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5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59)
- 作品数:40 被引量:56H指数:4
- 相关作者:曹胜高张甲子徐栋梁付林鹏于涌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被引量:4
- 2015年
- 西汉道义观的形成,一在于董仲舒从天人关系上对天道和人道运行的本质要求进行凝练,形成了政治道义观。二在于司马迁从历史经验上对历史运行秩序的重构,使"义"成为观察历史秩序的参照,从而形成了历史道义观。三在于盐铁辩论从行政理念的角度对西汉制度进行讨论,使得参与讨论的御史、大夫们意识到国家必须承担起社会道义,才能长治久安,初步讨论了国家道义观。
- 曹胜高
- 论《春秋纬》对《春秋繁露》受命改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于《春秋》之义多有发挥,最显著的便是将其导向谶纬。受《春秋繁露》影响极深的《春秋纬》,于其中的受命改制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其继承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以《春秋》为改制思想的发起点,皆为先言受命,后言改制;其变化则主要体现在以灾异为天命之征象、多言圣人受命、将三统说与新五德终始学说杂糅等诸多方面。
- 徐栋梁
- 关键词:《春秋繁露》
- 《周礼·籥章》与周部族的岁时活动被引量:4
- 2014年
- 在《周礼》所存乐官中籥章是比较特殊的,其不是周人制礼作乐的产物,而是自先周流传下来的带有部族色彩的一类职官:从乐器来看,籥章所演奏的土鼓和豳籥都是自伊耆氏时代遗留下来的原始乐器;从乐曲来看,籥章所演奏的《豳风》、《豳雅》、《豳颂》等都是用于部落农事礼俗的乐曲;从文化功能来看,籥章负责迎寒暑、祈年、蜡祭等岁时礼仪活动的奏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籥章岁时奏乐活动的考察,可以解决《七月》与《豳诗》、《豳雅》、《豳颂》之间的关系,使聚讼已久的诗经学案获得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 付林鹏
- 关键词:《七月》岁时
- 改制语境与赋家劝谏的失效
- 2015年
- 两汉辞赋之所以形成"劝百讽一",在于赋家在结尾处的讽谏,常常蹈入西汉所形成的改制语境之中。其见解既不能独到,其学理又不能标新,并不能超出时人的政治见解,使得其卒章所显之志,更多接近于政治套语,从而使得汉赋的劝谏失去了针对性和有效性,被视为陈陈相因之辞。
- 曹胜高
- 关键词:劝百讽一
- 东汉震灾与王符的“荒政”批判——基于“短时段事件”的政治文化时空形态考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王符所著《潜夫论》深淳整穆,时人誉为汉末清议政论文之翘楚。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极言汉政得失。历史文化研究方法以时空两个维度作为历史分析的视角,以此理论分析史料,明确王符震灾亲历者的历史身份。从王符独到的平民视角中的灾情描述可以分析出东汉政权的震后"荒政":从频黜"三公"这一政治现象,探讨"天人感应"衍生的"灾异说"政治思想内核的表象和"内外廷"之争的顶层政治权力分配的实质;从帝王和臣子对"罪己"、选拔"贤良方正"、"有道"士人进入统治阶层的"荒政"策略的分析,概括当时汉末统治阶层矛盾凸显的现实,分析其对汉末政治结构的破坏作用,为寻找并论证汉末政治社会衰变的重要节点提供历史证据。
- 郎镝
- 关键词:政治文化
- “五经六纬”考辨
- 2013年
- 在对谶纬成书时间的研究中,学者在《汉书·李寻传》提出的"五经六纬"问题聚讼不已,争论的焦点是"五经六纬"指儒家典籍还是指星相?若指典籍,则证明纬书在成帝时期已经形成系统;若指星相,则不能证明纬书在此时已成系统。然而,从古代行文习惯及原文语境上综合汉代文献对"五经六纬"重新考察,可以明确,其本义既非指典籍、亦非指星相,应是汉代对"天地之数"的一种泛称。
- 于涌
- 关键词:纬书星相
- 《论语谶》文本流传考被引量:1
- 2013年
- 《论语谶》出于西汉末年王莽主持的文献整理工作,其意欲"正乖谬,一异说",有为王莽代汉作论证的现实目的。在汉代之后,《论语谶》屡被禁绝,其官方藏本应散失于"安史之乱",民间藏本则应散失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禁毁。《论语谶》辑佚整理在明清时得到重视,经过诸家努力,《论语谶》佚文已大体搜罗完备。
- 耿战超
- 关键词:谶纬辑佚
- 略论《尚书纬》的解经特色
- 2013年
- 《尚书纬》依傍附会《尚书》经义,或置于天学观念下径取《尚书》经文加以解读、发挥,或依托经义大要而演绎造作,或对《尚书》文本词语加以训诂释义。其训解文本,特点鲜明,有着可资考察汉代《尚书》学之全貌的经学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视《尚书纬》为汉代《尚书》学研究的参考文献和《尚书》史讨论的必要资料。
- 张林建
- 关键词:《尚书》谶纬
- “罪己”并非悔过——由汉代诏令看“罪己诏”的界定被引量:1
- 2014年
- 关于汉代罪己诏的含义,学界众说纷纭。对现存汉代罪己诏进行考察可知:其颁布与皇帝因自身过失而主动承认错误没有必然联系,它实质上是皇帝以罪己为由,通过宣扬浓厚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以塑造德行神圣的皇帝形象并维护皇权的产物。狭义的"罪己诏"以罪己作为诏令的核心内容;广义的"罪己诏"则只是使用了一些罪己套语,为诏令的官方表达提供了一种范式而已。从内容来看,罪己诏又可分为责任型罪己和悔过型罪己两种类型,前者的数量远大于后者。
- 魏昕
- 关键词:罪己诏
-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被引量:1
- 2013年
- "清浊"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命题。这一命题萌芽于气论,在两汉以"轻清重浊"构成审视天人关系的基本视角,又在汉晋人物品鉴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定性为"清贵浊贱"的依据,被确立为分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后,受到"文如其人"观念的影响,"清浊"成为文学品评的理论命题。
- 张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