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14)

作品数:23 被引量:248H指数:9
相关作者:李哲郭劲松杨复沫吴胜军黄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三峡库区
  • 10篇库区
  • 6篇溪河
  • 4篇三峡水库
  • 4篇水库
  • 3篇水华
  • 3篇通量
  • 3篇土壤
  • 3篇消落带
  • 2篇氮矿化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有机碳
  • 2篇鱼腥藻
  • 2篇元素碳
  • 2篇水华鱼腥藻
  • 2篇水位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矿化
  • 2篇温度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重...
  • 9篇重庆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重庆三峡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重庆市环境科...
  • 1篇毕节市环境监...

作者

  • 8篇郭劲松
  • 8篇李哲
  • 7篇杨复沫
  • 6篇吴胜军
  • 5篇黄平
  • 5篇张六一
  • 5篇王欢博
  • 5篇刘静
  • 4篇田密
  • 4篇肖艳
  • 3篇付川
  • 3篇杨杉
  • 3篇周文佐
  • 3篇刘源
  • 3篇彭超
  • 3篇王小晓
  • 3篇王雨
  • 3篇张萍
  • 3篇冯婧
  • 2篇方芳

传媒

  • 7篇湖泊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环保科技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工程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农田氨挥发及其消减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从分析农田氨挥发的机理入手,在分析国内外氨挥发研究现状的背景下,综述了三峡库区农田氨挥发受气候、土壤理化性质、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消减措施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将农田氨挥发作为库区气态氮损失的研究重点,同时在研究方法、时空尺度、地域特殊影响因素,以及消减措施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杨杉吴胜军王雨周文佐程辉叶飞黄培黄平
关键词:氨挥发影响因素三峡库区农田生态系统
苯系物降解单菌间的协同耦合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BTEX降解混菌间协同耦合作用不明的问题,以稳定的BTEX降解混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从混菌中分离得到的8株BTEX降解单菌,将对BTEX有降解效果和没有降解效果的单菌分别组合,采用摇瓶实验研究不同体系对BTEX的降解效果,试图找到单菌在BTEX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并探寻菌间的协同耦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B2、B4、B6单菌主要的作用是降解BTEX,并且B2菌可以解除B4菌和B6菌混合后对X降解的抑制,并提高了B、T和E的降解速率;B1、B3、B5、B7和B8单菌无BTEX降解功能,B1、B3和B5菌可能利用B、T和E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单菌没有降解能力,但在混菌中依然存在,推测单菌可以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并从48 h开始降解B、T和E;B7、B8两株菌互相协同,共同完成对BTEX的降解。由优势菌群和非优势菌群组成的混合系统,促使有些没有降解功能的菌株混合后具有降解功能,还导致有些菌株混合后降解率和降解速率降低,对降解BTEX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拮抗作用。混菌48 h对BTEX的总降解率为91.6%,说明一个稳定存在的天然混合群落,其内部菌种经过长期的优胜劣汰,保持了很高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
周月明刘娜李斗尹雅洁宋立岩张雷
关键词:BTEX
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落干初期N_2O释放与反硝化特征初探被引量:3
2014年
水库近岸湿地(消落带)土壤N2O释放和反硝化作用是消落带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峡水库支流澎溪河高阳平湖库湾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落干初期,采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研究该处自然植被恢复区、农耕区和对照组等不同土地类型土壤的N2O释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并测定了土壤p H值、氧化还原电位、温度、有机质、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孔隙含水量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自然植被恢复区土壤N2O释放速率为9.88±6.49 g N/(hm2·d),反硝化速率为58.94±52.84 g N/(hm2·d);农耕区土壤N2O释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7.71±4.44和30.70±25.68 g N/(hm2·d).不同土地类型间N2O释放速率差异显著,落干初期土壤氧含量、含水量及氮含量对不同土地类型N2O释放和反硝化作用影响明显.土壤氧含量的升高促进了自然植被恢复区的N2O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区域反硝化作用.农耕区土壤含水量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可能致使N2O释放速率低于自然植被恢复区,而反硝化速率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消落带土壤氮含量降低同反硝化速率降低有一定联系.
张曾宇李哲方芳郭劲松高红涛冯婧刘静
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带N2O释放反硝化作用
土壤氮矿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氮矿化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其定量研究与模拟是氮循环相关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已经有多种模拟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模型,然而其适用条件、模型参数和模拟效果均存在差异。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土壤有机氮矿化模拟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包括用于模拟矿化速率的简单功能模型和考虑了土壤温度、湿度及p H等环境因素的环境效应模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单组分一阶指数模型只考虑单一组成的氮库,无法全面描述氮素矿化,且模拟与验证结果在不同模拟时期存在较大偏差;双组分模型和混合模型对氮素矿化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矿化环境效应模型克服了以上两种模型未详细考虑环境因素和有机氮种类的缺点,但考虑的因素较多,且参数选取较为复杂,难以推广和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我国特殊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土壤氮素矿化的模型研究应集中在多因素影响的复合模型,做好进一步的验证与研究,并实现氮矿化研究的定量化、规范化、标准化。
