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项目基金

作品数:6 被引量:1,517H指数:6
相关作者:马冠生杨晓光武阳丰崔朝辉李艳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固醇
  • 2篇血脂
  • 2篇脂蛋白
  • 2篇脂蛋白类
  • 2篇人体质量指数
  • 2篇体质量
  • 2篇体质量指数
  • 2篇固醇
  • 2篇肥胖
  • 2篇肥胖症
  • 2篇甘油三酯
  • 2篇超重
  • 2篇超重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低高密度脂蛋...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类
  • 1篇血红蛋白水平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卫生部疾病控...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篇杨晓光
  • 3篇马冠生
  • 2篇胡永华
  • 2篇李艳平
  • 2篇李莹
  • 2篇王春荣
  • 2篇崔朝辉
  • 2篇李红
  • 2篇武阳丰
  • 2篇张坚
  • 2篇赵文华
  • 2篇由悦
  • 2篇翟屹
  • 2篇满青青
  • 1篇许洁
  • 1篇李婕
  • 1篇荫士安
  • 1篇王寻
  • 1篇贾凤梅
  • 1篇赖建强

传媒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被引量:267
2005年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1992至2002年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为制订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78 704人)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 849人)的资料,比较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别体重Z评分判定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年龄别性别体重指数标准判定7至17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采用卫生部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定≥18岁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0~6岁、7~17岁、18~44岁、45~59岁和≥60岁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1.7%、17.9%、66.7%、45.2%和43.7%.不同性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不同,0~6岁组女孩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大于男孩,7岁以后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农村居民男女性的超重和肥胖增长幅度均高于城市居民.10年间估计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其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分别增加了7 000多万和3 000多万.结论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21世纪初期是我国肥胖干预的关键时期.
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翟凤英崔朝辉胡小琪栾德春胡永华杨晓光
关键词:体重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肥胖率超重率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被引量:628
2005年
目的分析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分布规律.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 849人的有效数据,计算全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用2000年人口进行标化.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7岁以下儿童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Z评分标准,7~17岁人群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二者之和为23.2%.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至四类农村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25.0%、21.6%、17.4%、15.1%、19.2%和12.8%,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0.6%、7.2%、6.4%、4.3%、6.0%和2.7%.按照年龄段统计,0~6岁组的超重率为3.4%,肥胖率为2.0%;7~17岁组的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18岁及以上组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和城乡之间有很大不同.结论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肥胖将成倍增加,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武阳丰马冠生胡永华李艳平李贤崔朝辉陈春明孔灵芝
关键词: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肥胖问题超重率评分标准
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了解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膳食调查数据,分析居民不同年度含添加糖食物的摄入状况,并比较十年间的变化。结果 2002—2012年,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率由20.4%上升到26.9%,所有年龄段消费率均为2012年高于2002年(t=-3.75,P=0.0133),女性消费率高于男性(t=0.86,P=0.3991);含添加糖食物供能比下降,由9.48%下降到9.09%,差异有显著性(t=4.16,P<0.0001);含糖饮料(11.7%和8.5%)、乳及制品(8.1%和15.0%)和速食食品(26.6%和39.0%)的消费构成比上升。结论中国居民添加糖摄入量水平尚较低,添加糖供能比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10%,但含添加糖食物的消费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刘素于冬梅郭齐雅王寻许晓丽贾凤梅李婕赵丽云
关键词:含糖饮料
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贫血的关系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3岁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贫血的关系,为改善婴幼儿和母亲的贫血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均来自同一家庭中的母子(女),调查对象一一配对。为了保证婴幼儿和乳母的调查人数,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了调查人数。结果城乡≤3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6.9%(94/350)和32.4%(594/1835),3岁及以下贫血儿童的出生体重(3266±579)g低于非贫血儿童(3310±501)g;贫血儿童出生体重<2500 g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贫血儿童,调查时贫血儿童未断奶率显著高于非贫血儿童。血红蛋白水平<100g/L的婴幼儿占7.6%(166/2185),血红蛋白水平<110g/L的婴幼儿占24.9%(544/2185)。贫血母亲和非贫血母亲养育的3岁及以下城乡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5.6±17.4)g/L、(115.2±16.7)g/L和(123.3±14.9)g/L、(122.2±15.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贫血母亲3岁及以下儿童的血红蛋白曲线向右偏移。母亲血红蛋白水平越高,其子女的血红蛋白水平曲线向右偏移越明显。结论≤3岁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的血红蛋白水平相关。
赖建强荫士安朴建华马冠生许洁杨晓光
关键词:贫血血红蛋白类婴儿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17
2005年
目的研究我国城乡不同地区居民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对49 252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空腹血浆血脂进行检测.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血浆TC、TG、HDL-C水平分别为3.81 mmol/L、1.10 mmol/L、1.30 mmol/L; 其中城市成人TC、TG、HDL-C水平分别为3.96 mmol/L、1.16 mmol/L、 1.30 mmol/L,农村成人TC、TG、HDL-C水平分别为 3.75 mmol/L、1.07 mmol/L、1.30 mmol/L.18~44岁、4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血浆TC平均水平分别为3.70 mmol/L、4.09 mmol/L、4.21 mmol/L;血浆TG平均水平分别为1.07 mmol/L、1.21 mmol/L、1.20 mmol/L;血浆HDL-C平均水平分别为 1.29 mmol/L、1.33 mmol/L、1.33 mmol/L.结论本次调查结果为全国人群血脂水平的代表性数据.城市成年人TC、TG水平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TC水平升高;4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血浆TG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18~44岁组人群血浆TG水平.
张坚满青青王春荣李红由悦翟屹李莹赵文华
关键词:胆固醇甘油三酯类脂蛋白类HDL胆固醇血脂水平血浆总胆固醇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被引量:552
2005年
目的掌握我国城乡及不同地区居民血脂异常及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流行情况及其差异.方法调查时间为2002年8至12月.采用酶法对49 252名调查对象空腹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结果按年龄和地区调整后,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18~44岁、45~59岁和≥60岁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17.0%、22.9%和23.4%;男性为22.2%,女性为15.9 %;城市为21.0%,农村为17.7%.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2.9%,胆固醇边缘性升高率为3.9%;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7.4%.结论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相近,城乡差别不大.作好人群早期综合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赵文华张坚由悦满青青李红王春荣翟屹李莹金水高杨晓光
关键词:脂蛋白类流行病学研究血脂异常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