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55403)

作品数:30 被引量:449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静爱岳耀杰栗健张学霞史培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脆弱性
  • 4篇土地利用
  • 4篇雹灾
  • 3篇灾害
  • 3篇气候
  • 3篇降水
  • 2篇遥感
  • 2篇石漠化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象
  • 2篇情景
  • 2篇棉花
  • 2篇降雹
  • 2篇干旱
  • 2篇冰雹
  • 2篇冰雹灾害
  • 2篇承灾体
  • 2篇EPIC
  • 1篇单产
  • 1篇地区气候

机构

  • 18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北京市人民政...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肯特州立大学
  • 1篇临沂实验中学
  • 1篇中国人民财产...
  • 1篇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

  • 11篇王静爱
  • 8篇岳耀杰
  • 6篇栗健
  • 3篇张学霞
  • 3篇常晟
  • 3篇史培军
  • 3篇郭浩
  • 3篇林德根
  • 3篇周兰
  • 2篇张兴明
  • 2篇潘红梅
  • 2篇余瀚
  • 2篇徐新创
  • 2篇黄晓云
  • 2篇宋伟
  • 2篇胡国芳
  • 2篇张峰
  • 2篇赵金涛
  • 2篇关学锋
  • 2篇沈亚楠

传媒

  • 4篇灾害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Scienc...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防汛抗旱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扩张与热岛效应下济南对夏季极端高温的适应性措施被引量:2
2014年
城市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所引发的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是一个急切而现实的问题。文章基于济南市1970-2012年夏季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资料对济南近43年来夏季高温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且1997年来≥40.0℃的极端高温出现频率较之前明显升高。为此,建议济南通过建设"三横两纵两环"绿色空间网格、适当控制主城规模、落实"公交都市"战略、完善高温预警机制等规划措施增强其对极端高温的适应能力。
孙通赵明华韩荣青孙杨
关键词:高温城市热岛效应
区域生态退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宁夏盐池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生态退耕使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90和200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的规律;利用修正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计算出两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论如下:1)1990-2005年间,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大幅减少。2)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1990年为99064.6万元,2005年为115421.0万元,增加了20.62%。3)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相应转化为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林地、草地、耕地等。研究表明,生态退耕促进了区域土地类型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但是将大量未利用地转化为农田和人工林地的长期生态效应还需进一步观察。文中研究对协调类似区域人地关系,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福祉具有指导价值。
岳耀杰闫维娜王秀红申元村仇梦梦周兰栗健
关键词:生态退耕土地利用变化
近10a华北地区API变化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分析华北地区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变化规律,可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科学评价提供对比参考,并为区域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国家环保部对外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分析了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2年华北地区年平均API大致呈波动下降趋势,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出现天数减少,空气质量总体有转好趋势;API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冬、春季平均API较高且大致呈下降趋势,但API急剧增大的重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气象要素与API变化关系密切: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与API大致呈显著负相关;月平均气压与API则呈显著正相关。
赵洪宇康娜解承莹关学锋
关键词:API大气颗粒物气象要素
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灾害危险性评价被引量:13
2017年
土地沙漠化灾害危险性评价对防治沙漠化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价值。通过提出沙漠化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构建多指标综合模型,对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论如下:1中国北方沙漠化灾害危险性以轻度、较轻、中度和较重为主。呈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北向西北逐步加重的规律。2 2010年土地沙漠化灾害危险性较2000年减轻,特别是中度危险的土地大幅减少,其他等级土地保持稳定。3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灾害危险性减轻的主要驱动力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减轻风沙灾害起到了显著作用。
沈亚楠仇梦梦岳耀杰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
