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09-47)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刁晓平杨宝葛成军陈淼俞花美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珠母贝
  • 4篇马氏珠母贝
  • 4篇苯并[A]芘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氧化酶
  • 2篇氧化酶活性
  • 2篇沙星
  • 2篇土壤
  • 2篇热带土壤
  • 2篇蚯蚓
  • 2篇蚯蚓处理
  • 2篇酶活性
  • 2篇解吸
  • 2篇抗生素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抗氧化酶活性
  • 2篇活性
  • 2篇废弃物
  • 2篇PAHS

机构

  • 11篇海南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7篇刁晓平
  • 5篇杨宝
  • 5篇俞花美
  • 5篇陈淼
  • 5篇葛成军
  • 5篇周海龙
  • 4篇张先勇
  • 3篇邓惠
  • 2篇唐文浩
  • 2篇曹佳
  • 2篇王轶
  • 2篇陈键
  • 2篇李春荣
  • 2篇陈健
  • 1篇谢嘉
  • 1篇赵春风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农业环境与生...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口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
以海口湾4个位点的表层水为监测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不同季节的含量与分布特征,以评估海口湾不同时空下表层水PAHs的污染程度,并分析PAHs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海口湾...
杨宝刁晓平周海龙张先勇曹佳谢嘉杜俊俏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文献传递
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的适宜条件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利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研究处理过程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及处理前后混合废弃物的理化性质,探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和砖红壤的不同配比基质中赤子爱胜蚓的生长繁殖良好,各试验组蚯蚓的生长繁殖与基质性质及环境条件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其在30%砖红壤+70%木薯渣的处理中繁殖情况最好,产茧数量最多。蚯蚓在温度25℃、含水率70%、pH 7.9、接种密度10条/60g干重基质时具有最好的生长繁殖效率,同时赤子爱胜蚓对此类热带农业废弃物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同配比基质经蚯蚓处理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
陈键陈淼刁晓平俞花美葛成军
关键词:蚯蚓木薯渣
蚯蚓体腔液对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调查不同浓度蚯蚓体腔液处理下朝天椒、菜心两种蔬菜种子的发芽及萌发结束时幼苗发育状况,初步了解蔬菜在种子萌发阶段对施用蚯蚓体腔液的响应。结果表明,蚯蚓体腔液对朝天椒和菜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但阈值出现的蚯蚓体腔液浓度不同,这可能与种子本身的萌发周期和萌发特性有关。用去离子水将蚯蚓体腔液稀释50倍处理(T2)对两种蔬菜种子发芽率、芽伸长和根伸长的促进效应最明显。
葛成军葛成军俞花美俞花美和颖陈淼陈健
关键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菜心朝天椒
环丙沙星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研究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代表性药物环丙沙星在典型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期揭示其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行为均能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较好的拟合,且其在土壤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不同土样中环丙沙星的解吸强度明显高于吸附强度,其中水稻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为砖红壤、燥红土,而环丙沙星在砖红壤中的解吸能力最强,其次为水稻土、燥红土;环丙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容量、吸附强度、最大吸附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土壤的有机质、粘粒含量,以及pH有关;环丙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且不同土壤中的解吸滞后系数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砖红壤的解吸滞后现象明显高于(p<0.01)其他2种土壤;由于环丙沙星在土壤中强烈的解吸滞后性,预示其可能存在较大的潜在环境风险。
陈淼俞花美葛成军唐文浩邓惠李春荣陈键
关键词:环丙沙星热带土壤解吸抗生素
苯并[a]芘对马氏珠母贝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为揭示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对海洋贝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暴露于不同浓度(1、4和8μg.L-1)B[a]P中,检测暴露3、7和10d后,B[a]P对马氏珠母贝肝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时间3d时,随着B[a]P浓度的增加,SOD活性无明显变化,GST的活性被激活,在7d和10d受到抑制,GST活性表现为抑制,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而CAT的活性在染毒后第7天受到激活;暴露时间10d时,SOD活性增加,GST活性和CAT活性均受到抑制。B[a]P暴露时间相同,GST活性和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似。B[a]P浓度相同(1和4μg.L-1)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无明显变化,GST的活性受到抑制,CAT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另外,相对于SOD活性,GST和CAT的活性变化可以更好地反映B[a]P对马氏珠母贝胁迫的毒性效应。
张先勇刁晓平王轶杨宝周海龙
关键词:苯并[A]芘马氏珠母贝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生态毒理效应
