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作品数:109 被引量:625H指数:12
相关作者:白桦董益阳林祥梅王超陈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4篇医药卫生
  • 22篇理学
  • 1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化学工程
  • 9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色谱
  • 12篇相色谱
  • 12篇病毒
  • 10篇质谱
  • 10篇食品
  • 8篇液相色谱
  • 7篇光谱
  • 6篇细胞
  • 6篇免疫
  • 6篇拉曼
  • 6篇拉曼光谱
  • 6篇化妆品
  • 5篇液相
  • 5篇质谱法
  • 5篇气相
  • 5篇气相色谱
  • 5篇基因
  • 5篇光谱法
  • 4篇原核表达
  • 4篇色谱法

机构

  • 107篇中国检验检疫...
  • 1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村技术...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燕山大学
  • 2篇国家质检总局
  • 2篇天津出入境检...
  • 2篇中检国研(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甘肃省医学科...

作者

  • 10篇白桦
  • 9篇林祥梅
  • 9篇董益阳
  • 8篇邹明强
  • 8篇王超
  • 7篇郑洪艳
  • 7篇马强
  • 7篇陈颖
  • 6篇朱水芳
  • 6篇慈颖
  • 6篇杨晓冉
  • 5篇任冬梅
  • 5篇李金有
  • 5篇陈春田
  • 5篇吴亚君
  • 5篇王军兵
  • 5篇王林
  • 5篇李铭
  • 5篇邹运动
  • 4篇冯春燕