棉花雹灾脆弱性试验研究的装备与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从棉花雹灾脆弱性试验研究的角度,研发一套降雹模拟装置和棉花雹灾田间试验方法。基于棉花雹灾脆弱性试验研究科学原理,提出了降雹模拟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阐明了棉花雹灾田间试验方法的基本步骤,并通过田间试验初步验证了该套装置与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发射直径为0.5~10.0cm的冰球,其射向可以在垂向0°~120°和水平0°~180°范围内调节,可使冰球发射速度达到20.0~45.0 m/s,可稳定控制冰球发射速度为23.0~25.0 m/s,从而满足模拟降雹的需求。人工模拟棉田降雹灾害的试验方法包括4步,关键是要以棉花生长期、冰雹大小和降雹密度为变量设计雹灾情景,以及对降雹前后棉花的植株性状进行观测,从而获取不同致灾强度下棉花脆弱性指标参数。进行了5种冰球直径和7种降雹密度共35种降雹强度情景的验证研究,对冰雹直径和落叶率关系分析的结果初步显示,该试验装备与方法可以为揭示棉花雹灾脆弱性的规律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和测雹板实地监测,遥感反演技术,以及利用割草机、喷水器、人工等手段去除作物叶片等田间试验方法相比,该装置与方法具有较大优势,试验数据能够满足雹灾棉花脆弱性研究的需求。其不足之处主要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加以改进将可更好满足其他雹灾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的需求。
岳耀杰栗健胡国芳周兰张峰张化赵金涛
关键词:棉花雹灾承灾体脆弱性降雹模拟装置
棉花雹灾脆弱性试验研究(Ⅰ):模拟降雹对棉花损害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研究棉花雹灾脆弱性可为棉花雹灾风险管理和减灾提供关键科学支撑。应用降雹模拟装置,设计35种降雹情景,进行了降雹对棉花植株损害的田间试验;利用Logistic方法分析了降雹致灾因子与棉花植株损害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降雹致灾强度的增加,棉花植株脆弱性增大,导致棉花植株损伤程度增大;棉花蕾期脆弱性大于花铃期,是防预和减轻棉花雹灾的关键期;降雹直径、降雹密度与棉花因雹落叶率、断枝率和落蕾铃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Logistic函数关系,降雹直径预测棉花植株雹灾损失效果更优,花铃期较蕾期函数拟合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综合评判降雹对棉花植株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理解棉花雹灾脆弱性形成的机理。所述研究方法对其他雹灾承灾体脆弱性试验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胡国芳仇梦梦周兰栗健沈亚楠岳耀杰
关键词:雹灾LOGISTIC
潮白河流域1980~2012年干旱评价及其影响分析
2014年
本文基于1980~2012年丰宁、张家口和塘沽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潮白河流域内潮河区、白河区和下游区等三个二级区的温度、降水和蒸散发量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选取相对湿润度指数(M)和连续无雨日天数两种干旱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年度干旱和季节性干旱进行评价,分析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 潮白河流域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变暖趋势。潮河区以轻旱年为主,但在1998年之后干旱呈现明显加重趋势;白河区均为轻旱年或中旱年,下游区干旱年际波动较大,两个二级区的干旱指数线性趋势不显著,可分为一个动荡期和两个上升期。2) 从季节性干旱变化趋势来看,潮河区和白河区夏季干旱有加重趋势,其他各季干旱情况均有所好转,尤其是秋季降水量结余比例有增加趋势。季节性干旱中春旱频次最高,其次为冬旱。随着年度干旱等级升高,秋旱和夏旱、大旱和特大旱发生频率随之升高。秋旱和夏旱发生较少,但对年度干旱等级影响较大。
王瑶薛新华张学霞
关键词:干旱
北京市汛情会商系统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北京防汛工作造成重大影响。自1999年以来,北京汛期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增加,多以雷雨、强对流及暴雨天气出现,强降水造成部分河道出现较大洪水。北京市汛情会商系统为北京防汛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对水情、雨情及各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可靠性的掌握和对天气情况的分析,为会商、判断防汛形势,做出决策。
孙杨刘洪伟
关键词: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NPP时空变化被引量:21
2013年
基于中国南方8省区喀斯特地区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2000—2011年间的NPP时空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PP变化。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2000—2005年间,研究区NPP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5年发生转折,2006—2011年间,NPP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斯特地区NPP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喀斯特区;农田、低密度灌木林、混合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反应敏感。
黄晓云林德根王静爱常晟
关键词:气候变化NPP土地利用石漠化喀斯特地区
中国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链区域规律与适应对策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和财富最集中的地区,然而台风及由其引发的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时有发生,对区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尊重自然规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适应是以协调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为出发点,即人类要在充分尊重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基础上,合理调适自身行为,实现"与风险共存"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适应行为又可分为工程性和非工程两大类,工程性适应侧重防灾减灾工程(如海堤、水库)等能力建设,非工程性适应侧重减灾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如分区分时的人员转移安置,灾害分级响应和纵横协调,多主体风险共担等)。综上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性适应对策,有助于大大提升区域灾害风险防范和综合适应能力,有效减轻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链损失。
王静爱雷永登周洪建尹衍雨常晟李群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