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1A12b)

作品数:10 被引量:580H指数:5
相关作者:黄培新黄燕蔡业峰杜宝新卢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急性
  • 6篇出血
  • 5篇中风
  • 5篇中医
  • 4篇缺血
  • 4篇脑出血
  • 4篇急性脑出血
  • 3篇缺血中风
  • 2篇血管
  • 2篇阴类证
  • 2篇治疗急性脑出...
  • 2篇破血
  • 2篇破血逐瘀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综...
  • 2篇中医综合
  • 2篇中医综合治疗
  • 2篇逐瘀
  • 2篇综合治疗方案

机构

  • 6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长春中医学院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黄培新
  • 6篇黄燕
  • 5篇蔡业峰
  • 5篇卢明
  • 5篇杜宝新
  • 4篇郭建文
  • 3篇梁伟雄
  • 3篇刘茂才
  • 2篇张燕婷
  • 2篇李海聪
  • 2篇陈眉
  • 2篇东贵荣
  • 2篇欧爱华
  • 2篇赵建军
  • 2篇奚肇庆
  • 2篇李军
  • 2篇董少龙
  • 2篇陆晖
  • 1篇张新春
  • 1篇谢仁明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被引量:467
2008年
目的依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文版,对我国脑卒中人群进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方法信度检验用Cronbach'sα系数、Guttman Split-half和spearson相关系数(重测信度)来评价。采用人为推理判断方法评价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考核量表的结构效度;通过相关分析考察量表的效标效度。各领域敏感度通过配对t检验来评估。结果完成随访评定537例。NIH-SS中文版除0 d和7 d外,有较好的条目内部一致性,各领域的重测信度除共济运动、凝视外,其他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5-1之间。各时点的累计贡献率范围为88.6%-90.17%,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哥拉斯格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为效标,NIHSS与二者相关性高。12个领域显示了理想的敏感度。除7 d的凝视、忽视外,NIHSS总分及各条目在各个时点有较好敏感度。结论NIHSS中译本是一个有很好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卒中量表,中医药研究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适合使用急性前循环卒中的疗效评价。
蔡业峰贾真张新春招远祺王立新郭建文欧爱华梁伟雄裴建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ICH)患者28 d预后(好转与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356例高血压幕上ICH患者的有关指标与28 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α=0.05.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营养支持(OR=0.373,95% CI 0.144~0.964)、康复治疗(OR=8.822,95% CI 2.009~38.742)、血肿量(OR=0.122,95% CI 0.045~0.330)、年龄(OR=1.048,95% CI 1.004~1.095)、并发症(OR=1.021,95% CI 1.004~1.039)和Barthel指数(BI,OR=0.951,95% CI 0.914~0.990)是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积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介入、降低颅内压、防止并发症、微创清除血肿和(或)防止血肿扩大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郑国庆王艳黄培新蔡业峰黄燕卢明杜宝新
关键词:预后LOGISTIC模型
活化的重组因子Ⅶ给中医破血逐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带来的挑战和思考被引量:5
2005年
按照中医“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用破血逐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AICH)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没有关于超急期(发病0~4h)内中风证候演变自然史的资料。活化的重组因子Ⅶ(rFⅦa)经过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证明可以降低AIC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示我们要重视超急期的止血治疗,同时在AICH发生的0~4h内慎用破血逐瘀药,可通过使用活血止血药和合理的药物配伍来消除加重出血的弊端。
郭建文蔡业峰杜宝新卢明张燕婷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破血逐瘀
中医药干预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的思路探讨
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CVS)是制约患者远期疗效的瓶颈,现有的疗法仍然不能逆转30-50%的患者发生CVS,导致严重的后果。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aSAH围手术期CVS的思路,为解...
蔡业峰李贵福郭建文
关键词: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
文献传递
中风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之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从结合现代卒中研究成果、建立一套系统的中医脑病辨证体系,西医病因学、危险因素和中医痰、瘀致病的研究,中医(宏观)辨证论治与西医微观(客观)诊断手段,中风病危急重症必须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西医个体化防治和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以及中西医结合康复、减轻致残程度等方面对中风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进行了论述。
卢明黄培新杜宝新黄燕刘茂才
关键词:中风病中西医结合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被引量:51
2006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结合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并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合组患者治疗后28天和9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改善(P<0·05);90天严重致残加病死率(BI<75)降低(P<0·05);90天完全康复和轻微残疾率(BI≥95)提高(P<0·05);90天社会功能活动(FAQ)改善(P<0·01)。不良反应为非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5·53%)。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本病患者90天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致残+病死率;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感染性腹泻。
黄培新黄燕卢明杜宝新梁伟雄欧爱华蔡业峰郭建文奚肇庆陈眉董少龙陆晖李军东贵荣李海聪赵建军刘茂才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4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在28d、3个月分别进行生活能力状态(Ability diary of life,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rIndex,BI)、生存质量(包括Quality of life Index,QLI、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等指标评定。结果治疗后28d试验组的QLI、FA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BI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在ADL评分、BI分级、QLI及FAQ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残障情况、提高生存质量。
杜宝新黄培新黄燕卢明梁伟雄蔡业峰王小艳谢仁明奚肇庆陈眉董少龙陆晖李军东贵荣李海聪赵建军刘茂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急性脑出血日常生活能力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其研究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 an4.2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计患者1 337例。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按对照措施分临床亚组时,OR合并=3.75[95%C I:2.70,5.20],显著性检验Z=7.88,P<0.00001。按高低剂量分临床亚组时,OR合并=3.60[95%C I:2.59,6.00],显著性检验Z=7.61,P<0.00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WMD合并=-3.39[95%C I:-4.83,-1.95],显著性检验Z=4.60,P<0.00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具有提高缺血中风急性期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该M eta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故尚需进行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蔡业峰张新春郭建文欧爱华梁伟雄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灯盏细辛注射液缺血性中风急性期META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537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试验组274例,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
黄燕
关键词:中风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537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试验组274例,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
黄燕裴建王新志杨友松谭吉林顾卫董梦久曹晓岚李军魏江磊刘军汪涛陈眉范薇王小同安冬青邹忆怀董少龙任丁刘毅陈园桃董强梁伟雄蔡业峰郭建文李伟峰欧爱华熊宁宁邹建东
关键词:中风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