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813111)

作品数:15 被引量:279H指数:8
相关作者:袁道先祁士华胡英张俊鹏章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岩溶
  • 5篇地下河
  • 4篇岩溶区
  • 4篇土壤
  • 3篇污染
  • 3篇西南岩溶
  • 3篇西南岩溶区
  • 3篇健康风险评价
  • 2篇岩溶地下
  • 2篇岩溶石漠化
  • 2篇有机氯
  • 2篇灾害
  • 2篇石漠化
  • 2篇水分
  • 2篇水环境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重庆金佛山
  • 2篇流域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西南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肯塔基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篇张俊鹏
  • 5篇袁道先
  • 5篇胡英
  • 5篇祁士华
  • 3篇章程
  • 3篇覃政教
  • 2篇万军伟
  • 2篇肖攀
  • 2篇熊平生
  • 2篇林玉石
  • 2篇谢世友
  • 2篇张家泉
  • 1篇张蓓蓓
  • 1篇武亚遵
  • 1篇傅瓦利
  • 1篇张治伟
  • 1篇姚慧丽
  • 1篇黄琨
  • 1篇白俞
  • 1篇邢新丽

传媒

  • 4篇中国岩溶
  • 2篇地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第六届全国环...

年份

  • 6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黄琨武亚遵万军伟肖攀
关键词:洪涝灾害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有机氯农药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GC-ECD对我国西南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检测,利用Mapgis等值线图进行数据化分析,并进行简要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岩溶地下河水体中OCPs质量浓度为0.10~92.96 ng/L,均值为27.88 ng/L;水体中DDTs质量浓度为0.05~63.85 ng/L,均值为15.11 ng/L;水体中HCHs质量浓度为N.D~51.31 ng/L,均值为12.77 ng/L,各种污染物浓度分布不均。(2)通过等值线图可以看出,OCPs含量整体体现为北部>南部,沿海>内陆,高山丘陵>平原的总体趋势,这主要是与有机氯农药特性有关;局部地区含量异常主要原因是农业及农业相关生产导致。地下河是介于地表河与饮用水之间的一种特殊水体环境,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河的OCPs污染形势很严峻。
张俊鹏祁士华胡英邢新丽张家泉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岩溶地下河健康风险评价
云南岩溶区As、Cd元素异常特征被引量:18
2012年
云南岩溶区水系沉积物中As、Cd元素含量分别为6.7~14.9ppm和0.14~0.21ppm,普遍高于省内其它地区。云南不同岩溶区As、Cd元素含量高异常还有较大的差异。As、Cd元素的高异常以滇东南岩溶区最为明显,异常幅度最大;其次为滇东岩溶区、滇西北以及滇西保山—沧源岩溶区;滇东北地区Cd异常较为突出,而As异常较弱。一般从岩石到土壤As、Cd元素呈富集态势,富集约4~5倍。通过对小江流域泸西As、Cd元素高异常区的地球化学和地质环境分析,发现农作物对As吸收量不大,超标率为14.8%;但对Cd元素吸收远高于As元素,超标率高达74.1%。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岩溶区碳酸盐岩As、Cd元素的高背景含量(As含量12.89~28.86ppm、Cd含量0.031~0.314ppm)是其风化形成的土壤中As、Cd元素含量高异常的根本来源,As、Cd元素主要通过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累积而富集。
王宇彭淑惠杨双兰
关键词:土壤岩溶地质环境
我国桂林毛村地下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0
2010年
对桂林岩溶地区毛村地下河的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并应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河表层水中Cr未检出,Cu、Pb、Zn及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8.90μg.l-1、58.63μg.l-1、23.73μg.l-1和0.11μg.l-1,Cd、Cr、Cu和Zn未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Pb严重超标.5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为2.36×10-6a-1,其中致癌污染物Cd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平均值为3.11×10-7a-1;非致癌污染物Pb、Cu和Zn所引起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在所有采样点均表现为Pb>Cu>Zn.在本次研究中,Cd是主要的风险污染物,其次为Pb.
胡英祁士华张俊鹏姚慧丽王英辉袁道先
