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203)

作品数:16 被引量:220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术才李明田李智王琦李为腾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6篇理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隧道
  • 3篇值模拟
  • 2篇力学试验
  • 2篇煤巷
  • 2篇THREE-...
  • 1篇单轴
  • 1篇单轴压缩
  • 1篇单轴压缩条件
  • 1篇弹性介质
  • 1篇地铁
  • 1篇地铁列车
  • 1篇地铁列车运行
  • 1篇地质
  • 1篇地质预报
  • 1篇顶板
  • 1篇顶板事故
  • 1篇顶煤
  • 1篇顶煤巷道
  • 1篇压型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7篇山东交通学院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财政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交第二公路...
  • 1篇山东城市建设...

作者

  • 15篇李术才
  • 5篇李明田
  • 4篇王汉鹏
  • 4篇江贝
  • 4篇李为腾
  • 4篇张宁
  • 4篇王琦
  • 4篇李智
  • 4篇张波
  • 3篇张敦福
  • 3篇王德超
  • 3篇张波
  • 2篇徐帮树
  • 2篇杨磊
  • 2篇薛翊国
  • 2篇邵冬亮
  • 1篇蔚立元
  • 1篇杨学英
  • 1篇张霄
  • 1篇丁万涛

传媒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实验力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隧道建设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Journa...

