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55402)

作品数:17 被引量:263H指数:10
相关作者:杨赛霓李双双刘宪锋刘焱序贺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5篇灾害
  • 4篇自然灾害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干旱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理生态
  • 2篇网络
  • 2篇胁迫
  • 2篇降水
  • 2篇旱胁迫
  • 2篇多灾种
  • 2篇干旱胁迫
  • 2篇大豆
  • 2篇REGION...
  • 1篇低温雨雪
  • 1篇低温雨雪冰冻
  • 1篇低温雨雪冰冻...
  • 1篇地区干旱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作者

  • 12篇杨赛霓
  • 9篇李双双
  • 7篇刘宪锋
  • 3篇刘焱序
  • 3篇贺帅
  • 2篇石蜜蜜
  • 2篇崔维佳
  • 2篇张东海
  • 2篇杜娟
  • 2篇李宁
  • 2篇常志云
  • 1篇杜娟
  • 1篇李宁
  • 1篇刘浩
  • 1篇汪伟平
  • 1篇叶佳缘
  • 1篇张晓庆

传媒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地理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Scienc...
  • 1篇Advanc...
  • 1篇Intern...

年份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0-2014年北京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本文分析了北京1960-2014年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驱动UTCI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北京年均人体感知温度为9.2℃,人体整体感觉为舒适,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52℃/10a;2在年际变化上,全年UTCI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60-1970年持续下降期,1971-1990年持续上升期,1991-2014年平稳波动期;3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人体感觉为舒适,夏季为中度热胁迫,冬季为中度冷胁迫,且以春冬增幅最为显著;4在等级变化上,极端冷胁迫日数在减少,中度冷胁迫和热胁迫日数在增加,人体感觉整体趋于热不舒适;5在影响因素上,北京UTCI变化对气温最为敏感,其次是风速,但是不同季节中气候因子组合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因子在不同季节贡献量亦存在差异。
李双双杨赛霓刘宪锋刘焱序
关键词:气候变化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针对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减产问题,研究干旱条件下大豆的生理生态的变化特征,为粮食高产提供依据。从大豆开花期开始,通过小区试验对冀豆12号进行控制干旱时间和不同程度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大豆叶绿素、叶面积和光合作用率、产量及其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时间越长,大豆生理生态特征呈下降趋势;且在短时间处理后及时复水处理,其生理生态特征有回升趋势;在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含水量的40%~50%时,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最大;土壤含水量低于30%时,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最低;对照处理净光合速率远高于各时间和水分处理,并且在处理结束后,植株净光合速率会有反升的现象;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随胁迫时间加长和土壤水分减少而减少,但千粒重却与之相反;蛋白质含量将会上升,而脂肪含量及脂肪蛋白总量会下降。
崔维佳常志云李宁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理特征
西南地区水稻水分亏缺率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西南及周边地区1960—2013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4年西南地区水稻生长季水分亏缺率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环流异常、地理环境与水分亏缺率时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东部丘陵区水分亏缺相对较多,云贵高原水分供给相对充足,且水分亏缺区和盈余区分别呈现出"一带两中心"的分布特征;在变化趋势上,近54年西南地区水稻水分亏缺呈现"整体变干、局部变湿"的空间格局,"甘孜—钦州"一线以南地区水分亏缺率呈现增大趋势,"甘孜—钦州"一线以北地区水分亏缺率呈现"增大—减小相间"的分布格局;在影响因素上,NAO、ENSO与西南地区水稻水分亏缺率变化具有相关性。在NAO正相位时,除广西丘陵区沿海地带部分站点水分亏缺率呈下降趋势外,整个地区干旱化程度加剧;在厄尔尼诺年,西南地区水分亏缺率存在地域分异,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水分亏缺率呈上升趋势,东部丘陵区水分亏缺率则呈下降趋势。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水稻水分亏缺率逐年增加,对灌溉蓄水依赖明显,增大了区域农业脆弱性。
李双双杨赛霓刘宪锋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聚类特征被引量:17
2016年
基于京津冀及周边3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数据,辅以Mann-Kendall趋势分析、Sat Scan时空重排扫描等数理统计方法,对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聚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变化具有阶段性,2000年之前干旱-热浪频次多为负距平,暴雨频次相对较多;2000年后干旱和热浪频次呈上升趋势,暴雨频次呈下降趋势;2综合考虑多种致灾因子,京津冀地区高致灾因子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区和西部太行山地区,低致灾因子区分布于中部平原区;3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和热浪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重叠性,两者空间叠加区主要分布于5个区域:北部沿海区、北部燕山山区、西部太行山区、南部平原区。对于北京、天津、保定等中部平原区的城市而言,其为多灾种叠加的"平静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群集事件相对较少。
李双双杨赛霓刘焱序张东海刘宪锋
关键词:自然灾害多灾种
