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24B01)

作品数:17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玉星徐钢刘中良杨勇平王远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捕集
  • 7篇超临界
  • 6篇二氧化碳
  • 5篇氧化碳
  • 5篇CO_2捕集
  • 4篇CO2捕集
  • 4篇超临界CO
  • 3篇电厂
  • 3篇烟气
  • 3篇燃煤
  • 3篇脱碳
  • 3篇煤电
  • 2篇电厂烟气
  • 2篇燃煤电厂
  • 2篇吸收法
  • 2篇化学吸收
  • 2篇化学吸收法
  • 2篇放空
  • 2篇SUB
  • 2篇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洛斯阿拉莫斯...

作者

  • 5篇李玉星
  • 5篇刘中良
  • 4篇张克舫
  • 4篇杨勇平
  • 4篇徐钢
  • 4篇王远亚
  • 3篇赵青
  • 2篇李艳霞
  • 2篇刘文毅
  • 2篇胡玥
  • 2篇李曼曼
  • 2篇滕霖
  • 2篇宋晓娜
  • 1篇陈黎
  • 1篇李守成
  • 1篇张锴
  • 1篇王春波
  • 1篇胡其会
  • 1篇王松岭
  • 1篇胥蕊娜

传媒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氧燃烧烟气中石灰石微粒团聚结构稀薄气体效应分析
2013年
针对富氧燃烧烟气中石灰石硫化产物层内的稀薄气体效应现象,在低CO2浓度低温(750℃)条件下,以平均粒径31.4 μm石灰石颗粒为样品,利用TGA、SEM、压汞仪等设备,采用精密探针进行局部破碎方法,获取石灰石颗粒内部微观结构,研究产物层内的稀薄气体效应及气态反应物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石灰石颗粒由大量微粒团聚而成,微粒间孔隙尺寸分布在5~1 000 nm范围内,且<50 nm的孔隙所占比例>75%;理论分析可知,孔隙中稀薄气体效应随温度、压力会发生变化,随着压力增大,气体扩散状态会由自由分子流区向连续介质区过渡;计算得到SO2气体分子在石灰石直接硫化产物层内的扩散系数,不同分形维数的孔径对应不同的扩散系数在0.016 2~0.125 9 cm2/min之间.
尚建宇刘中良王松岭王春波
关键词:富氧燃烧分形
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大规模长距离输送二氧化碳(CO_2)时一般采用管道输送,管内压降和温降是影响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天然气管道相比,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时CO_2的降压可能导致管道内低温,甚至形成干冰从而对管道及设备造成损伤,危害管道安全。采用OLGA软件对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过程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表明:初始压力越高或者初始温度越低,放空时间越长,管内越早产生气液两相,管内最低温度值越小,生成干冰的风险也越大。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时宜采取加热、保温等措施,使管道内流体保持气态泄放,从而有效防止干冰的生成以及管道低温损伤。
李顺丽潘红宇李玉星滕霖张大同
关键词:放空干冰
基于方法的CO_2捕集系统的热经济性评价
2013年
针对CO2捕集系统,提出了体现能量的质的评价指标——耗率.解吸耗率是解吸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指标,直接反映了解吸过程工艺和设备能耗水平.抽汽耗率是CO2捕集系统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能合理全面地评价捕集系统蒸汽能量利用的程度.引入的减温效率衡量了抽汽在减温过程中可用能的有效利用程度.
张克舫刘中良王远亚
关键词:CO2捕集
化学吸收法CO_2捕集解吸能耗的分析计算被引量:16
2013年
推导出了化学吸收法CO2捕集工艺解吸总能耗的准确计算公式,根据年产量100万吨CO2的捕集工艺流程的节点参数,分析计算了解吸能耗中各项能耗的大小,并与Leites、晏水平、王海波等能耗估算公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推导的能耗计算公式适用于设计后或运行时的能耗计算,在捕集工艺设计前可采用Leites、晏水平、王海波等公式估算解吸能耗。其中晏水平公式考虑了循环倍率,因此能耗估算公式的适用性强,循环倍率和比热容取值偏差不大时,估算精度较高。通过对推导出的解吸能耗公式的分析,即使吸收剂质量浓度、溶液的再生度、贫富液换热器的性能一定,仍能进一步降低解吸总能耗,并提出了进一步降低解吸总能耗的有效措施。
张克舫刘中良王远亚李艳霞
关键词:化学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
超临界CO_2管道多级放空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放空流程设计是高压管道设计的必要环节,基于Joule-Thomson效应原理,设计了用于放空过程研究的撬装实验装置,进行了超临界CO_2多级放空实验研究。综合考虑了管道强度、节流管末段稳压、瞬态喷射力及噪声安全防护等因素,确保实验安全可靠。实验研究了多级放空过程中管内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管外气云喷射扩散规律,为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设计提供的新思路。
李玉星滕霖胡其会赵青
燃煤电厂烟气CO_2捕集过程中再生能耗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3~5 Nm^3/h的模试试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再生能耗与新型胺基溶剂的吸收容量、再生性能和捕集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新型胺基溶剂在不同的工艺参数(溶液循环量、原料气CO_2含量)条件下对再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CO_2捕集率>90%条件下,新型胺基溶剂B的再生能耗较MEA法降低40%。
李海涛毛松柏陈曦汪东
关键词:燃煤电厂CO2
化学吸收CO_2捕获的降耗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分析了以K_2CO_3为吸收剂的CO_2分离与压缩流程,并基于关键参数对整个脱碳系统能耗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脱碳流程方案。该改进方案针对影响系统能耗的主要参数,将富液分为两股分别在两个不同压力的再生塔中分离CO_2,同时运用能量集成的思想将余热进行了高效利用,实现了富液分流的低能耗解吸。本文借助了Aspen Plus软件对改进方案进行了系统能耗分析,优化了主要参数。综合了多方面的影响,在捕获率92%的前提下,改进方案得出了最优系统再生能耗37.84 kJ(折合功)/mol,相比改进前能耗47.16 kJ(折合功)/mol降低了19.77%,为火电厂低能耗CO_2捕获提供了新方法 。
张国强翟代龙徐钢杨勇平
关键词:系统能耗化学吸收法
CCUS技术在中国管道输送的发展趋势
为了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结合中国情,在碳捕集与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CCS)基础上增加了CO2利用环节,提出了CCUS技术。根据国外大型商业CCS项目运行经验,该技术能有效减少CO2...
赵青李玉星
文献传递
超临界CO_2超稠油降黏特性与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超临界条件下CO2和原油互溶性强,可使得原油黏度降到1/10。因此采用超临界CO2实现稠油长距离降黏输送是可行的。利用试验环道通过实验的方法对CO2稠油降黏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压力温度对降黏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O2超稠油降黏特性,并推荐了溶解后稠油黏度的计算模型。
李玉星张建李曼曼
关键词:二氧化碳超稠油降黏
大规模碳捕集电站贫液CO_2负载率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针对燃煤电站CO2捕集能耗较高的问题,在统筹考虑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汽水系统、脱碳单元和CO2多级压缩单元的相互影响下,对脱碳单元贫液CO2负载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脱碳单元再生能耗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贫液CO2负载率为0.26mol/mol时取得最小值;不同再生压力下,随着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脱碳单元的辅机泵功随之增大;在CO2捕集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O2压缩功几乎不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而发生变化;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的供电效率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贫液CO2负载率为0.26mol/mol、再生压力为250Pa时取得最优值.
刘文毅唐宝强徐钢胡玥杨勇平宋晓娜
关键词:CO2捕集燃煤电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