传媒

  • 10篇检验检疫学刊
  • 9篇食品科学
  • 9篇植物检疫
  • 4篇日用化学工业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分析化学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中国动物检疫
  • 3篇香料香精化妆...
  • 2篇中国油脂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色谱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1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2篇2009
  • 2篇2008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岸医学蚊媒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
2012年
目的建立一个可实时收集医学蚊媒及其疾病传播情况,并及时与各口岸交换流行性蚊媒疾病等的信息平台。方法以java开发和SQL Se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技术支持,采用Hibernate数据访问层技术,建立口岸医学蚊媒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典型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以接口和模块组件的思想实现系统功能。结果系统主要由标本管理、疾病管理、信息预警预报等五大模块构成,不仅可以为蚊虫鉴定、蚊媒疾病提供专业的查询信息,还可实时收集各口岸新的蚊媒相关信息,并将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同时具备数据统计和风险预警的功能,并可将预警信息以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用户。结论该系统界面实用性强,能为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提供专业的医学蚊媒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口岸信息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袁雄峰马爱敏马晓光
关键词:信息系统数据库风险预警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亚甲基双硫氰酸酯的迁移量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亚甲基双硫氰酸酯迁移量的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食品模拟物(水、3%乙酸水溶液、10%乙醇水溶液和橄榄油)中的亚甲基双硫氰酸酯通过高压液相色谱进行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测定。水基食品模拟物直接进样,油基食品模拟物经乙腈萃取后进样,外标法定量。结果3种水基食品模拟物中,亚甲基双硫氰酸酯在0.5~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5 mg/L,平均回收率为88.2%~97.4%,相对标准偏差为0.44%~6.54%;油基食品模拟物中,亚甲基双硫氰酸酯在1.0~2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 mg/kg,平均回收率为99.3%~104.7%,相对标准偏差为0.75%~3.1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亚甲基双硫氰酸酯迁移量的实际检验工作。
丁岚马强李文涛马会娟李晶瑞孟宪双陈云霞白桦
关键词:迁移量高压液相色谱法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快速检测饮料中碱性嫩黄O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建立饮料中碱性嫩黄O定性、定量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基质空白对照进行梯度浓度的碱性嫩黄O的SERS检测发现,在780 cm^(-1)处具有明显的碱性嫩黄O特征峰,特征峰强与碱性嫩黄O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碳酸饮料中碱性嫩黄O和功能性饮料中碱性嫩黄O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20μg/L与5~60μg/L,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5μg/L和5μg/L,回收率分别为98.4%~104.1%,101.1%~102.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该方法重现性较好、全程分析时间短、前处理方法简便、操作简单便、设备便于携带,可有效用于饮料中碱性嫩黄快速检验监督。
邵勇陈勇郑艳齐小花邹明强张孝芳杨玲辉
关键词:色素
电子鼻在食用油鉴伪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电子鼻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新型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监测领域,近年来在食用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从采样方式、检测系统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电子鼻在食用油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李元元吴亚君张海亮韩建勋陈颖葛毅强
关键词:电子鼻食用油模式识别技术
出口食品安全采信第三方监管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一再发生,提出利用采信第三方监管模式可有效地监管出口食品企业,减少甚至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保证食品交易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避免纠纷和欺诈,以确保食品安全。研究结果显示:在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采信第三方模式可行且成效显著,不仅拓宽了政府监管出口食品的宽度,且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和领域也变得更加宽广。研究结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采信第三方模式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但该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政府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并实行有效的培育、管理和引导。政府和第三方的通力合作可有效地解决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
王铁龙石小亮宋维明
关键词:出口食品食品安全采信
基于多光子激光扫描技术的人体皮肤黑色素含量和分布的在体探究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多光子激光扫描技术(MPT)和荧光寿命成像技术(FLIM),通过荧光图像和FLIM图像可视化,以及荧光信号强度和短寿命组分a1的计算,对不同光暴露区域皮肤表皮层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在体探究。试验结果表明:皮肤表皮浅层中黑色素含量的分布呈现光暴露区域高于非光暴露区域的趋势;皮肤基底层中黑色素含量在不同光暴露区域无明显差异。该探索研究为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
苏宁刘红梅胡楠庞建平杨丽雷芳敏刘娟
关键词:黑色素在体
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我国农产品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机磷农药可用来防治植物病虫害,是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农药,但其毒性较大,存在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开发快速、高效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方法。本文对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技术的原理及相应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状况及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探索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借鉴。
张凡余洋杨扬余丽波张绩觅吴博陈冬东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残留
食品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香豆素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长期服用或接触将会引起过敏、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检测香豆素类化合物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香豆素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就近些年来国内外食品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食品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监控提供参考。
郑阳许秀丽杨丙成李绍辉张元张峰
关键词:香豆素食品分析方法
纳米酶与病毒检测被引量:2
2021年
综述了纳米酶的发展及其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介绍当前纳米酶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纳米酶在医学诊断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比当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总结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纳米酶检测方法,归纳基于纳米酶特性研发出的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及其思路与效果,分析纳米酶面临的挑战.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拥有优越的特性,不仅在病毒检测领域,而且在其他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疾病治疗等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纳米酶性质和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必将设计出更多功能化的纳米酶,发展出新的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
刘键刘昕
关键词:纳米材料酶活性高灵敏病毒检测
DNA提取前处理方法对萨拉米香肠中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2022年
通过比较不同DNA提取前处理方法在高通量测序中对萨拉米香肠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为建立规范的高通量测序的操作流程优选出更适宜的前处理方法。采用直接提取法(M0)、拍击均质法(M1)和振荡珠磨法(M2)3种常用前处理方法提取萨拉米香肠中细菌DNA,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萨拉米香肠中细菌16SrRNAV3-V4区基因序列,以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OTU)为基础分析细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M0、M1和M2的OTU数分别为319、206和253;3种方法共有的OTU数为129,占样品总OTU数的31.85%;Chao1指数分别为177.93±31.02、120.76±28.60、166.96±15.63;Shannon指数分别为2.79±0.22、2.95±0.31、3.25±0.30。在门和科分类水平,不同前处理方法获得的样品细菌种群结构相似,只有丰度上存在差异;但在属分类水平下,不同前处理方法可影响后续种群结构分析的结果。M0可增大优势菌的丰度及多样性,可用于检测样品在成熟过程中存在过的细菌。而M1和M2除去了游离DNA,只留下具有完整细胞结构的细菌菌体,更能反映出样品在取样时的细菌种群结构。当样品结构相对均一时,M1与M2的菌群结构和丰度趋于一致。本研究说明,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可影响后续种群结构分析的结果。应该尽早建立统一的高通量测序操作与分析流程,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以及不同研究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姬庆龙赵贵明王娉赵勇胜赵晓美杨海荣陈颖
关键词:前处理方法发酵肉制品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