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0300)

作品数:13 被引量:11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晓莉杨永平杨大松王趁刘可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5篇植物学
  • 4篇学成
  • 4篇民族植物学
  • 4篇化学成分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黄酮
  • 3篇活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活性
  • 2篇羟基
  • 2篇抗血管生成
  • 2篇抗血管生成活...
  • 2篇活性研究
  • 1篇大戟
  • 1篇党参
  • 1篇瑶族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云南省林业科...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篇杨大松
  • 5篇杨永平
  • 5篇李晓莉
  • 3篇王趁
  • 2篇魏建国
  • 2篇刘可春
  • 2篇李资磊
  • 2篇范汝艳
  • 1篇杨雪飞
  • 1篇张宇
  • 1篇张宇
  • 1篇王雪
  • 1篇曹明
  • 1篇王四海
  • 1篇程希平
  • 1篇杨永红
  • 1篇王希敏
  • 1篇陈维云
  • 1篇泽桑梓
  • 1篇淮虎银

传媒

  • 5篇中草药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露营活动流行原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4
2016年
一项旅游活动的发展与流行需要多种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支撑。中国的露营活动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目前还没有成体系的露营地建设,也没有相应的发展和管理措施。自发的露营活动很不规范,容易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促进我国露营活动的健康发展,露营地的成体系和规范建设,论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露营活动流行的原因,及其对我国露营活动开展的启示。首先分析美国的早期移民从东海岸向西海岸探险过程中,对露营活动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在露营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如何从活动中获得休闲娱乐、磨炼意志、知识学习、生存经验积累等多方面的收益,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和锻炼作用。其次分析美国露营地建设种类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露营者行为管理、露营地管理等各种管理措施对有序开展露营活动的支撑作用。再次从多种外部因素分析露营活动流行的原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高速公路系统、信息发布、生活品供应等各种基础设施因素,假期制度、生活与传统习惯和公共道德等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等。最后在综合分析美国露营活动流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如何结合自身国情开展露营活动。
王四海郭方斌Alex Russ程希平吴超
关键词:旅游
民族植物学方法在扬州乡土挺水观赏植物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讨民族植物学在城市乡土挺水观赏植物筛选中的应用价值,以江苏扬州为研究区域,在对该地区挺水植物分布概况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挺水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乡土挺水植物来代替相应的外来观赏植物。结果发现扬州地区共有常见挺水植物93种,隶属于28科,62属,其中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蓼科(Polygonaceae)植物种类数较丰富,占总种数的50%。在综合利用价值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20种很少或尚未被应用的扬州乡土挺水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在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的观赏价值存在差异,在个体水平上观赏价值较高的为水烛(Typha angustifoli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毛草龙(Ludwigia octovalvis)等,在群体水平上观赏价值较高的为蚕茧草(Polygonum japonicum)、水烛和水葱(Scirpus validus)等。
林杉徐华林申傲淮虎银张顺仓
关键词:民族植物学乡土植物观赏植物
土党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对土党参(金钱豹Campanumoea javanica的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从土党参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钱豹苷(1)、lobetyol(2)、4E,8E,12E-三烯-10-炔-1,6,7-十四烷三醇(3)、9-(2-四氢吡喃)-8E-烯-4,6-二炔-3-壬醇(4)、9-(2-四氢吡喃)-2E,8E-二烯-4,6-二炔-1-壬醇(5)、lobetyolinin(6)、(Z)-3-己烯-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3,4-二羟基苯甲酸(8)、党参苷II(9)、zanthocapensol(10)、蛇葡萄素(11)、贝壳杉双芹素(12)、β-脱皮甾酮(13)、α-托可醌(14)。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聚乙炔苷,命名为金钱豹苷;化合物2~14为首次从金钱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表现出一定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杨大松李资磊王雪杨永平彭维兵刘可春李晓莉
关键词:土党参聚乙炔抗血管生成活性
海南山小橘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海南山小橘Glycosmis montan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海南山小橘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荷蒂芸香酰胺(1)、二氢翅多子橘酰胺(2)、白鲜碱(3)、花椒碱(4)、山小橘碱(5)、异香草醛(6)、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7)、epifriedelanol(8)、friedelin(9)、异乔木山小橘醇(10)、牡荆苷(11)、kaempferol-3,7-dirhamnoside(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化合物1、2、10~12为山小橘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郑建宇纳智胡华斌
关键词:牡荆苷
