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490)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杨云秋龙雁华张灿张勇李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学
  • 1篇动物群落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性状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生物学性状
  • 1篇球孢白僵菌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微生物
  • 1篇美国白蛾
  • 1篇节肢动物
  • 1篇节肢动物群落
  • 1篇菌株
  • 1篇菌株筛选
  • 1篇昆虫
  • 1篇化学防治
  • 1篇黄板
  • 1篇分子

机构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科学技...
  • 1篇安徽省林业有...

作者

  • 2篇杨云秋
  • 2篇张勇
  • 2篇张灿
  • 1篇韦朝领
  • 1篇龙雁华
  • 1篇刘玉军
  • 1篇张龙娃
  • 1篇王昀
  • 1篇张晶
  • 1篇孙龙
  • 1篇詹成
  • 1篇康克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板防治和化学防治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为明确黄板防治和化学防治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差异,采用黄板诱集方法在2015年6—11月进行连续调查取样,研究了2种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节肢动物发生量。结果表明,黄板防治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和粉虱的发生量显著低于化学农药防治茶园,中性昆虫和蚜虫发生量显著高于化学防治茶园,寄生蜂发生量无显著差异。除去蚜虫迁飞这一时期,黄板防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化学防治茶园,2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都在7月初出现最大峰值,黄板防治茶园最高达2.095:1,农药防治茶园最高达1.809:1。适时使用黄板防治较化学防治能更好的控制茶园常见同翅目害虫发生量,并较好保持节肢动物群落的群落多样性。茶园使用防治措施应注意7月初和10月份2个特殊时期。
王昀陈亦然张勇张灿韦朝领杨云秋
关键词:茶园
美国白蛾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已经入侵到我国长江下游地区(从辽宁丹东至安徽芜湖)。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在芜湖地区成功获得了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的美国白蛾僵虫。本研究拟在前期已获取菌株的基础上,筛选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以期为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奠定基础。【方法】对采集自美国白蛾僵虫的7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01-1,Bb08-5,Bb08-6,Bb08-11,Bb22-2,Bb22-3和Bb22-5)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候选菌株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萌发率和抗紫外能力等参数确定优良菌株;并将生物学性状良好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配制成5个浓度(5×10^6,1×10^7,5×10^7,1×10^8和5×10^8孢子/m L)的孢悬液,采用浸渍法处理美国白蛾4龄幼虫,以幼虫死亡率、侵染率等指标评价菌株的致病力。【结果】供试菌株Bb22-2,Bb22-3和Bb22-5为粉状菌落,其菌落直径大,产孢早且孢子层厚;同时,这3个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紫外照射处理后的萌发率也均显著优于其他4个菌株。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各菌株处理11 d后美国白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0%^90%。这3个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侵染率均高(侵染率53%^87%),并且呈现随浓度升高侵染率上升的趋势。其中,菌株Bb22-2侵染率均要高于其他2个菌株。【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获得了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美国白蛾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鉴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气候特点与美国白蛾生物学习性,可以预期采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在该地区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实际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田间试验进行确认。
张龙娃康克刘玉军张晶孙龙詹成黄长春蒋丽雅叶开云丁德贵
关键词:美国白蛾球孢白僵菌菌株生物学性状毒力测定
昆虫肠道细菌的功能和研究方法被引量:15
2018年
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具有种群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的观点认为昆虫的种类和取食特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昆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这些微生物。早期的实验中只能利用传统平板培养方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形态和菌株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但由于自然界中99%的微生物是无法培养的,同时培养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因而培养法无法满足研究人员对昆虫肠道细菌的深入研究。随着宏基因组学的兴起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用新的技术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对昆虫肠道微生物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主要研究手段进行归纳整理。
杨云秋张勇陈亦然张灿赵天宇龙雁华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