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Z023)

作品数:28 被引量:131H指数:8
相关作者:黄建洪孙崇明于兰华张洋阳姚静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南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城镇化
  • 5篇政府
  • 4篇行政
  • 4篇公共
  • 3篇城镇化战略
  • 2篇新社会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管理
  • 2篇社会建设
  • 2篇生成逻辑
  • 2篇逻辑
  • 2篇逻辑与
  • 2篇服务行政
  • 2篇创新社会
  • 2篇创新社会管理
  • 1篇党的建设
  • 1篇信息社会
  • 1篇信息无障碍

机构

  • 21篇苏州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16篇黄建洪
  • 3篇孙崇明
  • 2篇于兰华
  • 2篇张洋阳
  • 2篇姚静
  • 1篇范斌
  • 1篇吕承文
  • 1篇王婷
  • 1篇李娟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晋阳学刊
  • 2篇江海学刊
  • 2篇社会科学
  • 2篇党政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领导科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电子政务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7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公共供求的视角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题域整合、资源供给、机制再造、空间重构以及绩效审视等方面,其引导式的城市性逻辑渐趋明朗。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战略议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实现从生存性需求向发展性需求转变、从历时性积累向共时性提升迈进。这一大规模、持续性的公共选择过程,将通过引致中国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而深刻塑造国家治理的结构与功能。新的型构思路、实践逻辑与塑铸作用构成了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它呼唤深度根植于中国政治社会生态的内生规定性展开均衡化的现代性国家建构。为此,回应性地选取国家治理的调适向度并拓展系统化的改革议程,至关重要。
黄建洪
关键词: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伪城镇化”现象:生成逻辑与风险治理被引量:3
2016年
在复杂现代化大转型的背景下,以战略方式进入国家治理场域的新型城镇化在清晰表达国家治理语境和实践逻辑的同时,其风险也从历时性的积累向共时性迈进,总体上呈现出"伪城镇化"怪象。它表现出人地关系非对称性、城乡二元分割非均衡性、治理主体单一性、多重风险共生性的特点。基于"控制论"的分析视角,深入剖析政府内部的结构性缺陷,可以清晰揭示"发展主义"驱动下的地方政府"大跃进"式的土地开发策略、央地间的激励强度与组织目标替代悖论、中央政府运动式监察治理手段是"伪城镇化"生成逻辑背后的深层诱因,其本质反映了中国常态治理能力不足情况下中央权威体制与地方有效治理之间衔接治理失灵的现状。它容易造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动力的工具性、空间结构的破碎性以及多重风险题域的共生性。为此,破除"伪城镇化"的多重风险需要通过治道变革的思想更新治理理念、优化治理主体、规范治理权力、改进治理工具予以回应,通过建构系统化的治理网络,以期突破传统治理的路径依赖,从而深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使新型城镇化沿着人本化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孙崇明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成逻辑
中国地方现代化的中道建构主义——基于“苏州探索”的分析
2013年
区别于西方演进性现代化,以"苏州探索"为代表的中国地方现代化总体上是一种中道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即通过理性设计与制度安排,以温和、兼容、务实和协调的方式,达成区域现代化的整体变迁与均衡发展。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该模式尊重特定的政治社会生态,依托自上而下的现代国家构建追赶型现代化战略、复杂叠加的治理结构转型,较为合理地解决了"秩序—效率"、"中心—外围"以及"做成—生成"等问题。从运筹学的视野讲,这一模式通过目标设置、权威驱动、资源整合、策略选择以及实施路径等环节的运营,较好地调谐了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张力等"现代性病灶",对于后现代性的部分问题也有所触碰。因此,就发生逻辑与运行机理上看,"苏州探索"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政治与效率经济兼容的治理模式,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性、容纳度与整合力,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苏州特点的内在统一,具有宝贵的实践开拓价值和理论反思意义。然而,从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治理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权力理性化和文化世俗化的诸层面看,该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突破。
黄建洪
关键词:政治发展
产出性老龄化内涵、功能与推进路径被引量:4
2012年
产出性老龄化是老年人参与有报酬或无报酬的商品生产及服务供给的活动,与传统老龄观和积极老龄观相区别。产出性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在缓解市场劳动力供给不足和社会养老保障压力以及维系社会尊老敬老良好氛围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推进产出性老龄化,应从深入理论研究、转变老龄观念以及政府、社会、老年群体多管齐下等方面有效进行。