青藏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青藏大戟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藏大戟素E(1)、脯氨酸(2)、corchoionoside C(3)、icariside B,(4)、1-O-(9Z,12Z,15Z-十八烷三烯酰基)-2-O-十六烷酰基-3-O-α-(6-磺基吡喃奎诺糖基)甘油酯(5)、(2S)-2,3-O-双十八烷-9Z,12Z,15Z-三烯酰基甘油酯-6'-0-(α-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西松烷型二萜,命名为青藏大戟素E;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大松李资磊杨永平李晓莉
关键词:二萜脯氨酸
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文献研究法、村社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民族植物学定量评价法,对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共22种(变种),隶属于9科18属,其中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为12种。以果实(含幼果)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最多(16种),以茎叶(含嫩茎、嫩叶和茎)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也较多(4种)。以生食(16种)和腌制(11种)为食用方法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食用类别包括调料、零食、食疗、水果、饮料和蔬菜,其中,作为调料、零食、食疗和水果食用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分别有11、10、9和9种。该地区酸味植物共具有16种功能,其中,具开胃、消食、解暑、治痢疾和祛风湿等功能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长梗梅[Armeniaca mume var.cernua(Franch.)Yüet Lu]、梅(Armeniaca mume var.mume Sieb.)、高河菜(Megacarpaea delavayi var.delavayi Franch.)、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和云南杨梅(Myrica nana Cheval.)的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较高,说明其在当地的利用价值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种类、食用部位、食用类别、食用方法和功能方面具有多样性,传统利用知识丰富。此外,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食疗功能方面分析了大理地区白族喜食酸味植物及其制品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大理地区白族特色植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建议。
杨念婷张宇张宇范汝艳范汝艳王趁王雨华
关键词:白族
黄杞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茎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杞茎皮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6α-二羟基桉烷-4(15)-烯(1)、(4S)-4-羟基-1-四氢萘酮(2)、(4S)-4,8-二羟基-1-四氢萘酮(3)、对羟基苯甲酸(4)、山柰酚(5)、异甘草黄酮醇(6)、8,3′-二异戊烯基山柰酚(7)、6,5′-二异戊烯基槲皮素(8)、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结论化合物1、4和6~8为首次在黄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异戊烯基取代黄酮。
杨大松杨锦超杨永平杨雪飞李晓莉
粤蛇葡萄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对粤蛇葡萄Ampelopsiscantoni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川多种托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用斑马龟模型筛选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从粤蛇葡萄地上部分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粤蛇葡萄醇(1)、圆柚酮(2)、aromadendrane-4B,1013.diol(3)、脱落酸(4)、12-oxo—hardwickiicacid(5)、白桦脂酸(6)、platanicacid(7)、香草酸(8)、h黎芦醉(9)、nectandrinB(10)、nectandrinA(11)、3,5,7-三羟基色原酮(12)、5,7,3’,4‘,5’.五羟基::氧黄酮(13)、化腆松系(14)、杨梅营(1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桉烷倍半萜,命名为粤蛇葡萄醇;化合物2~7、10~12为首次从蛇葡萄植r}一分离僻剑;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1、12表现出一定的抗斑马鱼血管生成活性。
魏建国杨大松陈维云王希敏王云月杨永平刘可春李晓莉
关键词:黄酮抗血管生成活性白藜芦醇
牛樟芝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5年
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是中国台湾特有的一种珍稀药用真菌,具有极高的应用和商业价值,但其生长缓慢、寄主专一性强、药用成分不稳定,使得大规模开发应用牛樟芝成为难题。通过简要介绍牛樟芝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传统的培养方法,重点介绍近年来各学者在牛樟芝培养方面,针对菌体生长和增加活性成分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使广大学者明确牛樟芝培养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诱导剂等新兴技术,为广大研究人员在快速培养具有原始生理活性、药用价值高的牛樟芝方面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张知晓季梅泽桑梓
关键词:生理活性
广西上思南屏瑶族传统药用植物知识的民族植物学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原理,对上思南屏瑶族传统药用植物知识进行了实地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物种信息、利用方式与资源现状.结果表明,野生药用植物是南屏瑶族民众日常生活中一类重要的植物资源,常见的有118种,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泻、呼吸道感染、风湿关节痛和外伤等疾病.依据拉丁名、中文名、当地名、用途、用法、药用部位等信息对南屏瑶族传统药用植物知识进行了编目,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南屏瑶族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曹明苏礼英明新陈建设
关键词:药用植物传统知识民族植物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