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003688)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方文东郭朴于红兵甘子钧陈荣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内波
  • 2篇内潮
  • 1篇陆架
  • 1篇陆架区
  • 1篇南海环流
  • 1篇近海
  • 1篇环流
  • 1篇海面
  • 1篇海面高
  • 1篇海面高度
  • 1篇高度计
  • 1篇高度计资料
  • 1篇EOF分析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3篇方文东
  • 2篇郭朴
  • 1篇龙小敏
  • 1篇于红兵
  • 1篇陈荣裕
  • 1篇郭俊建
  • 1篇陈海英
  • 1篇甘子钧
  • 1篇方国洪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11年高度计资料的南海表层环流时空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使用11年较高分辨率卫星高度计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南海表层环流的空间模态及其时间演变过程.前3个模态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EOF1模态显示出南海海盆大尺度的闭合环流,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11月份和4月份;EOF2描述次海盆尺度同向双涡结构,涡旋中心分别位于吕宋岛西面和中南半岛东南外海,峰值和谷值在7-8月份和1月份;EOF3描述南海西部的中尺度涡结构,它在7-9月迅速发展为一个强的气旋涡.季节变化明显的EOF1和EOF3两个模态也受到年际变化的调节,表明南海表层环流年际变化受E1 Nino和南方涛动(ENSO)事件影响显著,特别是1997/1998年强E1 Nino事件明显改变了南海的常态环流结构.EOF分析也显示,南海西边界有一系列气旋和反气旋相间的中尺度涡,呈现季节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郭俊建方文东方国洪陈海英
关键词:南海环流海面高度EOF分析
南海北部大陆坡区的内潮特征被引量:13
2006年
对1998年5月南海北部大陆坡区一定点观测站21天的海流和温度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观测海区的内潮特征信息.结果表明:观测海区的正压潮和内潮均为混合潮,以曰分量最显著,半日分量次之;内潮的K1分潮流振幅最大,达到11 cm/s,O1分潮流的略小,最大达到10.3 cm/s,两者均为逆时针旋转分潮.在300 m深度以下的近底层,内潮呈现明显的周曰振荡,等温线垂向平均变幅达到50m,显示了约14天的大潮/小潮周期变化;内潮携带较高的能量,在140 m以上水层,内潮平均动能占总平均动能的15%-37%,内潮能量主要集中在跃层附近.
郭朴方文东甘子钧陈荣裕龙小敏
关键词:南海北部内潮内波
近海陆架区内潮观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内潮是近海陆架区内最常见的海洋内波,一般是由正压潮经过特殊地形或海况激发产生,内潮由此具有天文潮周期且出现频率相对稳定。频繁出现的内潮对人类海上活动的影响有弊也有利,它可引发强烈的海水混合或产生上升流,使深层营养盐提升从而形成丰富的渔场;而大振幅内潮或由其演变出的强孤立内波会干扰海洋工程作业,对建成的石油钻井平台和海底油气管道构成严重的威胁;内潮导致的水体扰动还会对海上舰船的行驶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近海陆架区内潮的观测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对内潮的一些相关特点做了简要介绍,主要论述了国际上近海陆架区内潮观测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近几年来观测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区内潮研究现状,讨论了目前南海内潮观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今后开展进一步观测研究的思路。
郭朴方文东于红兵
关键词:内潮陆架区内波南海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