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6G007-E)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业炜杨新安黄涛潘明明肖智兴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盾构
  • 3篇隧道
  • 1篇大直径盾构
  • 1篇刀具
  • 1篇刀具布置
  • 1篇刀具磨损
  • 1篇盾构机
  • 1篇盾构施工
  • 1篇盾构隧道
  • 1篇盾构隧道掘进
  • 1篇遗传算法
  • 1篇涌水
  • 1篇涌水量
  • 1篇涌水量预测
  • 1篇预加固
  • 1篇砂层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算法
  • 1篇市中心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作者

  • 2篇杨新安
  • 2篇张业炜
  • 1篇邱龑
  • 1篇肖智兴
  • 1篇潘明明
  • 1篇黄涛

传媒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隧道建设(中...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在水下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水下隧道涌水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非线性和高度复杂性。本文应用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工程实例,选用隧道围岩裂隙发育情况、上覆含水体富水性、上覆水压、隧道埋深、隧道围岩上覆相对隔水层强度和上覆基岩破碎带与隧道顶板的距离作为影响水下隧道涌水的主要因素,以调查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使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了水下隧道涌水量的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收敛性能好,预测精度高,简单可行。该方法为水下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肖智兴黄涛李政潘明明
关键词: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涌水量水下隧道
砂性地层中盾构隧道掘进围岩变形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以狮子洋隧道砂性地层段地质条件和施工资料为基础,建立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断面监测点随开挖进程的位移值,结果表明:先掘隧道围岩向中心收缩,上下部围岩变形明显大于两侧;后掘隧道对先掘隧道有横向外挤的作用,但对纵向几乎没有影响.对有、无渗流作用的2种工况的比较分析说明,起初渗流对围岩变形影响不大,但最终加剧了围岩的变形程度.提出了开挖面前方土体扰动的累积效应和累积效应曲线的确定方法,通过该曲线可确定土体扰动范围和程度,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土体位移速率的2个因素是土体与开挖面间距和盾构推力.
张业炜杨新安
关键词:砂层数值模拟
复合地层泥水盾构环流关键参数选择探析被引量:7
2018年
为研究复合地层泥水盾构泥水环流参数选择的问题,结合狮子洋隧道盾构工程,采用泥浆临界沉淀流速计算方法计算软弱地层和软硬不均地层所需的泥浆送、排量,并运用费祥俊模型试验公式进行验算。由于复合地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泥水盾构环流参数的影响因素较多,结合以上计算结果分析不同地层特性对泥浆送、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种方法的泥浆送、排量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证明泥浆临界沉淀流速计算方法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2)在软硬不均地层进行泥水盾构施工时,应加大泥浆送、排量,以减少输送颗粒在排浆管内滑移、平动,同时减少舱内积碴和泥浆管的磨损。研究结果可为复合地层下的泥水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李新月
关键词:复合地层泥水盾构流速
盾构机反交错双螺旋线刀具布置形式被引量:4
2013年
总结了盾构机刀盘上刀具布置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案,提出了根据最优刀间距和相邻刀具相位差求解一般双螺旋线系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式完全不同的反交错双螺旋线布置形式,并以狮子洋盾构隧道工程的使用案例对该布置形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了刀盘正反转情况下不同的破岩次序和破岩效率;以狮子洋隧道工程的实际统计数据为据,发现布置在螺旋线交错处的刀具存在局部磨损突出的现象.刀具反交错螺线型布置使得刀盘在逆时针旋转条件下的破岩效率提高,但刀具磨损快且差异性大.
杨新安张业炜邱龑龚振宇
关键词:隧道工程盾构刀具布置螺旋线刀具磨损
城市中心区大直径盾构施工扰动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
2018年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以隧道形式下穿城市中心区的工程逐渐增多,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引起城市周边密集建筑物扰动,值得密切关注。以深圳福田隧道及相关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高速铁路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的变形规律及加固效果,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下穿建筑物,且穿越软硬不均地层或软土地层时,袖阀管注浆加固可以明显减少沉降;当隧道侧穿建筑物时,隔离桩可以有效地阻隔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当隧道侧穿建筑物时,采用钻孔灌注桩隔离比钢管桩隔离效果好。
李新月
关键词:盾构施工城市中心区周边建筑物沉降控制预加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