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1307)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冯振李滨蔡奇鹏殷跃平贺凯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华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斜倾厚层山体滑坡启动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首先分析鸡尾山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成因机制,对前期的滑坡物理模型进行优化;开展土工离模型试验,重现滑坡失稳过程;研究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变形破坏特征,对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瞬时失稳"的破坏模式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滑坡模型在73 g时发生破坏,与前期80 g破坏的试验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节理化的滑坡模型与岩体结构完整的滑坡模型相比,更易于发生变形破坏;内侧滑块大部分残留堆积在滑动面上,外侧滑块视向滑动、高位剪出。随着离心加速度的增大,模型后部块体首先出现蠕滑现象,前缘块体阻滑作用明显;当加速度达到73 g时,前缘块体被突然视向挤出,诱发后部块体沿滑面产生滑移;滑坡的初始变形破坏过程是由渐进破坏向瞬时破坏转变的过程,经历蠕滑变形–节理张拉–滑面滑动–前缘撞击–视向偏转–高位剪出–碰撞解体–静止堆积。
- 冯振殷跃平蔡奇鹏李滨
- 关键词:岩质滑坡失稳模式离心模型试验关键块体
- 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崩塌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岩层倾角小于10°,具有软硬相间或上硬下软的结构,常形成高陡斜坡或陡崖地形,主要以大型崩塌的形式发生破坏。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岩体破坏机制出发,对近水平厚层高陡斜坡崩塌的形成过程、破坏机制、失稳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6种地质力学模型,包括滑移-拉裂、塑流-拉裂、倾倒-拉裂、剪切-错断、剪切-滑移、劈裂-溃屈,并提出了相应的野外识别特征。
- 冯振李滨贺凯
- 关键词:失稳模式地质力学模型
- 鸡尾山特大型岩质滑坡的物理模型试验被引量:6
- 2013年
- 鸡尾山滑坡的失稳模式为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为了研究这种独特的特大型岩质斜坡失稳模式,利用土工离心机,对1个包含4组结构面的地质力学模型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心机加速度的不断增大,后部块体首先失稳并推挤前缘关键块体,粘贴在滑块与基座之间的裂缝监测应变片从斜坡后缘到前缘相继发生破坏;当离心加速度达到80g(1g=9.8 m/s2)时,斜坡前缘关键块体发生位移突变,产生瞬时视向滑动破坏,引起整体滑坡;软弱夹层抗剪强度的降低和关键块体瞬时失稳是鸡尾山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具有"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失稳"的特征,斜坡的初始变形破坏是一个从稳定到失稳渐进发展的过程。
- 冯振殷跃平李滨闫金凯蔡奇鹏
- 关键词:离心机物理模拟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