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GH-100)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涂承日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诗歌
  • 5篇无迹而神
  • 4篇诗学
  • 4篇古代诗
  • 3篇古代诗歌
  • 2篇道家
  • 2篇道家思想
  • 2篇诗学精神
  • 2篇古典
  • 2篇古典诗歌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策略
  • 1篇审美研究
  • 1篇诗学话语
  • 1篇契合
  • 1篇历史生成
  • 1篇古代诗学
  • 1篇佛教
  • 1篇佛教思想

机构

  • 5篇洛阳理工学院

作者

  • 5篇涂承日

传媒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2008年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涂承日
关键词:古代诗歌无迹而神道家思想
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语言策略被引量:1
2008年
作为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说是用"无迹"来赞颂"有神",倡导一种"求神似于形似之外"的诗学精神。其语言策略大体可归结为三种范型:曲形得神;变形得神;隐形得神。
涂承日
关键词:古典诗歌无迹而神语言策略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2008年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涂承日
关键词:古代诗歌无迹而神道家思想
“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无迹而神”与佛教思想的契合被引量:1
2007年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形神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形"、"神"概念与佛教文化交糅、融合的结果。佛教"形神"观、"空"观的渗入以及佛教的中国化一禅宗的"顿悟"思维是助其形成与发展的异质文化因子。
涂承日
关键词:古典诗歌无迹而神佛教思想审美研究
论“无迹而神”作为诗学话语的历史生成
2008年
作为与"以形写神"说相对而立的艺术命题,"无迹而神"说的提出并非偶然。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无迹而神"是诗歌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成的诗学话语,这一命题的提出经历了"形""神"概念由哲学向美学意义演变、"形""神"之议由画坛向诗苑渗进以及艺术创造由重形趋向重神的嬗变与转换。
涂承日
关键词:古代诗歌无迹而神历史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