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1105024)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郑旭乔萍孙舒孙晶莹丁旭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系统
  • 1篇多系统器官损...
  • 1篇疫源
  • 1篇游走性
  • 1篇游走性红斑
  • 1篇源性
  • 1篇体感
  • 1篇器官
  • 1篇器官损害
  • 1篇自然疫源
  • 1篇自然疫源性
  • 1篇蜱传
  • 1篇系统器官
  • 1篇立克次体
  • 1篇螺旋体
  • 1篇螺旋体感染
  • 1篇莱姆
  • 1篇莱姆病
  • 1篇莱姆病螺旋体
  • 1篇黑龙江立克次...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出入境检...

作者

  • 2篇郑旭
  • 1篇王玮琳
  • 1篇乔萍
  • 1篇路英丽
  • 1篇刘阳
  • 1篇丁旭
  • 1篇孙晶莹
  • 1篇孙舒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莱姆病螺旋体检测技术的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1 莱姆病螺旋体简介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最早发现于美国的Lyme镇并由此得名,莱姆病是由蜱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通过肩突硬蜱感染人体宿主,可引起多系统器官损害,游走性红斑、神经炎、关节炎、心肌炎等.1982年Burgdorfer W等人成功从肩突硬蜱(Ixodes ricinus)中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螺旋体1,螺旋体感染通常是开始于肩突硬蜱幼虫阶段,
郑旭王玮琳丁旭乔萍刘阳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多系统器官损害自然疫源性游走性红斑螺旋体感染LYME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蜱传立克次体的鉴定和分型
2015年
目的建立PCR-DHPLC检测法,对5种蜱传人类致病性立克次体进行准确、快速的分型检测。方法针对蜱传5种致病性立克次体的Osp A为靶基因进行PCR扩增,本研究所用目的片段为合成片段,连接于18-T载体,选用1对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此片段。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513 bp、533 bp、533 bp、533 bp、533 bp。应用42株菌株进行特异性实验,建立PCR-DHPLC反应体系,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实际样本检测。结果应用PCR-DHPLC技术可很好的区分5种致病菌,在核酸水平上达0.01 pg/μl。实际样本的峰型与标准峰型有较好对应性。结论 PCR-DHPLC法在实际样本检测中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
刘阳郑旭洪晓坤王玮琳丁旭孙舒孙晶莹路英丽
关键词:黑龙江立克次体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