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4-04)

作品数:9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靳鹤龄颜长珍刘冰夏敦胜赵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沙地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全新世
  • 3篇科尔沁沙地
  • 2篇晚全新世
  • 2篇粒度
  • 2篇毛乌素沙地
  • 2篇环境磁学
  • 2篇环境意义
  • 2篇古环境
  • 2篇古环境意义
  • 2篇磁学特征
  • 1篇遥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沙漠化
  • 1篇沙漠演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靳鹤龄
  • 4篇颜长珍
  • 3篇李冠华
  • 3篇赵爽
  • 3篇刘冰
  • 3篇夏敦胜
  • 2篇孙建国
  • 1篇刘纪远
  • 1篇刘文超
  • 1篇白雄雄
  • 1篇柳加波
  • 1篇张卓
  • 1篇秦元伟
  • 1篇苗运法
  • 1篇贾佳
  • 1篇闫慧敏
  • 1篇温仰磊
  • 1篇孙忠
  • 1篇姜烨
  • 1篇韩惠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遥感信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定量区分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对该区正在开展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归残差法"是当前该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它有混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内在风险。本文提出一种旨在克服该缺陷的"去趋势回归残差法",即利用去趋势之后的植被和气候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再将原始气候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拟植被并进行残差趋势分析。基于SPOT VEGETATION NDVI时间序列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气候变化趋势性明显时,"去趋势回归残差法"优于常规方法;(2)近15年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活动整体上呈增强态势,这种增强主要由人类因素所致,贡献率达92%,气候变化的作用较弱,贡献率仅为8%。
孙建国张卓韩惠颜长珍
关键词:植被变化气候变化
全新世中期毛乌素沙地炭屑记录与火灾历史被引量:6
2015年
炭屑是探索自然火和人类用火及其驱动机制的重要指标。作者试图通过孢粉提取法获得毛乌素沙地东缘锦界剖面全新世中期(7.5~4.6ka)的炭屑记录,用来揭示该地区炭屑变化特征和火灾历史,并探讨其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7.5~4.6ka期间炭屑浓度变化范围为340~17 420粒·g-1,平均为3 350粒·g-1。剖面炭屑总浓度变化趋势曲线呈"弓形",即在7.2ka以前炭屑浓度较低,平均约为1 840粒·g-1;在7.2~6.6ka浓度最高,平均约为5 280粒·g-1,并在6.8ka前后达到峰值17 400粒·g-1;在6.6ka之后浓度下降,平均为1 720粒·g-1。同时,炭屑粒径指标表明<50μm的炭屑占主导,>100μm的炭屑稀少。炭屑浓度主要反映火灾频率和强度,炭屑粒径则反映火灾距离和范围,即毛乌素沙地东部在全新世中期火灾活动相对频繁并在6.8ka左右达到最大值,同时炭屑物源较远,主要为区域性火灾。锦界剖面的化学风化指数、地球化学元素和粒度变化特征表明该地区在7.5~4.6ka气候条件整体较好,湿度增加,处于全新世适宜期,并在7.2~6.6ka达到最佳值,这表明毛乌素沙地的火灾主要发生在气候最佳时期。结合毛乌素沙地及其邻区的孢粉资料推测,该地区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时植被相对茂盛,为毛乌素沙地的火灾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烧物,可能是火灾增多的主要原因。
蔡晓敏苗运法靳鹤龄刘冰严永耀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火灾全新世
科尔沁沙地过去近5000年高分辨率气候演变被引量:7
2013年
摘要选择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北缘的六户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7个常规^14C年龄建立了风沙沉积的时间序列,通过对风沙沉积物粒度、CaCO3含量、有机质含量和环境磁学指标的系统分析,重建了科尔沁地区4300~1000cal.aB.P.的气候演化历史。结果显示,4300-3800cal.aB.P.为全新世大暖期末期,是研究区气候最暖湿的时期,且暖湿程度有不断降低的趋势;3800—1700cal.aB.P.为冷干气候期,其中3000cal.aB.P.为气候演变的节点,前期气候由暖湿逐步向冷干过渡,后期冬季风持续强盛,夏季风则逐渐恢复;1700—1000cal.aB.P.为亚暖湿气候期,气候条件相对暖湿,但不及大暖期时期。此外,环境磁学研究发现,磁粒度参数)CARM/X1和ZARm/SIRM可以作为气候代用指标,而常用的磁化率参数在本研究中指示意义不明确。由于原生碎屑磁性矿物已经达到稳定单畴(SSD)粒级,XARM/XH和HARM/SIRM与成壤作用表现为反相关。
赵爽夏敦胜靳鹤龄温仰磊柳加波刘冰李冠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演化与气候变化被引量:18
2013年
科尔沁沙地位于东亚季风区的东北缘,环境对气候变化反应非常敏感。地层沉积相、粒度与地球化学参数表明中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环境与气候变化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7.0~3.6cal ka BP,沙地逐渐固定、缩小,冬季风减弱,夏季风不断增强,气候趋于暖湿;3.6~1.3cal ka BP,沙地总体上较为稳定,但也存在活化、扩张,与上一阶段相比夏季风强度有所降低,但仍强于冬季风,气候相对暖湿;1.3~0.65cal ka BP,沙地出现多次活化、扩张和固定、缩小,冬夏季风交替频繁,气候呈现冷干-相对暖湿的组合。具体来讲,中晚全新世以来科尔沁沙地存在8次活化、扩张和8次固定、缩小期,气候变化也存在8次冷干和8次相对暖湿期,两者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太阳辐射与全球冰量变化是中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演化与气候格局的主要驱动力。