年份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EW TECHNOLOGIES OF ROCK-LIKE MATERIAL DIRECT TENSILEEXPERI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正>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ies,direct tensile experiment of rock-like m...
LEI YANG
文献传递
类岩石材料中表面裂纹扩展模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粘贴式轴拉方法实现了类岩石材料的直接拉伸实验,通过在类岩石材料试件中预制表面裂纹研究了类岩石材料中表面裂纹的扩展模式。研究发现,粘贴式轴拉方法可以满足一般类岩石材料的直接拉伸实验;类岩石材料中表面裂纹首先从试件正面开始扩展;表面裂纹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材料的破坏模式,类岩石材料在试件的正面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二维穿透性裂纹的扩展形态,但是受其影响裂纹在厚度方向扩展会发生偏转,从而使得试件背面的最终贯通方向没有与加载方向垂直,而是呈一倾角,并且和表面裂纹的倾角和深度有关。
李明田李术才杨磊张宁
关键词:类岩石材料
单轴压缩条件下不同裂纹制作方式的裂纹破坏分析及其声发射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类岩石材料研究了不同裂纹制作条件下张拉裂纹的破裂过程,并利用声发射测试技术分析了试样在破坏过程中裂纹的萌生、起裂、扩展和破裂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制作条件下裂纹扩张呈现不同的破坏方式,有不同的起裂强度和抗压强度,而且在hits-t时间曲线上存在差别;声发射hits-t时间曲线呈现与应力时间曲线同步性的特点,并且曲线自身突变性反映了裂纹扩展中能量释放的突发性,两者的符合性较好。
邵冬亮李术才李明田张波张功实
关键词:声发射特征
新型岩石相似材料的研制被引量:41
2009年
在研究了国内外近几十年岩土工程中常用的相似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它们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测定不同水灰比和橡胶粉取代率时,改性水泥砂浆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劈拉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总结这些物理参数随橡胶粉取代率、水灰比的变化规律,获得一种新型岩石相似材料.结果证明,这种新型岩石相似材料能很好地满足相似材料的选材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岩石相似材料,值得在其他模型试验中推广.
张宁李术才李明田杨磊
关键词:力学试验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改进熵权-属性识别模型被引量:7
2012年
以石牌岭隧道围岩工程为例,参照国内外研究现状,选取6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将岩体质量等级分为5级,采用Z-scores标准对传统熵权加以修正并应用到模型中,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过构建隧道岩体质量评价属性决策矩阵,再由级别特征值来确定所属级别,进而对隧道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该模型不仅能预测围岩等级,还能对同等级围岩的稳定性进行排序,通过与可拓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龙云李术才杨尚阳
关键词:隧道围岩稳定性改进熵权
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分别以钢管混凝土三维有限元法和纤维单元法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了适于梁单元的应力-应变关系。以这两种方法得到钢管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应用于梁单元法进行数值计算,分别对工程中最常出现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及偏压构件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纤维单元法得到梁单元应力-应变关系在进行钢管混凝土构件数值分析时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以三维有限元法得到梁单元应力-应变关系,应用于方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时计算结果理想,而应用于圆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时与实验结果相比偏差较大。
张波张波李术才杨学英李明田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深部厚顶煤巷道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系统现场试验对比研究被引量:59
2012年
针对巨野矿区深部高地应力厚顶煤巷道支护特点,以"先抗后让再抗"支护理念为指导,研制高强让压型锚索箱梁(PRABB)支护系统。该系统具有预紧力损失小、定量让压、支护力传递效果好、护表面积大等特点。分别以箱型支护梁和矿用12#工字钢为托梁设计了横梁、纵向单梁和纵向双梁共6种支护系统。以赵楼煤矿深部厚顶煤巷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试验对其支护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并在3302工作面顺槽进行6种支护系统的现场试验对比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原支护方案,6种锚索梁支护系统均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2)PRABB支护系统试验段巷道支护效果整体优于工字钢锚索梁方案,前者围岩变形量比后者小15%~25%;(3)纵向单梁支护系统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最好,纵向双梁支护系统次之,横梁支护系统相对较差。根据试验结果对钢梁不同布置方式的围岩控制机制进行分析表明:纵向单梁支护系统可有效控制厚顶煤巷道顶板关键部位的变形,调动围岩自承能力,使巷道变形得到较好控制。在深部厚顶煤巷道支护时,采用PRABB支护系统纵向单梁方案,可达到经济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目的。
李术才王琦李为腾王德超李智江贝王汉鹏王洪涛
关键词:采矿工程
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裂隙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以淮南煤矿典型工作面为例,采用离散元数值软件UDEC(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下煤岩体内应力场的变化及直接顶冒落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上覆煤岩体裂隙产生、发展的形成过程,得到了上覆煤岩裂隙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倾向方向工作面回采后,上覆煤岩体内产生冒落、裂隙带和离层带,在工作面内上角位置产生O型圈裂隙带,裂隙发育最大高度为45 m。煤层走向回采方向得到了初期来压步距约50 m,周期来压步距约20 m,上覆煤岩体裂隙在采空区上方约呈45°角发展,并随工作面的前进由下向上、由后往前依次演变。该结果对于煤与瓦斯共采中瓦斯抽放钻孔方位的布置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李智王汉鹏李术才王琦李为腾江贝
关键词:上覆岩层采动应力场UDEC数值模拟
侧压力系数对海底隧道爆破效应影响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以拟建的某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对隧道掘进钻爆引起的震动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将爆破荷载以等效应力的方式加载于模拟炮孔之上,根据围岩类型和岩层覆盖厚度设计值选取典型的隧道断面进行模拟计算;提取出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关键点位置的峰值振速及加速度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各关键节点的振动速度、加速度均小于相应规范要求的临界值,因此选取的爆破参数满足爆破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同时,总结出侧压力系数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振动效应的影响。
张宁李术才徐帮树薛翊国张霄
关键词:海底隧道爆破荷载侧压力系数
A modified maximum tangential tensile stress criter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crack propagation被引量:1
2012年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crack propagation is a hot issue in rock mechanics. To properly simulate 3D crack propagation, a modified maximum tangential tensile stress criterion is proposed. In this modified criterion, it is supposed that cracks propagate only at crack front in the principal normal plane. The tangential tensile stress at crack front in the principal normal plane in local coordinates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crack propagation, which is calculated through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from global to local coordinates. New cracks will propagate when the maximum tangential tensile stress at crack front in the principal normal plane reach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like material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crack propagation criteria, the modified crack propagation criterion is helpful in calculating 3D crack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nd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propagation step determined by individual experiences in previous studies. Finally, the 3D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is traced by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for a frozen resin sample with prefabricated 3D cracks.
Dunfu ZhangWeishen ZhuShucai LiBo ZhangWeidong Wan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