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790009) 作品数:5 被引量:7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杨晓维 李石强 蒋家亮 郝壮 张若昭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原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更多>>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 2011年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蒋家亮关键词:多任务 地方政府 经济增长 核心雇员、信息与企业家才能租金 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分析作为雇主的企业家通过掌握潜在核心雇员创造企业租金潜质的私人信息而赚取租金的特质。如果一个企业家能够先于竞争对手发现某个潜在的未被发掘的人才,就能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以保留工资水平将其雇佣。该人才作为企业不可完全替代的核心雇员,能够制造不可完全替代的产品从而为企业带来垄断收益。由于拥有关于核心雇员能力的私人信息,企业家将获得垄断收益作为信息租金。长期来看,在核心雇员的生产能力成为公共信息后,劳动力市场针对他所展开的买方竞争会推动其收入上升到企业家租金消失为止。为了继续获得这种信息租金,企业家要么不断深入发现该核心雇员新的潜在能力,要么寻找新的未被其他企业发现的潜在人才。 李石强 杨晓维关键词:核心雇员 企业家才能 信息租金 禀赋异质的同质劳动供给与工资决定 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中国农村"准自耕农"社会结构特点,基于非劳动禀赋的异质性,构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同质劳动供给曲线,以此解释中国同质非熟练劳动在向城市流动中实际工资缓慢上涨的现象。中国农村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单位劳动可资利用的非劳动禀赋存在广泛差异。即使劳动是同质的,单位劳动生产力及劳动收入也有很大差别。随着劳动需求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将沿着务农收入或保留工资由低到高的顺序向城市流动,劳动供给价格及务工均衡工资率不断上升。而且,随着拥有禀赋更少的劳动离开农村,继续务农的单位农村劳动拥有的禀赋及劳动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最终,同质劳动收入将在务工和务农、不同农户间相等时达到均衡,实现劳动的优化配置,劳动收入差别只来自劳动质量差别。 杨晓维 蒋家亮 黄新春关键词:工资 中国近年CPI上涨来自过度的货币供给吗? 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囿于"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的货币主义教条,人们普遍将此轮物价水平上涨归咎于货币供给。央行为抑制物价上涨,也出台了诸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限制贷款规模等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在资产市场已有相当规模、且产能普遍过剩的中国,扩大货币供给导致的可能是资产而非消费需求增大。进而,即使消费需求因货币供给扩大而增加,其导致的也可能是产出扩大而非价格上涨。故在上述条件下,货币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逻辑,本文在理论上通过纳入资本市场和产能过剩的商品市场,对经典的费雪方程式做出了修正,以说明上述关系。同时,通过选取中国1996-2012年宏观月度数据,在经验层面证明了货币供给并不是近年来CPI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一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本轮物价上涨并非源自过度的货币供给,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不是抑制本轮CPI上涨的恰当手段。相反,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企业融资困难、资本市场萎缩等负面影响。 杨晓维 郝壮 张若昭关键词:货币供给 CPI 产能过剩 从行政裁量权到按规则行事——中国行政官员治理方式选择 被引量:1 2013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领导人偏好的经常性变动,未能形成一套稳定而明晰的行政规则体系,政府只能将行政裁量权授予高能力官员,允许其相机选择行动,灵活实现政府目标。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能力行政官员与政府低能激励体系存在严重中突,由此产生了行政官员治理中的大量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目标渐趋稳定,逐步以按规则治理替代授予行政裁量权,以普通能力的行政官员替代高能力行政官员,是政府内部治理可选择的改革方向。 李石强 杨晓维关键词:行政裁量权 授权 行政官员 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