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W036)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晓霭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宋代
  • 2篇乐府
  • 2篇歌唱
  • 1篇杜甫
  • 1篇以诗为词
  • 1篇艺术
  • 1篇音乐
  • 1篇声诗
  • 1篇诗集
  • 1篇士大夫
  • 1篇宋祁
  • 1篇宋人
  • 1篇苏词
  • 1篇唐诗
  • 1篇体裁
  • 1篇竹枝
  • 1篇自是
  • 1篇自是一家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传承

机构

  • 9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杨晓霭

传媒

  • 5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杜甫“行”诗之“变”的音乐涵蕴被引量:2
2008年
杜甫"行"诗,从篇章到句式改变了初唐歌行的体调特征,独构新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歌舞大曲盛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基于对音乐的敏感与对"乐府"传统的弘扬,杜甫创作"行"诗,内容上追踪汉魏行曲歌辞讽刺时事的美刺功能,结构上借鉴歌舞大曲多解组合以及行曲"简单而刚健明快"的特点,达到了声律与情感的契合。可以说正是杜甫充分吸收当代歌舞大曲的结构特质与音乐风格,以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结构了富于魅力的"行"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为他在诗体发展史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杨晓霭
关键词:杜甫音乐
宋祁“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与宋初“士大夫之词”被引量:1
2008年
李清照追溯歌词发展历史,以为自唐至北宋"涵养百馀年",均呈"乐府声诗并著"局面。她批评"宋子京兄弟","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考宋祁创作,有声诗,亦有"乐府"。宋祁是仁宗朝雅乐建设的骨干,他"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正是宋初礼乐文化建设中"士大夫之词"创作的典型表现,也反映出"旧声"、"新声"竞相发展的态势。
杨晓霭
关键词:宋祁声诗
试论礼乐文学的文化传承价值——以宋代为范例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将凡是用于礼仪与以反映"礼乐"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文学作品,统称作"礼乐文学",并选取宋代礼乐文学为个案进行阐述。宋代礼乐文学作品数量浩繁,众体兼备,各种典礼在多种文学体式中得到了艺术的再现。礼乐文学所具有的"仪式"与文学的双重内涵、双重功能、双重价值,赋予了它传承礼乐文化的独特意义。深刻而准确地揭示礼乐文学的内涵和底蕴,既是在领略文学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同时又接受了礼乐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了礼乐文学"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价值。
杨晓霭
关键词:宋代礼乐文化传承
苏词“自是一家”之“又一体”的歌词本色
2017年
《词谱》录苏轼词,注明"又一体"者有《渔歌子》《点绛唇》《少年游》《西江月》《越江吟》《行香子》(二阕)《青玉案》《满江红》《醉蓬莱》《念奴娇》(二阕)《哨遍》(二阕)《戚氏》,共12调15阕。所谓"又一体"的标准,《四库总目提要》总结为:"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以句法字数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数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在音调尽失的情况下,"以句法字数"比较而得"又一体",从字数、平仄、叶韵等变化对"词"之歌唱实践作了描述。苏轼"又一体",可谓是他因歌唱需要而注意乐曲与声词配合的表现。理解这一点,对澄清苏轼"以诗为词"之讥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理解与研究词体特性亦不无裨益。
杨晓霭
郭茂倩的声诗观与《乐府诗集》的编纂被引量:6
2006年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由应用功能看,大多服务于祭祀、宴享、行军等仪式。他不将当时最为流行的“由乐定词”、“依声填词”的“乐府”录入《乐府诗集》的事实,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的基本编纂宗旨,也表现了南北宋之交文人士大夫力求维护和恢复诗乐传统,“务尊其体”的诗家立场。
杨晓霭
关键词:郭茂倩《乐府诗集》
“以诗为词”亦“檃括”创作词调歌曲被引量:2
2007年
宋人改编诗为歌辞,采用了“以诗度曲”、“檃括”等方式。“以诗为词”是“檃括”的方法之一,最直接的目的是使“诗”合于歌唱。陈师道评论苏轼“以诗为词”,即着眼于其“檃括”创作歌曲。李清照“句读不葺之诗”,当谓声诗。单纯从案头文学表现手法的角度阐释“以诗为词”有失全面。
杨晓霭
关键词:以诗为词歌曲
宋代郊庙仪式声诗的舒迟和雅风格及其形成被引量:4
2004年
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的声诗,即雅乐的乐章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歌辞的撰写、表演风格的形成,均典型地映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质。本文在对比历代郊庙声诗形式构成的基础上,对宋代郊庙声诗的总体风格进行了全面评析。认为宋代郊庙声诗风格舒迟和雅,鲜明地表现出模范"古乐"传统、全然雅颂化的倾向。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宋代文化建设中浓厚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
杨晓霭
关键词:宋代
唐诗在宋代的歌唱及其对宋人声诗观的影响
2005年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文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杨晓霭
关键词:宋代
《竹枝》歌唱在宋代的变化与《竹枝歌》体被引量:7
2006年
《竹枝》在宋代歌唱已少用唐音“含思宛转之艳”,而是借《阳关》、《小秦王》曲调“著腔子”歌唱,变为酒令表演,“一声三叠”;文人拟作带有仿歌谣性质,专称“《竹枝歌》体”,反映了歌辞创作向“词曲”“定腔”发展的趋向。本文论述为揭示“乐府声诗并著”的歌唱历史,亦为进一步论证诗、词之间的构成关系提供了启示。
杨晓霭
关键词:《竹枝》宋代歌唱艺术体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