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网络建模及演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基于中国0.5°×0.5°逐日气温和降水格网数据,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综合致灾过程进行再认识,综合分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时空维度的网络特性。结果表明: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典型的多灾种叠加事件,低温与雨雪灾害叠加放大了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基础设施设防水平低与春运高峰叠加增大了承灾体的脆弱性;低山丘陵区与人口聚集区叠加降低了孕灾环境的稳定性。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具有小世界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具体表现为:在空间打击上具有集聚性,影响区域相对集中;在时间打击上具有连续性,间隔1天事件相对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复杂网络是一种有效分析多灾种叠加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挖掘自然灾害的时空演化信息。
李双双杨赛霓刘宪锋刘焱序
关键词:自然灾害多灾种复杂网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降雨对高速公路小型车行程时间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以高速公路抽样收费数据和小时降雨量为基础数据,对各个时段的小型车行程时间根据降雨类别分类,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不同降雨类别对各个时段的行程时间影响。以均值分析为基础,分析各个时段不同降雨类别的行程时间均值差异性。通过绘制小型车行程时间累计频率分析不同降雨类别下的行程时间累计频率特性差异。利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不同降雨类别下的各时段行程时间差距的显著性和总体行程时间分布差异性,并对不同类别下的行程时间进行最优分布拟合、正态分布拟合、以及Lognormal拟合。最后依据拟合参数得出行程时间增长系数。
叶佳缘杨赛霓刘浩
关键词:智能运输系统非参数检验降雨影响
近54年京津冀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7
2015年
基于1960一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4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利用高温热浪模型,辅以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近54年京津冀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城市化对热浪变化的影响,并尝试寻找对热浪异常具有稳定指示意义的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0一2013年京津冀地区热浪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转折,热浪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京津冀地区热浪空间格局变化整体呈南减北增,东南平原区热浪呈下降趋势,北部生态涵养区呈现增加趋势;在区域尺度上,城市化或迁站影响并未改变北京极端热浪变化趋势,主要影响以轻度和中度热浪变化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反气旋环流与京津冀地区热浪异常关系最为显著,对热浪异常是一种稳定且强烈的指示信号。当青藏高原高空反气旋环流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北,京津冀地区发生超级热浪可能性较大。
李双双杨赛霓张东海刘宪锋
关键词:高温热浪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随着灾害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脆弱性已成为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为灾害学研究的独立领域。该文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脆弱性概念及其理论内涵,辨析了社会脆弱性与风险、敏感性和适应性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归纳总结社会脆弱性量化评估的理论框架模型、研究方法及社会脆弱性因子选择的理论依据,最后探讨了社会脆弱性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社会脆弱性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脆弱性产生根源,辨识社会系统内部的敏感要素和薄弱环节,完善区域综合风险防范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贺帅杨赛霓李双双杜娟
关键词:自然灾害适应性
中国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化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社会脆弱性的理论内涵,本文综合考虑社会结构的10个方面影响,构建中国社会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因子分析方法(MFA),对1991—2010年省域社会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中国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格局较稳定,呈西高东低、梯度递减的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社会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依赖程度呈增长趋势;从影响因素上看,人口、社会保障、教育水平和社会文化、社会医疗及基础设施影响较显著,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影响相对次要,应对和适应能力的提升能有效降低区域社会脆弱性.该研究为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贺帅杨赛霓汪伟平石蜜蜜
关键词:自然灾害
1960—2013年北京旱涝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1960—2013年北京及其周边3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辅以小波分析、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论文分析了近54 a北京旱涝变化特征,探讨了城市化和大气环流异常与旱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 a北京轻微旱涝事件呈减少趋势,极端旱涝事件逐渐增多;2在年代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SPI值呈稳定波动,80年代中后期SPI值呈下降趋势,涝灾逐渐减少,旱灾逐渐增多,1999—2008年形成10 a连旱的降水偏少期;3快速城市化对北京旱涝变化影响明显,但是并未改变旱涝宏观变化趋势;4 ENSO与北京旱涝变化关系存在不稳定性,El Nio事件并非严格对应旱灾,La Nia事件并非严格对应涝灾;副热带高压位置和东亚夏季风强弱与北京旱涝变化关系相对稳定。当副热带高压明显北移、东亚夏季风偏强时,北京多发生干旱;反之,则北京明显偏涝。
李双双杨赛霓刘宪锋
关键词:气候变化旱涝趋势标准化降水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