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1BAD13B01)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刘银华李军谢仰杰张雅芝胡家财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云纹石斑鱼
  • 3篇石斑
  • 3篇石斑鱼
  • 3篇斑鱼
  • 2篇幼鱼
  • 2篇稚鱼
  • 2篇摄食
  • 2篇仔鱼
  • 2篇海洋生物
  • 2篇海洋生物学
  • 1篇盐度
  • 1篇银鲳
  • 1篇幼鱼生长
  • 1篇早期发育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摄食习性
  • 1篇饲料
  • 1篇饲料利用
  • 1篇饲料利用率

机构

  • 3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集美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钟幼平
  • 3篇胡家财
  • 3篇张雅芝
  • 3篇谢仰杰
  • 3篇李军
  • 3篇刘银华
  • 1篇陈超
  • 1篇曾庆民
  • 1篇王丹丽
  • 1篇徐继林
  • 1篇陈京华
  • 1篇徐善良
  • 1篇严小军
  • 1篇胡燕明

传媒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牛磺酸、晶体氨基酸对大菱鲆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为了研究大菱鲆(Scophthal musmaximumsL.)在饲料中添加牛磺酸、晶体氨基酸对其生长、消化酶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6.47±0.01)g的大菱鲆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0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共制作4种饲料,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成对照饲料;用花生粕、玉米蛋白粉、豆粕、小麦蛋白粉替代30%的鱼粉配制成植物蛋白源替代饲料,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0%的牛磺酸和1.9%的复合晶体氨基酸配制成添加牛磺酸和晶体氨基酸饲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复合植物蛋白源取代饲料中30%的鱼粉会显著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肥满度指数和肠胰蛋白酶活力(P<0.05);与不添加牛磺酸和晶体氨基酸的植物蛋白源替代组相比较,添加1.0%的牛磺酸显著提高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消化酶活力(P<0.05),添加1.9%的复合晶体氨基酸显著提高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肠胰蛋白酶活力(P<0.05)。在植物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1.0%的牛磺酸和1.9%的晶体氨基酸能促进大菱鲆的摄食和生长。
陈超陈京华
关键词:大菱鲆牛磺酸晶体氨基酸摄食
3种鲳属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3种野生鲳属鱼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ampus cinereus)和中国鲳(Pampus sinensis)样本于2010年3—4月采集于浙江东海海域,用GC/MS法分别对其肝脏和肌肉的总脂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同时比较了野生和养殖银鲳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3种鲳鱼肝脏总脂平均值(19.95%)显著高于肌肉总脂平均值(11.69%)(P<0.05),灰鲳肝脏和肌肉中的总脂含量显著高于银鲳和中国鲳(P中国鲳>灰鲳;肝脏的脂肪酸种类组成较丰富,MUFA含量中国鲳>银鲳>灰鲳(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灰鲳>银鲳>中国鲳(P<0.05);肌肉中MUFA含量银鲳>灰鲳>中国鲳(P<0.05),PUFA含量3种鲳鱼无显著差异(P>0.05)。EPA+DHA含量在3种鲳鱼肌肉中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中国鲳肝脏未检测到EPA,在灰鲳肝脏和中国鲳肝脏和肌肉中未检测到DHA,而在银鲳肝脏和肌肉组织中EPA和DHA均有分布,DHA含量分别达到13.99%和15.95%;野生银鲳的油酸、EPA和DHA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银鲳,PUFA含量是养殖银鲳的1.53倍。由实验结果及与其它经济鱼类相比可知,3种鲳属鱼主要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在2种组织中平均占53.89%,EPA+DHA含量平均占PUFA的82.54%,这3种鲳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银鲳更胜一筹,同时野生银鲳品质优于养殖银鲳,但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
徐善良王丹丽徐继林严小军胡燕明
关键词:银鲳脂肪酸
云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为丰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并详细记录了各时期全长、口裂、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变化.根据卵黄囊和油球的消失、鳍膜的消退、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缩、鳞片的生长及色素的变化把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水温26.71±1.26℃的培育条件下,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至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失,进入晚期仔鱼期;至29日龄,鳍膜消失,进入稚鱼期;至41日龄,鳞片开始长出,至59日龄,稚鱼全身覆盖鳞片,完成变态,进入早期幼鱼期.并发现在生态幅范围内提高培育水温,可以提高生长效率,加快育苗速度.
刘银华张雅芝钟幼平李军谢仰杰胡家财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仔鱼稚鱼幼鱼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被引量:8
2015年
于2013年5~7月对人工培育的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为(26.7±1.3)℃的培育条件下,云纹石斑鱼仔、稚鱼摄食能力强;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率为40.00%;仔、稚鱼平均摄食率为97.63%,且13日龄之后的平均饱食个体比例为92.25%,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可用二项式方程y=0.000 1W2+0.055 9W-0.629 8表达;云纹石斑鱼仔鱼、稚鱼在白天均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为白天摄食类型,并可以初步确定以鱼体重的10%~20%和8%~10%分别作为云纹石斑鱼仔鱼和稚鱼的日投喂量.全长(L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Lt=0.008 8D2+0.162 2D+1.114 5,体重(W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Wt=0.366 0D2-11.361D+59.022 3,全长(Lt)与体重(Wt)的回归方程为Wt=0.011 7Lt3.017 8,b=3.017 8约等于3,表明云纹石斑鱼仔、稚鱼为均匀生长类型.
刘银华张雅芝钟幼平李军谢仰杰胡家财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云纹石斑鱼仔鱼稚鱼摄食习性
温度和盐度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初步探讨了温度和盐度的改变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显示: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生长存活在盐度范围14—40psu内,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14~19psu.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温度范围为21~30℃.温度实验中,在18℃以下的水中,幼鱼摄食能力减弱,活力低下,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原菌;在高于33℃的水中,幼鱼运动过频,导致消耗大量能量,抑制生长.研究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幼鱼对盐度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适当降低盐度有益于提高其生长速度,且幼鱼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
刘银华钟幼平曾庆民李军谢仰杰胡家财张雅芝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幼鱼温度盐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