关键词:地下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重庆南川区石漠化分布特征及其坡地利用模式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2004TM遥感影像,并结合地质、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图等,研究了重庆南川区石漠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川区石漠化分布具有如下特征:地层岩性上,石漠化集中发育在中生界三叠系嘉陵江、飞仙观、雷口坡组和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地区的纯灰岩与其他灰岩和白云岩互层分布区中;气象水文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中部槽坝年均温为10~16℃、年降水量大于1 200mm的地区;地形高程上,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 200m之间,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600~800m之间,极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500~600m之间;土地利用上,轻度和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灌木林地中,重度以上石漠化则主要见于旱地。根据研究区石漠化的发育和分布特点,建议平缓坡地(<5°)推行稻田保护性耕作和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较缓坡地(5°~15°)发展农耕和种植园区;较陡坡地(15°~25°)种植藤本植物(金银花)、经济林果和生态林草;陡峻坡地(>25°)应长期封山育林,重点发展水源林和景观林。
熊平生袁道先谢世友白俞
关键词:岩溶石漠化
岩溶坡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8
2010年
为了探讨岩溶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利用环刀法测定了不同利用类型石灰岩土壤的入渗过程曲线,并分析了孔隙状况、颗粒组成和土壤结构等对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对岩溶坡地土壤入渗性能影响较大,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均表现为灌丛>果园>草地>旱地。灌丛地表下层(>15~30cm)平均稳定入渗速率8.11mm/min,最小值4.22mm/min;旱地地表下层平均稳定入渗速率0.46mm/min,最小值仅0.13mm/min。旱地表层以下存在显著的入渗阻滞层。岩溶坡地土壤入渗性能与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和孔隙度有显著相关性。非毛管孔隙在入渗初期的作用大于后期,>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稳定入渗速率的重要因素。该文为进一步研究岩溶坡地旱涝灾害、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治伟朱章雄王燕傅瓦利文志林
关键词:土壤水分护坡土地利用土壤入渗性能影响因素
湖北宣恩岩底河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12年
湖北省宣恩岩底河流域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区,洪涝灾害频发。通过野外勘测及综合分析,该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组合、岩溶管道不通畅、人工排水通道排水能力不够等。而引起岩底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狮子口至满家大塘间人工排水洞排水能力不足,岩底河地下暗河通道淤塞严重,导致地下暗河排水能力减弱。建议:改扩建狮子口排水隧道,提高泄洪能力;疏通岩底河地下暗河淤塞,促使排水通畅;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避免暗河管道泥沙淤积,保证洪涝灾害得到长期有效防治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肖攀万军伟曹雪琴黄小琴
关键词:岩溶发育区洪涝灾害
桂林甑皮岩遗址岩溶地下水水害成因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2
2011年
桂林甑皮岩遗址自1973年试掘以来,出土了古人类骨架、火塘、墓葬、石器、蚌器、陶器、动植物化石等大量的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新石器人类遗址。2001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遗址在1994年汛期遭受洪水浸泡,致使多个探方隔梁崩塌,探方文化土层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崩塌或下沉现象。为了暂时性抢救探方的文化层,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抢救性加固与保护措施,如建混凝土挡土墙,缓解了探方隔梁崩塌,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丰雨季节地下水快速涨落所带来的隐患。本文在调查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甑皮岩遗址文化堆积土层下部的灰岩中岩溶管道非常发育,地下水位随每年丰枯季涨落所产生的水动力作用导致文化土层软化,土层颗粒冲刷流失、掏空而形成土洞,最终引起文化层崩塌、下沉。根据这一成因,笔者认为:查明遗址下部及其周围地下溶洞、管道、地下河、大的溶隙等较大尺度的导水介质,并对其进行适当封堵,是防止洪水期地下水速涨速落对遗址文化层造成破坏的重要措施。
覃政教林玉石高明刚周海韦军
关键词:甑皮岩遗址岩溶管道地下水
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水体中HCHs和DDTs的污染评价研究
<正>HCHs(Hexachlorocyclohexanes)和DDTs(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是有机氯农药的重要代表,曾在农林防治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由于具有很强的亲脂憎水性...
胡英祁士华张俊鹏
文献传递
我国西南岩溶区水环境问题被引量:6
2010年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溶蚀作用过程和产物的总称,其分布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0%~15%。20世纪初,岩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岩溶环境脆弱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蒲俊兵袁道先覃政教章程
关键词:西南岩溶区水环境问题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