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01040)

作品数:11 被引量:118H指数:5
相关作者:郑丙辉胡春明虢清伟胡勇有王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污水
  • 4篇混凝土
  • 3篇人工湿地
  • 2篇多孔混凝土
  • 2篇植生
  • 2篇植生混凝土
  • 2篇生活污水
  • 2篇生态混凝土
  • 2篇水处理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混凝
  • 2篇河道
  • 2篇城市河道
  • 2篇垂直流
  • 1篇低浓
  • 1篇低浓度生活污...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对植

机构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篇郑丙辉
  • 7篇王鑫
  • 7篇胡勇有
  • 7篇虢清伟
  • 7篇胡春明
  • 6篇张太平
  • 3篇谢磊
  • 2篇宋永会
  • 1篇向连城
  • 1篇崔理华
  • 1篇彭剑峰
  • 1篇程建光
  • 1篇邱光磊

传媒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7
  • 5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低浓度生活污水筛选适于华南人工湿地的植物被引量:22
2006年
为拓展人工湿地的实际应用范围,通过盆栽实验,利用低浓度生活污水对14种待选植物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显示,与无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绝大多数待选植物的存在并没有明显提高盆栽对COD的去除能力,但却能够有效提高盆栽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和24 h时,植物吸收对去除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5%和40.0%,对去除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9%和25.1%.故对COD的去除能力不适合作为筛选湿地植物的指标,而应以氮、磷的去除率作为筛选指标,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植物的抗逆性和观赏性.
胡勇有王鑫张太平虢清伟胡春明郑丙辉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生活污水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孔隙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2
2006年
为了完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适生性的判据,拌制了4组不同孔隙状态的生态混凝土,在其上种植百喜草,考察了百喜草的表观生长情况,测定了百喜草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根系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的植物适生性不仅取决于孔隙率,同时也受孔隙平均孔径的影响.孔隙率越高,平均孔径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百喜草而言,相比于孔隙率为36%、平均孔径小于4mm的生态混凝土,它在孔隙率为39.45%、平均孔径为6.4mm的混凝土中长势较好.
胡勇有胡春明谢磊虢清伟王鑫张太平郑丙辉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骨料植物生长
两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构建下行流-上行流、下行流-下行流两套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不同运行方式下两套湿地系统污染物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下行流-上行流复合系统适合在较低水力负荷[0.6m3/(m^2.d)]下运行,系统连续进水5天的出水效果很好,COD、TP、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75%-95%、65%-85%、45%-80%、45%-80%。下行流-下行流复合系统耐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强,适合在高水力负荷[1.2m3/(m^2.d)]下运行,COD、TP、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70%-95%、40%-85%、50%-90%、50%-80%;其水流方式较下行流-上行流复合系统水流方式更利于复氧,有利于高水力负荷下COD、氨氮的降解。研究成果为实际中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操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吴属连邱向阳崔理华
关键词:复合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水力负荷
污水再生用于湖泊的补水模式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4
2007年
提出一种污水分散处理与景观水体修复相结合的城市景观湖泊补水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采用该补水模式,污水回用成本为常规补水工艺的12%-35%.在高温雨季,分散处理系统出水能够直接满足景观湖泊补水要求;而在低温旱季,沿景观湖泊水流方向,湖泊水质迅速从Ⅴ类变为Ⅲ类,污染物集中在分散处理系统以及景观湖泊前端(HRT〈2d)去除,大部分湖区可作为全身接触性娱乐类景观功能区.
彭剑峰宋永会郑丙辉刘佑华邱向阳
关键词:污水分散处理直接回用景观湖泊
垂直流人工湿地植物品种净化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在5个人工湿地试验单位中分别种植象革、风车草、芦苇、再力花和香根草,分析不同单元对污水中COD、TP、NH3-N的去除效果。阐述了植物对人工湿地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风车草、象草和芦苇的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好于种植香根草和再力花的湿地。