范斌于兰华
关键词:社会参与人口老龄化
公共供求场域中的行政法制:本质规律、实践悖论及其化解路径——“法治中国”构建的公共管理学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公共供求的场域性要求,行政法制具有价值性、资源性与规则性三重属性,其本质在于有效解决让政府"放手"做事与"束手"做事之间的平衡和规范问题,促进行政合法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行政法制的横向运作以及纵向演进规律看,坐实这一本质至关重要。然而,在压缩式与追赶型后发现代化语境中,行政法制失衡频仍,且具有内在惯性与外在粘性的复合特征。这是由实践中主客同体所设定的政府权威困境所引发的治理"痉挛"即行政法制的双重悖论所致。调处国家立场与行政自主性时,面临着集执行法律者与行政立法者于一身的角色张力与效能悖论;平衡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利关系时,则遭遇集执行法律者与行政司法者于一身的角色冲突与利益悖论。要化解此番悖论、构建法治中国,就必须根植性地促进依法行政向法治行政的深度转变,更新治理观念、夯实物质基础、塑造社会支撑结构、革新制度机制以及优化绩效评价,以实现协同化的公共治理。
黄建洪
关键词:行政法制法治行政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介绍了国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概况;分析了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建议: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可通过开发相关技术和辅助设备、建立和落实各项相关制度与标准体系等途径加快信息无障碍的建设,使人人都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
姚静
关键词: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数字鸿沟信息社会
中国城镇化战略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构被引量:2
2016年
在复杂现代性场域中,以战略方式进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型城镇化,清晰地表达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语境、实践逻辑与全球视野。无论是基于理论上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还是着眼于实践中的操作考量与风险防范,城镇化战略都将通过引发中国的"城市性"这一结构性巨变而对国家治理的"政府—市场—社会"核心构架产生深刻塑铸作用。从发展的情势需要与民众的主体意志表达看,回应城镇化所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动力机制革新、推进模式嬗变、空间格局重构以及转型风险控制等题域,均呼唤国家治理体系的更新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深度拓展民主、法治与效能的治理现代性。这表明,以"治理再造"方式系统地回应城镇化建设中的未期挑战,突破政策碎片化与短期行为,从而倒逼改革与牵引创新,将有助于强化国家治理发展的基础动力。
黄建洪
关键词:城镇化战略
城市社区空间异化问题及其治理路径被引量:9
2016年
作为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开放性场所,在从"街居制"转向"社区制"的过程中,城市社区正呈现出空间结构破碎、功能单一和性质同质化的倾向。这种变化易于造成社区物质空间、文化空间的"异化"以及加剧城市公共政策失败的风险。追根溯源,居民空间需求的多样化与抗拒异质性、开发建设中对土地资源的扩张式耗占以及地方政府治理的失灵,是城市社区空间异化的主要肇因。基于空间正义发展导向,需要从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治理出发,重塑治理结构和社会信任,从而优化城市社区空间的公共性建构。协同治理的视角有助于为城市社区空间异化问题找到转化路径。
黄建洪孙崇明
关键词:协同治理
社会治理的价值规约与政府治理创新被引量:8
2015年
在一个"领域分离"与"结构转型"的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时代,复杂现代性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特征。从大国治理的功能预期看,社会治理正成为中国新时期塑造理想、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和开辟未来的触发器与新引擎。从其蕴含的价值资源讲,社会治理应通过展现人本价值、实力基础、文明特征、自主发展和幸福目标,为政府治理创新提供丰富的价值规约。为此,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上,需要通过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双重建构,实现服务型行政范式的深刻嬗变;在关键题域的设计上,则需要在权能边界厘定、公共决策导向、治理工具选择、治理能力建设以及治理集约化等方面,循序迈向公共治理。这表明,有序回应于公共需求的改革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政治社会生态的内生性来进行系统性的机制优化与政策完善,从而开创由政府转型创新导向全面现代化的善治新境界。
黄建洪
关键词: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创新
“利维坦”的诞生:霍布斯政治思想论析被引量:1
2010年
在霍布斯的理论逻辑中,自然状态是残酷的战争状态,自然法是人类正确理性之指令,自然权利则意味着确保秩序的自由,因而进行权利完全让渡的"半契约"以形成拥有绝对主权国家"利维坦"是势之必然。霍布斯依据于人之需要而创建国家理论的理路,既为政治理论的"科学化"与政治实践的世俗化、理性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又在探寻走出"丛林"而获致秩序与安全的过程中遗留下了其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持续紧张,这既是其理论屡受谓之"专制主义"诟病的渊薮,又是近代以来"自由主义"发端的基础。
黄建洪
关键词:霍布斯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绝对主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