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协“汶川大地震灾民心理援助中长期规划”项目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婷韩布新杨惠琴王绪梅黄河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心理健康
  • 3篇心理健康状况
  • 2篇地震灾区
  • 2篇震后
  • 2篇震灾
  • 2篇汶川地震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老年人心理
  • 1篇地震后
  • 1篇心理
  • 1篇信仰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灾害
  • 1篇灾区
  • 1篇社会支持
  • 1篇年龄
  • 1篇羌族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韩布新
  • 6篇王婷
  • 2篇王绪梅
  • 2篇杨惠琴
  • 1篇李娟
  • 1篇张腾霄
  • 1篇黄河清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佛教信仰与地震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佛教对震后老年信徒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16名受灾老年人按照信仰佛教和无宗教信仰分为两组进行协方差分析。两组被试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完全匹配。结果震后佛教信徒心理健康总分、情绪体验、适应能力的修正均数皆低于无宗教信仰者(F总=7.15,P<0.01;F情绪=11.32,P<0.01;F适应=6.80,P<0.05),抑郁修正均数高于无宗教信仰者(F抑郁=10.64,P<0.01)。结论佛教信仰对震后老年信徒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信佛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无宗教信仰者。
王婷韩布新
关键词:佛教信仰心理健康地震灾区
汶川震后4-10个月北川板房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追踪调查5.12地震10个月后,极重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自编震后受灾群众基本状况登记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和事件影响量表,追踪调查北川安昌镇板房区146位受灾老人。结果:老年灾民在认知效能、情绪体验、适应能力维度和心理健康总分上,地震后水平均显著低于震前;震后4个月与震后10个月相比,受灾老人的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值差异不显著。除侵扰症状外,PTSD总分及唤醒、逃避症状水平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汶川震后,极重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时间的延长并未发生好转。近一年后,其情绪水平仍较低,可能与其不能良好适应生活环境,以及较少的社会支持有关。
王婷张腾霄韩布新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健康状况
地震后茂县羌族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灾区羌族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地震后8个月,运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访谈四川茂县235名羌族老年人。结果地震对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影响大于主观支持。有无亲友死亡、是否受伤、是否被困差异显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得分相关显著(r分别为0.18,0.35,0.44,P<0.01)。结论地震对社会支持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不同。社会支持与灾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王绪梅王婷杨惠琴韩布新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汶川地震羌族
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机制研究述评被引量:3
2010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之一是侵扰性记忆,且重复体验。文章首先阐释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的主要特点,然后介绍关于其形成机制的压力反应理论、联想网络系统理论、双向呈现理论、情绪加工理论等,并从研究内容、实验方法等角度进行讨论。这些理论立足于个体信念、创伤理解意义、认知评价,创伤信息的新旧信息加工等,从单一维度到多个维度,逐步深入探究。其中压力反应理论源于心理动力学,双向呈现理论源于多重记忆系统,情绪加工理论源于认知的整合模型。近年来,一些神经生物学模型结合心理认知成分与大脑加工机制,探索脑部相关区域的激活与抑制,更好地诠释了PTSD的记忆形成机制。多数理论认为存在不同记忆的功能变化是PTSD记忆的形成原因。总之,这些理论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王婷韩布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记忆
汶川地震前后绵阳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地震前后绵阳灾区老年人的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评价、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等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对比震前4个月四川绵阳77名老年人和震后6个月绵阳77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地震后绵阳灾区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地震前(t总=2.39,P<0.05),其情绪体验、适应能力维度得分皆低于震前(t情绪体验=3.22,P<0.01;t适应能力=2.57,P<0.05)。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情绪体验和适应能力维度得分低于震前(t总=3.49,P<0.05;t情绪体验=3.87,P<0.05;t适应能力=4.15,P<0.05);60~69岁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震前(t总=3.02,P<0.01);除人际交往一项外,其余维度低于震前(t认知效能=2.69,P<0.01;t情绪体验=3.53,P<0.01;t自我评价=2.22,P<0.05;t适应能力=2.67,P<0.01)。结论震后6个月,老年灾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感受较多负性情绪。女性老年人、60~69岁的老年灾民心理更容易受到影响。
王婷杨惠琴李娟韩布新
重大灾害后老年人心理状况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韩布新王婷黄河清王绪梅
关键词:灾害老年人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