王永秀杨立君彭立新王小江
关键词:象草风车草芦苇香根草
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筛选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河道,测定7种供试植物的盖度、生物量、坡面适应性、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等,对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深圳的自然条件下,各供试植物在模拟河道堤坡上都能正常生长;播种或幼苗移栽4个月后,各物种间的盖度、生物量、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差异显著;百喜草盖度可达70%以上,生物量(干重)可达8.33 kg/m2,其中根系生物量为2.09 kg/m2,而且直径不超过1mm的有效根多,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植物;百喜草植株在部分淹水、全淹时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45及15 d,耐淹能力强;百喜草砌块能抵御4.0m/s的流速冲刷.综合各项指标,百喜草是最适于深圳地区城市河道护坡的优良水保草种.
虢清伟胡勇有郑丙辉谢磊胡春明王鑫张太平
关键词:城市河道草类植物耐淹性
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分散型污水处理及其动力学浅析被引量:2
2007年
将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分散型污水处理,分析了反应器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从动力学角度对反应器作了浅析,总结出一个动力学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对出水水质预测和水力负荷条件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指导作用。
邱光磊向连城宋永会程建光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分散型污水处理动力学模型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孔隙碱性水环境改善的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通过对多组生态混凝土孔隙水环境pH值的测定,考察了孔隙状态、高效减水剂以及蜡封方法对孔隙碱性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孔隙水环境的pH值与孔隙的平均孔径成反比关系,与全孔隙率则没有明确的相关性。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对孔隙水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掺量的上升,pH值可降低0.5甚至更大些。对生态混凝土采用蜡封可有效抑制碱性物质向外界的释放,从而可使孔隙水环境pH值降低0.5~1,而且混凝土孔隙状态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生态混凝土经过配合比的优化以及蜡封处理后,孔隙状态和孔隙水环境均能满足植生性的需要。
胡春明胡勇有虢清伟王鑫张太平郑丙辉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蜡封
护砌方式对模拟城市河道水质净化及稳定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构建中试规模河道模拟传统“三面光”河道、仿自然的生态型河道及自然河道,考察了3种护砌方式对模拟城市河道水质净化及稳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三面光”河道对COD、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0.4%、4.7%及2.5%,仿自然的生态型河道为18·9%、13·4%及11.6%,自然河道为20.5%、14.5%及7.7%.护砌方式对城市河道水质净化影响明显;自然或仿自然的护砌方式,可明显改善水质.在5个月的试验期内,“三面光河道”出现藻类孳生的情况,而仿自然的生态型河道及自然河道内的藻类始终得到有效控制,表明自然或仿自然的护砌方式可保持水质稳定.基于城市河道景观和水质稳定的需要,堤坡或河床覆盖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是必要的,仿自然的生态型河道和自然河道植物覆盖分别达到水面的40%、70%时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虢清伟胡勇有郑丙辉胡春明张太平王鑫
关键词:模拟河道
制作过程中植生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英文)被引量:8
2007年
植生混凝土制作可分多孔混凝土制作、适生材料灌注及植物生长3个阶段。通过制作骨料粒径分别为5~10mm,10~16mm,16~20mm,20~25mm和25~32mm的植生混凝土,测定了各阶段渗透系数,探讨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随骨料粒径增大,多孔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依次增大;在第二阶段,适生材料灌注后多孔混凝土渗透系数大幅下降,随骨料粒径变化,多孔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与灌注前恰恰相反;在第三阶段,16~20mm,20~25mm和25~32mm的多孔混凝土渗透系数随植物生长时间明显增加。所有植生混凝土渗透系数均在0.11cm/s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渗透性;然而,仅骨料粒径为20~25mm和25~32mm的植生混凝土中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其可用作环境友好型护岸材料。
虢清伟胡勇有郑丙辉谢磊胡春明王鑫
关键词:植生混凝土多孔混凝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