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10102)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卢世刚庄卫东尹艳萍卢华权王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电气工程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
  • 4篇正极
  • 4篇正极材料
  • 4篇LI
  • 3篇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3篇纳米
  • 3篇固溶
  • 3篇固溶体
  • 2篇电化学
  • 2篇磷酸铁
  • 2篇磷酸铁锂
  • 2篇纳米线
  • 2篇固相法
  • 2篇放电
  • 2篇包覆
  • 2篇倍率

机构

  • 12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卢世刚
  • 4篇尹艳萍
  • 4篇庄卫东
  • 4篇王忠
  • 4篇卢华权
  • 3篇赵春荣
  • 3篇杨娟玉
  • 2篇阚素荣
  • 2篇班丽卿
  • 1篇张向军
  • 1篇艾新平
  • 1篇金维华
  • 1篇唐海波
  • 1篇张超
  • 1篇丁海洋
  • 1篇陈瑶
  • 1篇袁敏娟
  • 1篇康志君
  • 1篇马小利
  • 1篇刘美子

传媒

  • 5篇稀有金属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Rare M...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电池
  • 1篇金属功能材料
  • 1篇中国无机分析...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二次颗粒粒径对其倍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不同二次颗粒粒径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激光粒度测试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粒度分布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不同二次颗粒粒径的Li1.2Mn0.54Ni0.13Co0.13O2在材料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差别,且首次放电比容量接近,均达到了281m Ah·g-1。但是,二次颗粒粒径越小,富锂层状材料的表现出的倍率性能越优异,当二次颗粒的D50为4.59μm,其在3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达到了199 m Ah·g-1。这是因为二次颗粒粒径越小,富锂层状材料可更好的与导电剂和电解液接触,且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更短,从而表现出更好的倍率特性。
尹艳萍卢华权王忠孙学义庄卫东卢世刚
关键词:正极材料
熔盐电解SiO_2/C直接制备SiC纳米线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纳米SiO2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酚醛树脂裂解碳纳米SiO2复合阴极(硅碳物质的量的比为1∶1),直接电解PFC/SiO2复合阴极,在900℃熔融盐CaCl2中,恒槽压2.0 V下电解,制备出碳化硅纳米线。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X射线分析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化硅纳米线呈立方晶体结构,其直径为4~13 nm,长可达数微米;室温下该纳米线在415 nm和534 nm附近有宽的发光峰。最后,讨论了碳化硅纳米线的生成机制。
赵春荣杨娟玉卢世刚
关键词:SIC纳米线电解还原二氧化硅酚醛树脂
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中锰含量的测定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制定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生产工艺,需要对其前驱体中锰含量进行准确测定,以硝酸铵为氧化剂,采用磷酸固定锰的价态,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锰的容量法来测定锰含量,并对溶样方法及温度控制、磷酸的加入量、加入硝酸铵时的温度控制和硝酸铵的加入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称样量为0.300 0g,溶样消耗盐酸10mL,加入10mL H3PO4,溶液温度240℃时加入1.2g硝酸铵进行氧化,测定准确度最高,加标回收率为99.70%~10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4%,方法耗时短,不需要加入任何掩蔽剂,适合实际分析采用。
马小利白晓艳卢华权刘美子唐海波张超卢世刚
关键词:锰含量
以Li_2TiO_3为原料合成Li_4Ti_5O_(12)的机理和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以偏钛酸锂(Li2TiO3)和二氧化钛(TiO2)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钛酸锂(Li4Ti5O12),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合成的钛酸锂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一次颗粒长大规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Li2TiO3是传统固相法合成Li4Ti5O12的中间产物,用Li2TiO3为原料在720、750℃保温10 h可合成纯的Li4Ti5O12,制备的一次颗粒粒径分别为270、278 nm,较用Li2CO3和TiO2为原料合成纯相的温度更低,一次颗粒粒径更小。反应期间,一次颗粒粒径随着反应分数的增大呈快速增长势头;反应结束后,一次颗粒粒径增长缓慢。750℃合成的Li4Ti5O12在充放电倍率为0.1C、1C、5C、9C时,比容量分别为170、164、149、126 m A·h/g,在0.1C时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大于97%,显示制备的Li4Ti5O1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阚素荣袁敏娟刘菲卢世刚
关键词:钛酸锂固相法电化学性能
扣式电池壳体对锂离子电池材料性能测试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空电池壳体组装扣式电池,研究在充放电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充电时,壳体发生氧化反应,并提供一定的充电容量;放电时,壳体未发生明显的还原反应。壳体的稳定性影响实际测试材料的充电曲线及首次效率。应对壳体进行评价,并选取适当的组装工艺,减小壳体的影响。
赵挺张向军卢世刚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扣式电池
