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50-G01)

作品数:17 被引量:124H指数:6
相关作者:马爱军王新安黄智慧雷霁霖郭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大菱鲆
  • 5篇鱼类
  • 3篇养殖
  • 2篇选育
  • 2篇盐度
  • 2篇氧化酶
  • 2篇氧化酶活性
  • 2篇养殖业
  • 2篇幼鱼
  • 2篇水鱼
  • 2篇体重
  • 2篇体重性状
  • 2篇温度
  • 2篇酶活性
  • 2篇免疫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抗氧化酶活性
  • 2篇活性
  • 2篇海水鱼

机构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烟台开发区天...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7篇马爱军
  • 13篇王新安
  • 9篇黄智慧
  • 4篇雷霁霖
  • 3篇郭建丽
  • 3篇王婷
  • 3篇王广宁
  • 3篇郭黎
  • 2篇丁福红
  • 2篇商晓梅
  • 2篇夏丹丹
  • 2篇马得友
  • 2篇孙志宾
  • 2篇邹杰
  • 1篇岳亮
  • 1篇周洲
  • 1篇李猛
  • 1篇闫喜武
  • 1篇庄志猛
  • 1篇何伟国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Zoolog...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度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12年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郭黎马爱军王新安黄智慧于宏杨志
关键词:大菱鲆温度盐度抗氧化酶
基于响应面法分析温度和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分析温度和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作者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研究温度(17~23℃)和盐度(20~40)对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效应。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菱鲆幼鱼血清SOD活力的线性效应极显著(P〈0.01),累积效应不显著(P〉0.05);盐度对大菱鲆幼鱼肠道 SOD 活力线性效应显著(P〈0.05),累积效应极显著(P〈0.01);温度和盐度对SOD 活力的互作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响应曲面法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增大, SOD的活力基本上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建立SOD活力与温度、盐度及其温度-盐度互作效应的模型方程Y=74.76-9.53 X1+5.31 X2+1.8 X1 X2+5.31 X12+10.53 X22,并据此预测大菱鲆幼鱼血清SOD的活力。对所建模型进行优化,得到SOD活性最低的理论最佳条件为:温度21.84℃,盐度27.97,在此条件下SOD活性值为70.0463 U/mg。
王新安郭黎马爱军黄智慧何伟国马得友
关键词:温度盐度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品系选育及耐温性能评估被引量:20
2012年
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了大菱鲆耐高温性状选育研究,对两代家系耐温性能进行测定,并利用bCOX回归分析了各家系的耐温性优势比。结果表明:各家系耐温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并且耐高温能力的优势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在大菱鲆耐高温选育中家系选择的高效性;经过一代选育,获得4个耐高温家系,并据此构建选育二代家系。耐温性能评估,选育二代比一代有显著提高,在27℃高温条件下,选育一代的平均死亡率为49%,选育二代的平均死亡率为10.26%;28℃条件下,选育二代耐高温子代的平均死亡率为32.83%,对照组的平均死亡率为88.9%;经过筛选后,选育二代的耐温性比选育一代提高了1—2℃左右。
马爱军黄智慧王新安郭黎雷霁霖杨志曲江波
关键词:大菱鲆家系选育
环境胁迫对大菱鲆C-型凝集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大菱鲆C-型凝集素(SmLec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本实验通过分析其活性特点以及环境胁迫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探讨其在大菱鲆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潜在功能以及养殖环境中的应用。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纯化获得19 ku重组目的蛋白;活性分析结果显示,SmLec1对所选6种细菌的凝集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对鳗弧菌和爱德华氏菌具有明显的凝集作用;在选取的8种糖类中,木糖、果糖、蔗糖、乳糖和甘露糖能够抑制SmLec1的凝集活性;在理化因子(pH、温度)中,pH<7和温度>37°C时对SmLec1的凝集活性产生抑制;鳗弧菌感染实验显示,感染6 h时肝组织的SmLec1表达量明显上升,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有所下降;温度胁迫时肝组织的SmLec1 m RNA表达量受到温度的影响显著,在19°C开始升高,22~27°C呈降低趋势,其他组织变化不显著。盐度胁迫对SmLec1在各盐度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SmLec1能够抑制鳗弧菌的感染,其表达受到温度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SmLec1蛋白的抗菌机理和探索对大菱鲆疾病的免疫学防治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夏丹丹马爱军黄智慧王新安孙志宾崔文晓曲江波
关键词:大菱鲆鳗弧菌凝集活性环境胁迫
大菱鲆家系选育二代7种免疫因子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选育高成活率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群体,对30个大菱鲆选育二代家系(F2)和1个普通养殖群体进行鳗弧菌攻毒实验(周期为14 d),统计分析死亡率。选取死亡率不同的6个选育家系和普通养殖群体构成7个实验组,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对它们肝脏、脾脏、头肾的相关免疫因子——溶菌酶(Lysozyme)、抗菌肽(Hepcidin)、热激蛋白70(HSP70)、热激蛋白90(HSP90)、免疫球蛋白(Ig M)、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Lily-型凝集素(Lily-type lectin)的表达量开展研究,并应用SPSS 16.0软件对攻毒前后各免疫因子的表达量与攻毒后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攻毒前后选育家系幼鱼肝脏、脾脏、头肾中7个免疫因子的表达量普遍高于普通养殖幼鱼,且在7个实验组中,攻毒后的表达量相较攻毒前均呈现下降趋势;攻毒前,肝脏中lysozyme、Ig M的表达量与存活率为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HSP70、HSP90、C-type lectin、Lily-type lectin的表达量与存活率为显著性正相关(P<0.05);脾脏中,Hepcidin、HSP70和HSP90的表达量与存活率为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头肾中,HSP70的表达量与存活率为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可以推断选育家系相对于普通养殖群体大菱鲆抗鳗弧菌性能更强,且7种免疫因子在鳗弧菌感染鱼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抗感染作用;从F2中获得一个抗鳗弧菌性能较强的家系(23号),可用于今后大菱鲆抗鳗弧菌品系的选育指导工作,为大菱鲆高成活率群体的选育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田岳强郭建丽黄智慧马爱军王新安杨志曲江波
