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118)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明范海涛李然伟刘禄成温都苏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微小RNA-...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 1篇染色
  • 1篇肿瘤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染色
  • 1篇联合化疗
  • 1篇疗法
  • 1篇裸鼠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敏感性
  • 1篇化疗
  • 1篇化疗敏感
  • 1篇化疗敏感性
  • 1篇化学染色
  • 1篇基因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3篇李然伟
  • 3篇范海涛
  • 3篇张明
  • 2篇温都苏
  • 2篇刘禄成
  • 1篇战鹏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反义微小RNA-21基因治疗改善膀胱癌化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膀胱癌移植瘤模型,探讨反义微小RNA-21(miRNA-21)腺病毒载体+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裸鼠膀胱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作用,为评价基因治疗改善膀胱癌化疗耐药性的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携带反义miRNA-21载体+MMC和单独使用携带反义miRNA-21载体或MMC经尿道膀胱灌注治疗成瘤裸鼠,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应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瘤细胞的增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反义miRNA-21组和MMC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是25.6%±6.9%,50.4%±8.3%,37.9%±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测定结果提示:瘤细胞凋亡率依次为:联合用药组(81.5%±6.1%),反义miRNA-21组(49.5%±7.3%),MMC组(56.8%±3.9%),组间比较P<0.05。联合用药组10只成瘤裸鼠中无一只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零,而单独应用载体或化疗组各发生4只转移,转移率为40%(4/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因治疗+化疗联合治疗人膀胱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策略明显优于只用基因或化疗的单一治疗方法。
张明范海涛李然伟温都苏刘禄成
分子靶向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明确与肿瘤的生成、稳定、成熟和转移等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十分必要。本文综述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范海涛李然伟张明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因疗法
微小RNA-2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在膀胱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膀胱组织中miRNA-21的蛋白表达,阐明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RNA-21在膀胱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1/20),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6%(38/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的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联(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miRNA-2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异常高表达与其生长转移有密切关系,该蛋白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物。
战鹏张明范海涛温都苏李然伟刘禄成
关键词:膀胱癌微小RNA-2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