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FX017)
- 作品数:7 被引量:118H指数:5
- 相关作者:蒋红珍樊博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治愈行政僵化:美国规制性协商机制及其启示被引量:12
- 2014年
- 在美国,规制性协商指的是受规制影响的利益主体通过建立协商委员会来促进共识方案达成的程序机制。其发展因伴随着对"公告—评论"式规章制定程序的反思、对混合性程序的修正,以及对替代性程序的比较而受到关注。在法律规定的制度框架中,其运作流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确定规制性协商适用的前协商阶段、立足于协商委员会建构和运作的协商阶段以及协商主体发挥补充和协助工作的后协商阶段。在相当时期内,规制性协商在立法和行政系统受到较为正面的评价,并在制度实践中发挥显著的优势。这一程序,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 蒋红珍
- 关键词:规章制定
- 政府规制政策评价中的成本收益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美国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规制政策评估,并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分析结构和操作方法。它包含以"没有规制的现存状态"为对照假设、以"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收益"为分析单元、以"可替代性手段"为评估对比、以"分配效果与公平性"为兼及考虑成本四重分析结构,并区分"具市场直接交易性"和"非市场直接交易性"两类价值,采取不同的货币换算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既有"货币共量性"的优势,也存在量化标准科学性、货币基准转换可能性和范围界定可确定性层面的质疑,在我国制度借鉴和运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 蒋红珍
-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政府规制
- 上海自贸区设立与变法模式思考——以“暂停法律实施”的授权合法性为焦点被引量:44
- 2014年
-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决定在上海自贸区"暂停法律实施"的方式存在合法性质疑。从授权主体看,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没有该项授权的法律依据;同时,自身已有的立法权限,也不具备"暂停法律实施"的解释空间。从被授权主体看,国务院能否在法律已经制定的前提下,创设属于"法律保留事项"的权限,存在疑问;从上海自贸区批准成立主体的角度看,也缺乏创设针对特定区域就现行法律"豁免适用"的正当性依据。在国务院与上海自贸区之间的次级授权关系看",暂停法律实施"的预设触及禁止性规范,存在行政僭越法律的风险;现行"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也显见在决定主体、排除事项和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从变法模式角度思考,未来自贸区的合法性基础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 傅蔚冈蒋红珍
- 关键词:授权
- 比例原则阶层秩序理论之重构——以“牛肉制品进销禁令”为验证适例被引量:19
- 2010年
- 源起于法释义学的细腻操作、以"阶层秩序理论"为分析框架的比例原则,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批判,引发重构比例原则的强音。从阶层秩序论的种属之争看,可以有效回应传统"三分论"基于结构和功能层面的质疑,并肯定适当性审查的正面价值;从阶层秩序论的位阶之争看,传统"三阶论"确实存在位阶秩序僵硬、均衡性审查流于形式的弊病。用修正后的"新阶层秩序论"来验证我国政府针对疯牛病源国牛肉制品发布的进销禁令,有助于深化比例原则的司法适用,使之有效应对政府规制措施变迁的审查需求。
- 蒋红珍
- 关键词:比例原则规制措施司法审查
- 美国司法机构职能外包的质疑和回应——聚焦“政府固有职能”被引量:5
- 2016年
- 有关"契约外包的边界"问题正伴随我国新一轮公私合作模式的倡导而获得关注。在美国,契约外包模式开始渗透到司法系统。既有以电子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变革催生的契约外包,也有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的契约外包;既涉及与司法职能相关的业务外包,也包含核心的审判职能外包。"政府固有职能"为公共机构职能外包提供了法定标准,也成为质疑司法机构职能外包的核心论据。学理和实务界通过一系列的学理和制度回应来缓解"政府固有职能"标准对司法机构契约外包的批判。
- 蒋红珍
- 关键词:民营化司法机构
- 知情权与信息获取权——以英美为比较法基础的概念界分被引量:20
- 2010年
- 知情权与信息获取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我国行政法学界有被混淆的倾向。以英美为基础的比较法视野看,两者在逻辑结构、规范表述和制度印证层面,都有着不同的特质。这对概念的界分,已然构成其信息自由立法理念的奠基。以此来反思概念混淆对我国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规范结构、立法理念和制度建构中的可能影响。并以概念界分为契机,指向未来更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 蒋红珍
-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知情权信息获取权
- 政务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发言制度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政府采用实名跟帖的形式,在互联网的公共论坛进行"网络发言",作为政务公开制度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受到高度赞誉和推崇。对这种"政府网络发言"机制的建构,有必要从身份认定的技术和机制、网络回复的时机、网络发言主体的资质确定、网络政府文书的设计,以及绩效评估等五个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互联网模式下政府网络发言可能面临的制度难点和困境,从而助益于未来有效的制度推进。
- 蒋红珍樊博
- 关键词:政务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