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102201-009)

作品数:12 被引量:122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新春郭新红姜雯樊鑫梅曹文疆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香青兰
  • 6篇黄酮
  • 5篇总黄酮
  • 5篇迷迭香
  • 5篇迷迭香酸
  • 4篇香青兰总黄酮
  • 3篇心肌
  • 3篇细胞
  • 3篇木犀
  • 3篇木犀草素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学成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糖醛
  • 2篇糖醛酸
  • 2篇醛酸

机构

  • 5篇石河子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篇王新春
  • 3篇姜雯
  • 3篇郭新红
  • 2篇袁勇
  • 2篇曹文疆
  • 2篇王盛
  • 2篇樊鑫梅
  • 1篇杨培明
  • 1篇曾诚
  • 1篇彭克军
  • 1篇黄伟
  • 1篇陈强
  • 1篇杨丽娜
  • 1篇陈文
  • 1篇于宁
  • 1篇黄志巧

传媒

  • 4篇中草药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青兰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ovica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泡沫细胞的模型,并以不同质量浓度的香青兰总黄酮进行干预。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的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 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A(SR-A)的表达水平。结果香青兰总黄酮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的形成、细胞内胆固醇酯的积聚、细胞中ACAT-1 m RNA及细胞表面SR-A分子的表达水平,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香青兰总黄酮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可能是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机制之一。
姜雯彭克军陈强古丽斯坦.阿吾提邢建国
关键词:香青兰总黄酮泡沫细胞胆固醇酯清道夫受体A
香青兰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考察及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量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香青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香青兰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Ⅰ)、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Ⅱ)、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D-葡萄糖醛酸苷(Ⅲ)、田蓟昔和刺槐素-7-O-葡萄糖醛酸苷(Ⅳ)的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媒、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Ⅰ、Ⅱ、迷迭香酸、Ⅲ、田蓟苷和Ⅳ的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加30倍量的40%乙醇水溶液,提取1次,5h。新疆吉木萨尔产的香青兰中Ⅰ、Ⅱ、迷迭香酸、Ⅲ、田蓟苷和Ⅳ的量较高。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不同产地的香青兰药材中Ⅰ、Ⅱ、迷迭香酸、Ⅲ、田蓟苷和Ⅳ的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于宁何承辉黄伟邢建国古丽斯坦·阿吾提
关键词:香青兰迷迭香酸
维药香青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评价被引量:35
2013年
维吾尔族的传统民族药香青兰中可分离得到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及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本文综述香青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香青兰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杨丽娜邢建国何承辉杨培明
关键词:香青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HPLC法测定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及田蓟苷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 min,17%A;30~55 min,17%A→25%A;55~80min,25%A→30%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5℃。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田蓟苷分别在3.184~31.84μg·m L-1(r=0.999 6)、2.184~21.84μg·m L-1(r=0.999 7)、2.784~27.84μg·m L-1(r=0.999 7)、7.9~39.5μg·m L-1(r=0.999 3)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上述4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65%、99.58%、100.1%和99.92%,RSD分别为0.97%、1.4%、1.0%和0.40%。2个厂家6批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测定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为0.390~0.424 mg·g-1,迷迭香酸含量为0.431~0.482 mg·g-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为0.468~0.532 mg·g-1,田蓟苷含量为0.614~0.656 mg·g-1。结论:本方法经验证,可为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于宁陈文邢建国何承辉刘桂花
关键词:香青兰迷迭香酸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工艺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为检测指标,利用静态吸附实验对7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通过与动态吸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HPD600型大孔树脂宜于香青兰提取液的纯化,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香青兰提取液质量浓度为80 mg/m L,柱径高比为1∶9,上样量为生药0.32 g/m L树脂,上样体积流量为1.5BV/h(BV为柱体积),吸附时间为12 h,水除杂用量4 BV,洗脱溶剂为70%乙醇,洗脱体积为6 BV,洗脱体积流量为1.5BV/h,纯化后总黄酮、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迷迭香酸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3%、5.5%、4.7%和2.5%以上。结论 HPD60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的方法可行。
于宁何承辉邢建国曾诚赵军
关键词:香青兰大孔吸附树脂总黄酮迷迭香酸
香青兰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及释药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优化香青兰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初步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挤出速率、滚圆速率、滚圆时间为自变量,收率、脆碎度、圆整度和总评归一化值(OD)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确定较优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微丸的累积溶出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微丸内部结构。结果香青兰总黄酮微丸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挤出速率36.96 Hz,滚圆速率37.18 Hz,滚圆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绝对值均<4%,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微丸累积溶出度较好,采用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微丸内部形成骨架结构。结论优化了香青兰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该方法科学、简便、可行。微丸吸水膨胀崩解的原因是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的强溶胀作用。
姜雯何承辉邢建国
关键词:香青兰总黄酮微丸
田蓟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研究田蓟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普萘洛尔组,田蓟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手术前1周,田蓟苷药物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田蓟苷(5.0,2.5,1.5 mg.kg-1.d-1),普萘洛尔组按25 mg.kg-1.d-1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0.5%CMC-Na。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MIRI模型。观察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再灌注后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田蓟苷药物组能降低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的ST段抬高幅度;减轻心肌病理形态学损伤。显著减少血清心肌酶释放量(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田蓟苷高、中剂量组能使血清SOD,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IL-1,IL-6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结论:田蓟苷对大鼠MIRI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及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因素有关。
郭新红曹文疆樊鑫梅邢建国袁勇王新春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
香青兰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观察香青兰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心电图S-T段变化,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血清中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时心电图S-T段的抬高及缺血心肌病理学改变,降低血清中LDH、CK、CK-MB、AST和MPO的活性及MDA、IL-1、IL-6和TNF-α的水平,并能够提高血清T-SOD和GSH-Px的活性。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机制有关。
樊鑫梅曹文疆邢建国郭新红袁勇王新春
关键词:香青兰总黄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含量,进行田蓟苷在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研究。探讨时间、pH、药物浓度及抑制剂维拉帕米、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根皮苷和乳糖对Caco-2细胞摄取田蓟苷的影响。结果:田蓟苷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呈时间依赖性;在4~16 mg.L-1,摄取呈浓度依赖性,符合被动扩散过程;在pH 5.0~8.0,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吸收;加入维拉帕米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1.545±0.010)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加入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以及根皮苷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分别为(0.994±0.003),(1.174±0.030),(1.098±0.021)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加入乳糖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1.470±0.025)mg.g-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1.10倍)。结论:P-gp以及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参与田蓟苷的转运过程;田蓟苷的吸收与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PH)无关;被动扩散和载体媒介转运共同参与田蓟苷细胞吸收过程。
黄志巧邢建国王新春王盛袁勇
关键词:CACO-2细胞转运外排
香青兰提取物中苯丙素类和黄酮类3个化合物的含量测定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香青兰提取物中1种苯丙素类成分(迷迭香酸)和2种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田蓟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PurospherSTARLP RP-18 endcapped(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睛(A)-0.5%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8 min,20%A;28~55 min,20%→28%A;55~80 min,28%→30%A),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5℃。结果 迷迭香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田蓟苷分别在2.184~21.84μg·m L-1(r=0.999 6),3.14~31.84μg·m L-1(r=0.999 6),7.9~39.5μg·m L-1(r=0.999 5)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香青兰提取物迷迭香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田蓟苷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62%、99.64%和100.12%,且RSD分别为1.27%、1.05%和1.09%。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香青兰提取物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和田蓟苷的含量。
于宁何承辉邢建国帕依曼.亥米提曾诚
关键词:香青兰迷迭香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