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科技兴海项目(S20070050)
-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柯爱英许丰瑞胡一箫金建钰郑向勇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兴海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养殖密度对文蛤生长与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对两种不同池塘养殖容量条件下的文蛤在生长期的生长情况与相应的水质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解不同养殖容量文蛤生长期间水质的变化情况对文蛤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换水次数和换水量对保持水质的高溶解氧,补充小型饵料生物,控制池水浮游生物浓度和排出一部分代谢产物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并确定了池塘养殖贝类保持快速生长的养殖容量范围。
- 陈坚柯爱英郑向勇
- 关键词:池塘养殖文蛤水质
- 氨氮和硫化物对文蛤幼体及成体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0
- 2010年
-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和硫化物对文蛤的幼贝和成贝存活与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物显著影响文蛤幼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文蛤的成活率越低;幼贝和成贝96h的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36.05mg/L和150.65mg/L,安全浓度为3.61mg/L和15.07mg/L;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20mg/L和138.44mg/L,安全浓度为1.62mg/L和13.84mg/L。
- 陈坚胡一箫许丰瑞金建钰
- 关键词:文蛤氨氮硫化物急性毒性
- 泥蚶与牡蛎净化工艺优化初探被引量:16
- 2012年
- 应用臭氧与二氧化氯对活体泥蚶和牡蛎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首先对泥蚶和牡蛎进行暂养吐泥,每5 h换水一次,收集排泄物经离心计算相对吐泥量;臭氧净化处理浓度分别为0.4、0.8、1.6 mg/L,二氧化氯浓度分别为5、10、20 mg/L。结果表明:经5 h暂养吐泥即基本完成;用臭氧浓度0.4~1.6 mg/L或二氧化氯浓度5~20 mg/L净化处理24 h,细菌总数减少90%左右,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则由净化前的超标变成净化后的全面达标;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与牡蛎在5℃的条件下保存,10 d以内存活率为100%,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保存10 d再进行微生物检测依然达标。得出简便可行的净化工艺流程为:暂养吐泥5 h,再用0.4 mg/L臭氧净化24 h,然后用尼龙袋密封在5℃条件下保存。研究亮点: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对贝类净化工艺进行优化改进,得出既能使泥蚶与牡蛎净化后微生物达标,又能提高其存活率的简便可行的净化工艺流程,提高贝类净化技术水平。另外,本工艺使贝类净化后无任何有害物质残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 陈坚柯爱英洪小括
- 关键词:泥蚶牡蛎臭氧二氧化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