刘冰靳鹤龄孙忠
关键词:中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沙漠演化气候变化
科尔沁沙地风沙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选取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北缘的六户屯剖面风沙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磁学特征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六户屯剖面磁性矿物含量较少,磁学性质主要受亚铁磁性磁铁矿控制,并含有少量赤铁矿和针铁矿,磁性矿物粒度较细,以稳定单畴和超顺磁颗粒为主。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粒度分布受风力大小与成壤强度的影响,单畴颗粒相对含量随风力的增强而增加,随土壤发育程度的增强而减少,χARM/χlf和χARM/SIRM可以指示冬夏季风的相对强弱。六户屯剖面磁性矿物粒度主要受冬季风强度及其动力分选作用的控制,磁性矿物粒度与沉积物总体粒度呈反相关;但在某些层位,夏季风影响下的成土过程对其改造作用不容忽视。成壤过程中形成的超顺磁颗粒是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因素,单畴颗粒对土壤发育适宜期磁化率的增加贡献相对较弱。
赵爽夏敦胜靳鹤龄李冠华
关键词:环境磁学粒度古环境科尔沁沙地
生态环境建设对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选择湟水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0年与2009年的Landsat TM/ETM数据为信息源提取土地覆盖以及植被覆盖度信息,结合Aster DEM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依据水利行业《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通过叠加分析研究区近10a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0a中湟水河流域坡面侵蚀有所减弱,2009年微度以上侵蚀相比2000年少了309.11km2,但沟谷侵蚀强度趋于增强,10a净增加706.87km2。研究表明目前工程措施对于治理面蚀效果明显,对于沟蚀作用不明显。
白雄雄颜长珍
关键词:RS水土流失
利用专题指数改善沙漠化土地遥感分类精度被引量:4
2013年
以民勤绿洲及周边区域ETM+数据为例,分析光谱变换专题指数和纹理特征变量的参与对沙漠化土地分类精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类器对两者的响应。原始数据中单独加入专题指数,并不一定直接提高总体分类精度,在同时加入纹理变量的情况下,专题指数的作用才得以充分体现;最大似然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分类器对输入变量的响应有所不同,前者在3类数据同时参与时效果最佳,而后者在剔除原始数据时取得最高总体分类精度。实验表明:光谱变换专题指数能够提高沙漠化土地分类精度,但必须慎重选择分类器和分类变量。
孙建国姜烨颜长珍
关键词:纹理特征ETM+民勤绿洲
近20a陕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10年耕地现状以及前后两个10 a耕地动态数据集。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结合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陕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在研究期前10 a小幅增长,后10 a明显减少。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城市化也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20 a来,陕北地区耕地资源总面积净减少42.56%;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同期农田净初级生产力下降了41.90%。研究对于评估陕北地区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刘文超颜长珍秦元伟闫慧敏刘纪远
关键词:农田遥感耕地变化净初级生产力
毛乌素沙地风沙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在沙漠沉积环境中,成土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较小,往往被原生磁信号掩盖,因此分离两种磁组分对气候和粉尘代用指标的提取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位于毛乌素沙地东缘的锦界风沙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变量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平均值概念"进行磁化率的原生碎屑组分0和次生成土组分Xpedo的分离,并探讨磁学参数所承载的气候和环境意义.结果显示,磁学比值参数(如Xpedo/X0、Xfd/HIRM、Xfd%和XARM/SIRM)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或指数/对数相关关系,它们对成土强度指示明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避免磁性矿物背景值差异所产生的误差,与磁化率相比更适宜用于该区的古降水量重建.HIRM主要由碎屑赤铁矿含量控制,HIRM与X0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碎屑赤铁矿随原生磁性矿物总体含量的增加(减少)而增加(减少),在粉尘成因磁性矿物中所占比例大致稳定,从而HIRM可以指示源区粉尘通量的变化.锦界剖面的原生和次生磁性矿物浓度均明显低于黄土高原黄土,不同地层X0和Xpedo在磁化率中所占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磁化率的环境意义比较复杂,在使用其恢复古气候古环境时需慎重.
赵爽高福元贾佳李冠华夏敦胜靳鹤龄
关键词:降水量环境磁学毛乌素沙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