诺氟沙星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抗生素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全球抗生素年均使用总量为10×104~20×104t。而大部分抗生素不能被机体完全吸收,约占用药量40%~90%的抗生素以母体或代谢物形式经由病人和畜禽粪尿排入环境,并经由施肥等途径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对于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对于抗生素在热带土壤中的残留和环境行为研究较少。文章选取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研究其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揭示其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机理,以期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热带土壤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OECD Guideline 106为基础,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数据均能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在3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呈"L型"。其Kf值变化较大,分别为燥红土322.4L.kg-1,砖红壤967.2L.kg-1,水稻土1370.9L.kg-1,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燥红土198.9mg.kg-1、砖红壤355.3mg.kg-1和水稻土371.9 mg.kg-1。显示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解吸常数均明显高于吸附常数,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在同一土壤中随着平衡溶液中诺氟沙星质量浓度的增加,滞后系数逐渐增大,水稻土的解吸滞后现象明显高于其他2种土壤(p<0.05)。
陈淼俞花美葛成军唐文浩邓惠李春荣焦鹏
关键词:诺氟沙星热带土壤解吸抗生素
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热区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蚯蚓分解处理农业废弃物的研究进展。从蚓种选择、蚯蚓分解处理不同农业废弃物效果比较和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关键参数分析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在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与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及其在热区的应用。
俞花美邓惠陈淼刁晓平葛成军陈健
关键词:蚯蚓资源化利用
苯并[a]芘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苯并芘(B[a]P)已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低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从受精卵开始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面临着B[a]P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的威胁。本实验以热带海洋优势贝类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etensii)作为材料,研究B[a]P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将幼虫暴露于不同浓度(1、2、4、10和15μg·L-1)B[a]P中,在暴露后第12、24、36、48、72、84小时,分别测定其D型面盘幼虫的死亡率和畸形数。结果表明:B[a]P对D型面盘幼虫死亡率的影响明显,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其中4和10μg·L-1浓度组的响应最敏感。在1~10μg·L-1浓度范围内,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B[a]P暴露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形态也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产生畸形个体的时间越短。另外,B[a]P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48h时LC50趋于稳定,为21.56μg·L-1。研究表明,B[a]P对马氏珠母贝D形幼虫的发育具有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其种群结构。
杨宝刁晓平谢嘉赵春风周海龙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苯并[A]芘畸形死亡率
苯并[a]芘对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1、4和8μg.L-1)苯并[a]芘B[a]P中,检测暴露后第3、7和10天后,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对苯并[a]芘胁迫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为3、7 d时,SOD活性无明显变化,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在第10天时被激活;在胁迫初期,GST活性被激活,随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暴露后10 d,不同质量浓度组GST活性变化趋于稳定。当暴露质量浓度相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时—效关系;而CAT活性在第7天被激活,随着时间的延长,高质量浓度(4和8μg.L-1)组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SOD、GST和CAT均可作为B[a]P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活性变化相对于SOD,GST和CAT对B[a]P的胁迫更加敏感。
杨宝刁晓平张先勇曹佳周海龙
关键词:苯并[A]芘马氏珠母贝抗氧化酶活性生物标志物
海口湾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及来源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采集海口湾7个代表性点位表层水样,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海口湾表层水体中总PAHs平均值为33.6 ng/L,变化范围为12.3~108 ng/L,PAHs的组成以2~4环为主。分析荧蒽/芘的比值表明,海口湾水体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
张先勇王轶杨宝刁晓平
关键词:表层水体污染来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