
2013年
熊十力在认识论上主张"智识合一"即"性智"和"量智"要辩证统一,并提出"性智"统辖"量智",在此基础上主张要"转识成智"即知识必须服从道德,真正实现伦理学和认识论的统一。
聂民玉耿建涛
关键词:熊十力转识成智
熊十力答“经学”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质疑与对策
2012年
关于经学是不是哲学,或者说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是哲学界争讼不休的问题之一。熊十力对"经学"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给出了自己的合理解释,得出了"经学就是哲学"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虽有把"经学泛哲学化"、"经学泛道德化"的嫌疑,但奠定了中国经学的历史地位,显示了熊十力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聂民玉
关键词:熊十力中国哲学合法性
对熊十力哲学思想之内核“体用不二”的批导被引量:3
2013年
熊十力哲学思想之内核为"体用不二"。熊先生自以为用其"体用不二"思想完美地解决了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体"与"用"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熊先生"体用不二"思想中的"体"与"用"的关系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困难。具体来讲有以下三点:即立"体"与立"用"两不足;"体"开"用"的动力缺乏;"体"与"用"区分的不稳定等等。
聂民玉
关键词:熊十力
熊十力诠释《诗经》学的向度探析被引量:3
2017年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聂民玉段红智
关键词:经学熊十力《诗经》
“内圣外王”之新解——以熊十力“内圣外王”思想为中心被引量:1
2016年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从文献来看,真正发挥"内圣外王"之旨的主要还是儒家。"内圣外王"也是当代新儒家的新道统论,这种新道统论虽然有所承于传统儒家道统论,但亦有其现代的新意涵,民主与科学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不论传统儒家道统论还是当代新儒家的新道统论,大都主张"内圣"开启"外王",坚持"内圣"与"外王"的一致。熊十力虽对"内圣外王"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但仍然局限于此。"内圣开出外王"的命题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人人都有成圣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上其实现的可能性的概率几乎是零。其实,内圣与外王不一不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会得到改造。也就是说,不是"内圣"开出"外王",而是在"外王"的过程中,改造自身,以外王的事业功效充实心性道德,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圆满的内圣人格。
聂民玉段红智
关键词:儒家新儒家熊十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