层状锂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过渡金属(Ni,Co,Mn)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前驱体与锂盐经高温焙烧形成的固溶态层状锂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高放电比容量、低成本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开始广泛应用。然而锂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安全性、循环性等方面仍需改善,尤其是在高电压、高温度和高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研究结果已证明表面包覆和体相掺杂是改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通过表面包覆改性可阻止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循环过程中HF对电极材料的侵蚀,减少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转移电阻,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倍率电化学性能;而引入掺杂离子可以提高晶体晶格能,稳定材料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本文对锂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和掺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班丽卿庄卫东卢华权尹艳萍王忠
关键词:表面包覆改性倍率性能
不同锰源对富锂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MnCO3或MnO2为锰源,设计了两条工艺路线,并分析了这两种工艺对富锂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结构、形貌、振实密度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制备的材料都具有层状结构,二次颗粒都呈球形,球形颗粒的直径都在2~15μm,一次颗粒0.2~1.0μm;但是在两种不同的工艺下,球形颗粒的聚集程度不一,其中以MnO2为锰源,制备的材料的颗粒接触最为紧密,而且其振实密度高,为1.5g·cm-3。以制备出的材料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2032扣式电池,在0.1C(20mA·g-1),电压范围2.0~4.8V,测试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其中以MnCO3为锰源,制备的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最高,为262.1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76.8%。在不同倍率(0.2C,0.5C,1.0C和3.0C)下测试电池性能,以MnO2为锰源,3.0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83.5mAh·g-1。因此,采用MnO2为锰源制备出的富锂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
尹艳萍庄卫东王忠卢华权卢世刚
关键词:正极材料
以金属铁粉为原料磷酸铁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2014年
以1~3μm金属铁粉和磷酸二氢锂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无碳磷酸铁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合成的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3μm的金属铁粉和磷酸二氢锂为原料,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具有橄榄石晶体结构的磷酸铁锂材料,粉末近似球形,振实密度较高,一次颗粒200~300nm。600℃合成的磷酸铁锂存在杂质相,650~750℃下合成的磷酸铁锂具有完整的橄榄石晶体结构,产物为纯相。无碳的磷酸铁锂呈浅灰色,600~750℃下合成的磷酸铁锂材料0.1C充放电存在平台,显示两相充放电特性,比容量均在100mAh·g^-1左右,且极化较大。用蔗糖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得到碳包磷酸铁锂,其颜色呈黑色,改性后的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0.1C比容量达到了154mAh·g^-1,充电平台和放电平台之间的极化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阚素荣卢世刚金维华
关键词:磷酸铁锂固相法包覆
一维SiC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一维SiC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及力学性能,在新型纳米光电子器件、生物医学传感器、储能和材料增韧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基于气相-液相-固相(VLS)、固相-液相-固相(SLS)、气相-固相(VS)和氧化物辅助生长的生长机制(OAG)制备一维SiC纳米材料的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一维SiC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工艺过程中温度高(模板法、激光烧蚀法、电弧放电法、热蒸发法、碳热还原法)或压力大(溶剂热法),涉及过程复杂;(2)产物中常含有金属杂质(如金属气-液-固(VLS)催化生长法)或表面包覆SiO2层(激光烧蚀法、电弧放电法、碳热还原法),形貌不均一;(3)产量低(模板法、溶剂热法)。这些问题制约了高纯一维SiC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本征性能的研究,也不利于实现一维SiC纳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因此,发展新型低成本高纯一维SiC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对于推动一维SiC纳米材料的研究、规模化生产以及在相关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春荣杨娟玉卢世刚
关键词:SIC一维纳米材料
核壳结构SiC/SiO_2 纳米线的低温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酚醛树脂(PF)作为碳源,纳米SiO2为硅源,在1300℃氩气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SiC/SiO2纳米线。采用X射线分析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拉曼光谱(Raman)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C/SiO2纳米线长可达数毫米,单根SiC/SiO2纳米线由直径30 nm的β-SiC晶体为内核和厚度约12 nm的无定形SiO2壳层组成;室温下SiC/SiO2纳米线的PL发光峰与β-SiC单晶的发光特征峰相比有蓝移。最后,讨论了核壳结构SiC/SiO2纳米线的生成机制。
赵春荣杨娟玉丁海洋卢世刚
关键词:SIC碳热还原光致发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