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528-006-01)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 相关作者:苏馈足金旺红沈俊王畅陈晨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法的矿区重金属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被引量:16
- 2012年
- 借鉴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核算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输出系数法为基础,提出矿区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考虑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将矿山地区的土地类型分为尾矿库区、降尘污染区、运输污染区和自然土地4类,分别计算各类型土地的输出系数.考虑到重金属在水中的溶出率影响,在模型中引入了溶出率因子,以构建适应矿区流域的重金属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浑河流域重金属面源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运输污染区和自然土地,占总污染负荷的77%左右.从模拟过程和模拟结果可知,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所需原始资料较少,参数计算较方便,是计算矿山地区重金属面源污染负荷的可靠方法.
- 茆峰苏馈足康加廷冯宇江鸿甄宏
- 关键词:面源污染重金属输出系数法溶出率
- 好氧颗粒污泥强化解体实验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在120 r/min的搅拌及pH=1的强酸条件下,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强化解体实验,研究颗粒污泥的总数、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变化情况。在15 h实验时间内,搅拌强化解体的颗粒平均粒径从1 230μm降至320μm,颗粒总数从30个/mL增至193个/mL。强酸强化解体结果类似,但解体时间为110 h。搅拌比强酸对颗粒解体的强化作用更明显。粒径分布结果显示,小颗粒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颗粒解体过程中粒径分布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但颗粒粒径的期望值Xc随解体时间明显减小。根据颗粒的解体机理,即4种解体类型:破碎、破裂、剥落和研磨,结合实验结果,将解体过程分为对数期、平缓期、二次对数期和稳定期。
- 苏馈足方晖王畅金旺红沈俊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搅拌强酸
- 好氧颗粒污泥沉降选择实验研究与定量描述被引量:1
- 2012年
- 以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为对象,研究沉淀高度对颗粒数、比重、污泥浓度、粒径分布及选择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淀高度的增加,污泥浓度在沉淀时间为30 s时由0.24 mg.L-1明显增加至6.07 mg.L-1,平均粒径从450μm增加到550μm,颗粒圆形度增加12.67%,而复杂度减小13.47%,说明粒径较大、形状较规则的颗粒沉降较快,从而更易在沉降选择过程中得以保留.根据选择压原理,结合颗粒污泥沉降实验结果引入选择系数.实验和计算结果显示,在任意沉淀高度,选择系数随粒径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沉淀高度的增加,直径>600~800μm的颗粒选择系数增加,小颗粒趋势与之相反,说明增大排水比有利于大颗粒保留而絮体被筛选出反应器,而低的排水比会使污泥颗粒化过程放缓.该研究结果可望对加速污泥颗粒化过程和提高其稳定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 苏馈足邓绣坤郑丽王畅金旺红沈俊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圆形度复杂度
-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1年
- 针对制药废水高浓度、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制药废水,可有效提高其降解效率,并有广阔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工艺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实际工程当中,对高级氧化技术的工艺原理及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近年国内外制药废水处理现状以及目前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高级氧化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实际工程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应用的广泛前景进行了展望。
- 马兴冠温静陈晨明铁山
- 关键词:高级氧化技术制药废水废水处理
- 大伙房水库上游某尾矿库溃坝应急处理工程措施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为降低尾矿库溃坝事故对下游人员、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采用计算模型模拟方法,对大伙房水库上游某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模拟,研究了发生溃坝事故时的溃口宽度、溃坝砂流流量、溃坝历时、下游人员撤离的安全高程等重要参数以及进入大伙房水库上游河流的尾矿浆的流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下游人员撤离的范围、时间和安全高程,提出针对该尾矿库的应急处理工程措施,如砂流进入河流前的拦截措施,进入河流后拦截-吸附处理或截留-单独处理等措施。
- 唐玉兰曹小玉殷婷婷傅金祥刘军
- 关键词:安全工程尾矿库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