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352)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洪鸣李建勇洪鸣钱思轩孙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性
  • 2篇肿瘤
  • 1篇性疾病
  • 1篇药物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有效性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增殖性疾病
  • 1篇三氮
  • 1篇实体瘤
  • 1篇去甲基化
  • 1篇去甲基化药物
  • 1篇肿瘤机制
  • 1篇综合征
  • 1篇螯合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 1篇淋巴

机构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钱思轩
  • 2篇洪鸣
  • 2篇李建勇
  • 2篇洪鸣
  • 1篇孙倩

传媒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常见不良反应被引量:1
2014年
氟达拉滨(Flu)是人工合成的嘌呤类似物,作为一种抗代谢性细胞毒化疗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等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Flu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少见且轻微,患者多可耐受.文章就Flu治疗B-CLPD的常见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洪鸣钱思轩李建勇
关键词:氟达拉滨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含去甲基化药物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2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含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HMA)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DS/M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1月—2022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含HMA方案治疗的29例中高危MDS/MP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为单用HMA组和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联合小剂量化疗(D-CA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白血病生存期(leukemia-free survival,LFS)。结果:29例MDS/MPN患者中男22例,女7例,中位年龄66岁。单用HMA组16例,D-CAG组13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CAG组患者中位OS较单用HMA组明显延长(26.3个月vs. 13.5个月,P=0.009 5),且与单用HMA组患者相比,D-CAG组患者有较长的中位LFS(24.2个月vs. 8.7个月,P=0.045 5)。单因素分析发现初诊时血红蛋白(≥70 g/L vs.<70 g/L)和治疗方案是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仅有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骨髓抑制、肺部感染、发热(未查明感染灶)。与单用HMA方案相比,D-CAG组更容易发生3~4级骨髓抑制,但并未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结论:D-CAG方案应用于MDS/MPN患者安全有效,并可能带来生存获益,这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曹蓝江兆清刘文洁孙倩李建勇钱思轩洪鸣
关键词:去甲基化药物CAG有效性
三氮螯合单功能三核铂(Ⅱ)配合物的DNA结合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本论文以多核螯合Pt(II)抗肿瘤金属配合物为中心,重点开展了三氮螯合单功能三核铂(II)配合物的DNA结合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工作。方法将30μM配合物[Pt3L1Cl3]Cl3(I)与0.09 m M的5’-GMP溶解在水中,37℃条件下孵化24 h,当反应进行到2 h和24 h时,取出反应液,利用电喷雾质谱方法检测反应产物;配制不同浓度比rb(drug-to-nucleotide ratio)的配合物[Pt3L2Cl3]Cl3(I)和配合物[Pt3L1Cl3]Cl3(II)与p UC19质粒DNA(200 ng)的反应液,37℃下避光孵化12 h,然后在1×TAE buffer(40 m M Tris acetate,1 m M EDTA)中,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在电泳中的迁移情况;配合物[Pt3L1Cl3]Cl3(I)和II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用白血病细胞株(HL-60)、肺癌细胞株(A-549)和肝癌细胞株(BEL-7402)进行测试。结果电喷雾质谱方法检测反应产物时配合物[Pt3L1Cl3]Cl3(I)极易与5’-GMP快速反应,形成单加合物、双加合物以及三加合物,表明I与5’-GMP较强的结合能力;凝胶电泳实验中测定的配合物[Pt3L1Cl3]Cl3(I)、II的rb值分别为0.099和0.66,配合物[Pt3L1Cl3]Cl3(I)使DNA完全解旋所需浓度大大低于配合物[Pt3L2Cl3]Cl3(II);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配合物[Pt3L2Cl3]Cl3(II)在浓度10-4M保持了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但是在10-5~10-8M范围内,I、II和顺铂对此细胞株几乎全无毒性,抑制率全部低于40%。结论三氮螯合单功能三核铂(II)配合物的DNA结合对提高药物在生物内的稳定性和降低不良反应有利。
黄晶洪鸣
关键词:抗癌药物
开口箭对S-180细胞和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对S-180细胞及其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SPF级BALB/c-nu小鼠30只,将肿瘤生长良好且小鼠精神状态佳者进行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开口箭低剂量组,开口箭中剂量组,开口箭高剂量组,环磷酰胺(cytoxan,CTX)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实体瘤生长状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180细胞DNA含量及周期,比较各组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开口箭干预各组实体瘤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S-180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于接种第10天剥取实体瘤,瘤体组织生长良好;开口箭将S-180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S期;电镜下开口箭各组细胞形态不规则,染色质凝聚、边缘化,细胞核固缩,与生理盐水组和CTX组比较有明显结构改变.结论 开口箭对S-180细胞及其实体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开口箭阻滞S-180细胞生长周期,导致细胞形态的变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戚利坤王俊刘洪泽张声林蔡浩洪鸣
关键词:开口箭抗肿瘤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