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3088)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其根刘国栋陈立侨王钰博陈马康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千岛湖
  • 2篇生态系统
  • 2篇ECOPAT...
  • 1篇生态系统功能
  • 1篇生态系统特征
  • 1篇食物网
  • 1篇食物网结构
  • 1篇年龄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繁殖

机构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国栋
  • 3篇刘其根
  • 2篇王钰博
  • 2篇陈立侨
  • 2篇陈马康
  • 1篇童合一
  • 1篇张峻德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千岛湖大眼华鳊年龄、生长和繁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1477(t+2.8540)],Wt=249.38[1-e-0.1477(t+2.8540])2.8985;生长拐点年龄为4.35龄时,拐点体长、体重为15.74 cm、73.13 g;雌、雄性比为1.27∶1,绝对繁殖力为1 870~18 665粒,平均6 279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为(408±214.22)粒/cm,范围为134~989粒;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为(98±40.49)粒/g,范围为38~215粒。调查期间,雌、雄鱼性腺成熟系数9月达到峰值,分别为22.85%、12.56%,表明9月也可能存在一个繁殖高峰。其1~4龄个体体长年增长量、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随年龄生长而下降,对应其个体体重年增长量、瞬时增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丰满度在3月达到峰值。根据拐点体长、体重可知,目前存在过度捕捞的状况,应限制4龄以下个体的捕捞,有利于该物种自然资源的保护。研究亮点:大眼华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长期以来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缺乏,本研究对其个体生态学资料研究可以有效填补这一研究方面的空白;此外,大眼华鳊是千岛湖水库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经济鱼类,但为什么能在千岛湖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其在千岛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为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刘国栋何光喜刘其根张峻德陈来生洪荣华陈马康童合一
关键词:年龄繁殖千岛湖
保水渔业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为预防千岛湖连续暴发了2a(1998—1999)的蓝藻水华和改善千岛湖水质,于2000年起在千岛湖开展了以人工放养鲢鳙和控制凶猛鱼类为主要措施的保水渔业试验。作为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构建1999和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保水渔业对千岛湖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保水渔业,使千岛湖中的银鱼和鲤生物量减少,而鲌类(主要是蒙古鲌)、鲴类和大眼华鳊等增加;使各种鱼类的捕食者和食饵生态位重叠指数下降;各主要鱼类的相互作用中,鲢、鳙对鳡、鲌的促进作用增强,鳡对鲌的抑制作用及鲌对虾类、银鱼和鲤等以及银鱼对浮游动物的抑制作用减弱,鳙对银鱼、大眼华鳊对鲤的抑制作用增强。这些影响,使千岛湖食物网结构更趋合理,如底层碎屑食性鱼类如鲴类等的增加,有利于营养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从而增强了水体对营养物的净化作用。
刘其根王钰博陈立侨陈勇刘国栋陈马康何光喜陈来生洪荣华
关键词:千岛湖ECOPATH模型食物网结构生态系统
保水渔业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特征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构建1999和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保水渔业对千岛湖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施保水渔业后湖泊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的有效营养级(ETL)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鳡的ETL从1999年的3.85降至2000年的3.61,鲌类的ETL从3.56降至3.39;千岛湖渔获物1999年主要来自营养级Ⅲ(50.0%),而2000年主要来自营养级Ⅱ(48.74%),导致整个渔业平均营养级由1999年的2.74下降到2000年的2.61;2)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及系统规模较之1999年均有所下降,其中系统生产力由1999年的9878.0t/(km2.a)下降到2000年的6625.0t/(km2.a),减少了33.23%,系统的总消耗量、总输出和总呼吸等分别下降了29.65%、35.69%和30.60%。系统的总通量从1999年的35285t/(km2.a)减少到2000年的24271t/(km2.a);3)表征生态系统成熟度的相关指标(Pp/R值和Pp/B值的下降,FCI和Finn氏平均路径长度的增长)均表明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较之1999年趋于成熟。
刘其根王钰博陈立侨刘国栋
关键词:千岛湖ECOPATH模型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