关键词:免疫因子
鱼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我国海淡水鱼类近5 000种,其中海水鱼约占三分之二,淡水鱼约占三分之一,鱼类养殖种类数由60年代的十多种增加到目前的百种左右,养殖产量也得到相应提高。建立先进的鱼类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研究创新平台、提高鱼类遗传育种的效果和种苗质量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鱼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邹杰马爱军王新安王婷
关键词:鱼类育种
鱼类抗逆性状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近20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排名世界第一,一跃成为世界渔业大国[1]。渔业生产总量已初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数量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仅满足于数量上,对其品质的追求也日趋强烈。然而,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科研经费缺口大,高级科研人才匮乏,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缓慢,中国在水产养殖鱼类科研领域的研究基础相对滞后,科研方法明显落后于畜牧和植物等其他研究领域;其次,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仍以粗放化管理为主,在经营过程中,生产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实施严格的亲鱼管理计划等原因导致水产养殖业病害频发、品种的抗逆性较弱等问题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制约鱼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郭建丽马爱军田岳强黄智慧王婷王广宁岳亮邹杰
关键词:养殖鱼类抗逆性性状选育水产养殖业渔业生产
我国植物食性海水鱼类养殖发展前景被引量:3
2014年
近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2012年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为102.84万t,年增长6.66%[1],品种达80余种。养殖模式方面,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等多种模式并存,其中工厂化养殖发展最为突出。
丁福红毛守康雷霁霖庄志猛马爱军徐宝荣
关键词:海水鱼养殖健康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食性植物
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为选育具有普适性的优良家系和适于某一特定环境的优良大菱鲆家系,实验以大菱鲆选育F2的10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其推广到5个不同的实验点进行养殖实验,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方法,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显示,家系和环境互作效应(G×E)的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0.82%,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对产量差异的影响大于家系基因型间对产量差异的影响,为家系效应的1.44倍;综合双标图AMMI模型分析和稳定性参数分析,家系G5和G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844.796和868.888 g,稳定性参数也最小,分别为1.154 975和2.668 016,属于高产、稳产、广适应性较好的家系,其基因型适于新品系(或新品种)选育;通过双标图分析,5个实验点可被分为3组,E3为一组,E5为一组,E1、E2和E4为一组。家系G6的产量为851.768 g,在环境E3条件下最高产,适于在E3条件下推广;家系G10的产量为911.664 g,在环境E5条件下最高产,适于在E5条件下推广;而G2的产量为784.764 g,在环境E1、E2和E4条件下最高产,适于在环境E1、E2和E4条件下推广。
马爱军王新安
关键词:大菱鲆AMMI模型基因型互作效应
大菱鲆选育家系雌、雄群体的生长发育差异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全长/体高和体质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9~33月龄大菱鲆雌、雄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的动态变化及生长性能差异进行了比较。大菱鲆雌、雄群体形态比较结果显示,雌、雄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全长/体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特有的变化,但在雌、雄群体间,除33月龄的体高/体长和全长/体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3项指标在不同阶段没有差异或差异不显著,即可以认为,对于统计初始体质量相同或相近的大菱鲆雌、雄群体,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和全长/体高3个形态比例指标是随发育时间序列同步变化。基于Logistic模型对大菱鲆雌、雄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结果显示,雌性群体的拐点月龄、拐点体质量和最大月增重均大于雄性群体;对于雌性和雄性群体的瞬时增长率,除在9~13月龄雌性群体稍低于雄性群体外,13~33月龄的雌性群体均高于雄性群体,且随着生长发育和体质量差异的增大,雌、雄瞬时增长率的差异也呈增大趋势;雄性群体进入快速生长期的始速点和进入缓慢生长期的终速点均比雌性群体提前,雄性群体的快速生长期时间区间长度小于雌性群体,其对应的体质量区间长度也小于雌性群体,雌性群体在快速生长期的月增重显著高于雄性群体。研究表明,大菱鲆雌、雄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而形态差异不显著。
王新安马爱军黄智慧马得友王婷田岳强王广宁曲江波
关键词:大菱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