王小晓黄平吴胜军黄远洋刘志梅姜毅
关键词:土壤氮矿化
不同磷浓度下光强、温度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的动力学被引量:1
2015年
水华鱼腥藻是常见的有害水华藻种,但其在磷、光强、温度等生境要素协同作用下的生长动力学鲜见报道.本研究在Lehman模型、Steele模型基础上,设置8个PO3-4-P梯度:0、0.1、0.2、0.5、0.75、1.0、2.5、5.0μmol/L,4个温度水平:15、20、25和30℃和4个光强水平:1000、2000、3000和5000 lx,采取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水华鱼腥藻室内纯培养.Monod模型表明水华鱼腥藻最适生长温度和光强条件分别是20℃和3000 lx,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0.447 d-1和0.081μmol P/L;分别用Lehman模型和Steele模型模拟水华鱼腥藻μmax在不同磷浓度下对连续变化的温度和光强的响应,Lehman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水华鱼腥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2±0.98℃,μmax和KS分别为0.421±0.011 d-1和0.055±0.009μmol P/L;Steele模型结果表明μmax和KS分别为0.461±0.010 d-1和0.051±0.009μmol P/L,水华鱼腥藻最适生长光强Ik为2650.93±88.19 lx.
张萍李哲王胜郭劲松肖艳刘静
关键词:水华鱼腥藻动力学模型光强温度
三峡库区腹地降水pH值和电导率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三峡库区腹地城区(万州)和郊区(云阳县高阳镇)2014年12月~2015年11月降水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数据,探讨了库区腹地两功能区降水酸度和电导率特征。结果表明:城区和郊区降水的年均pH都低于5.6,城区环境(5.44)比郊区(5.53)稍低,酸雨发生频率分别为37.50%和27.91%,而电导率则是城区环境比郊区稍高,分别为34.98μS·cm^(-1)和29.72μS·cm^(-1),说明三峡库区腹地受到了不同程度人为活动的影响,城区较郊区严重。季节变化上,城区和郊区pH值大小顺序分别为春>夏>秋>冬和春>秋>夏>冬,而电导率均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这样的季节变化由污染物的季节性排放和降雨强度共同决定。
申彬你张六一杨复沫
关键词:降水PH值电导率三峡库区
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5年
PM2.5是一种区域性复合型的大气污染物,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因其独特的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PM2.5中OC和EC的四大特征(组成及来源、粒径分布、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样品采集与测定)的研究进展,并对OC和EC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考虑区域复合型污染特征,认为含碳气溶胶与其他气溶胶之间相互作用、实地观测与卫星反演预测综合研究,将是OC和EC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彭超翟崇治杨复沫余家燕王欢博陈丽
关键词:PM2.5有机碳元素碳
三峡澎溪河回水区高水位期间高阳平湖总磷模型被引量:3
2016年
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调度运行方式使得冬季高水位期间近岸消落带受淹.消落带氮、磷等营养物受淹后向水体中释放与积累对冬末初春的水华将可能具有重要贡献.构建高水位时期澎溪河高阳平湖总磷收支模型,定量分析高水位期间总磷的收支途径、累积量以及累积磷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蓄水期,由于蓄水水位升高和顶托而导致大量磷积累;稳定期,磷收支变幅较小,总体趋于平缓;水华期,前期积累的磷被大量消耗,形成水华.淹没消落带磷释放是冬季高水位时期高阳平湖总磷的主要来源,蓄水期所淹没大量消落带所释放的磷为冬季末水华暴发提供条件.研究结果为后续定量分析磷形态的转化和分配奠定重要基础.
赫斌李哲冯婧肖艳郭劲松
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带
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干湿沉降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为研究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沉降特征,在万州城区采样点收集了2014年1月~6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在云阳晒经村(工厂区)、云阳高阳(场镇郊区)、开县白家溪(自然保护区)、开县野塘溪(县郊区)、开县大德(乡村区)收集了2014年4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分别测定了样品的p H值、电导率和微量金属元素(Al、As、B、Ba、Bi、Cd、Co、Cr、Cu、Fe、Li、Mn、Pb、Ni、Sb、Sr、Sn、Ti、Zn、V).结果表明:1万州城区酸雨频率为48.44%,酸雨主要集中在1~4月.不同功能区酸雨频率高低顺序为:工厂区〉万州城区〉县郊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乡村区.2湿沉降中20种微量金属质量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标准限值,而Cd、Cu、Pb和Zn不同程度超Ⅰ级标准限值,其中工厂区相对严重.3万州城区干沉降提取液p H值在4.91~6.74之间,平均为5.79.各功能区干沉降酸度高低顺序为:工厂区〉县郊区〉万州城区〉乡村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这与湿沉降酸度顺序完全一致,说明干湿沉降中主要酸性物质具有同源性.4万州城区Ba、Co、Cu、Cr、Li、Mn、Ni、Sr、Zn干沉降超过湿沉降,而Al、As、B、Bi、Cd、Fe、Pb、Sb、Sn、Ti、V湿沉降大于干沉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万州城区Al为中等富集,Bi和Cd显著富集.
张六一刘源乔保清付川王欢博黄怡民杨复沫
关键词:干湿沉降微量金属三峡库区腹地酸雨
硝态氮异化还原机制及其主导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6
2016年
硝态氮(NO_3^-)异化还原过程通常包含反硝化和异化还原为铵(DNRA)两个方面,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硝态氮的利用和环境效应(如淋溶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反硝化和DNRA过程在反应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常会呈现出协同与竞争的交互作用机制。综述了反硝化和DNRA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其二者协同竞争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在NO_3^-、pH、有效C、氧化还原电位(Eh)等环境条件和土壤微生物对其发生强度和产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应在产生机理、土壤环境因素、微生物学过程以及与其他氮素转化过程耦联作用等方面亟需深入研究,以期增进对氮素循环过程的认识以及为加强氮素管理利用提供依据。
杨杉吴胜军蔡延江周文佐朱同彬王雨黄平
关键词:反硝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