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7A017)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许强宏严静龚仕金戴海文陈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休克
  • 2篇乳酸
  • 2篇乳酸清除率
  • 2篇清除率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休克
  • 1篇动态监测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乳
  • 1篇血乳酸
  • 1篇右心
  • 1篇预后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患者
  • 1篇老年
  • 1篇肌钙蛋白
  • 1篇钙蛋白

机构

  • 3篇浙江医院

作者

  • 3篇戴海文
  • 3篇龚仕金
  • 3篇严静
  • 3篇许强宏
  • 2篇蔡国龙
  • 2篇李莉
  • 2篇陈进
  • 1篇谭成戊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脓毒症患者动态监测肌钙蛋白Ⅰ的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动态测定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I的变化,探讨肌钙蛋白I用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分别测定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的肌钙蛋白I浓度,分析不同时点与相同时点的APACHEII评分、I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时间点肌钙蛋白I升高组(cTnI>0.1ng/ml)和正常组(cTnI<0.1ng/ml)的I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结果66例脓毒症患者中有47例患者肌钙蛋白I升高,升高率达到71.21%。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天的肌钙蛋白I的浓度与对应的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37、0.34,P均<0.05),与ICU病死率成正相关(r分别=0.34、0.36,P均<0.05),与28d生存率呈负相关(r分别=-0.39、-0.42,P均<0.05);入院后第7天患者肌钙蛋白I的浓度虽与同时点APACHEⅡ评分没有相关性(r=0.21,P>0.05),但是与I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具有相关性(r分别=0.37、-0.42,P均<0.05)。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和入院后第7天,肌钙蛋白I升高组的ICU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21、-3.06、-3.35,P均<0.05);而28d生存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40、-3.13、-3.78,P均<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病情判断,并且对疾病的预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谭成戊龚仕金严静许强宏戴海文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
连续右心容量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比较以右房压(right atria pressure,RAP)和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选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入住浙江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低血压发生时间〈6h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应用改良的容量性肺动脉导管连续同步监测容量和压力的变化,指导液体复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目标为RAP8~12mmHg,实验组的治疗目标为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校正的RVEDVI达到100~200mL/m^2。记录液体复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AP、肺动脉嵌顿压(pulmonary artery occlusion pressure,PA()P)、RVEF、RVEDVI等参数;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II)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2)的变化;记录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及治疗后6h乳酸清除率;并将液体复苏治疗后6h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作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液体复苏15例达标12例,达标率为80%,实验组液体复苏15例达标13例,达标率为8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达标患者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RVEDVI、RVEDVI差值、RVEF(%)、RAP和6h乳酸清除率(%)明显增高[(119.92±15.65)111L/n12,(38.54±6.63)ⅡlL/m2,(36.08±3.40),(14.46±1.13)mmHg,(58.31±13.36)vs.(99.92±11.71)mL/m^2,(21.00±11.01)mL/m^2,(32.42±2.47),(13.08±1.08)mmHg,(43.99±16.26);P〈0.05],但PAOP、APACHEⅡ和S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治疗6h后两组患者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以RVEDVI指导老年
龚仕金陈进李莉严静戴海文蔡国龙许强宏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乳酸清除率
乳酸清除率监测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过程中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复苏达标指标间的关系,探讨其对液体复苏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50例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入选进行EGDT。分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患者复苏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右房压(R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的变化,测定血乳酸浓度,计算乳酸清除率,并与上述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进行EGDT,达标率70%;达标患者中RAP(14.38±1.04)与未达标组(13.08±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5.20±14.03,8.51±19.24,P<0.05);SvO2(%)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3.62±2.33,64.34±4.29,P<0.05)。达标患者乳酸清除率与复苏后SvO2呈显著相关性(r=0.50,P<0.05)。结论:应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监测全身组织灌注和氧代谢变化,对评价复苏疗效更有意义,应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液体复苏中的达标指标之一加以重视。
龚仕金陈进李莉严静戴海文蔡国龙许强宏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乳酸清除率血流动力学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